初二分水岭,学生大致分为四种走向,第一类是凭借思维能力的优势脱颖而出。第二类是学习成绩开始跟不上。第三类则是表面上成绩提升,但实际上却出现隐性的下降。第四类则是暑假后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但随即高开低走,到期中以后就优势不明显,下学期就能感受交大的学习压力。
第一类学生思维能力优势脱颖而出,这类孩子最大的特征,喜欢思考,善于理科的逻辑推理思维。而初二阶段的数学课程,开始进入理科的思维体系,从几何的建立逻辑链,到函数的数与数关系的建立,聪慧的孩子,可以在投入度较少的情况下,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果,且这种学习效果,会随着难度提升,变得越来越明显。
第二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跟不上,有些看上去努力,但只是身体上的努力,而却并不愿意突破思维舒适区,希望以低强度低效率但长时间的学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学习的本质,一是知识普及,二是思维能力分层,而初二数学的难,正在于具有思维分层特性,单纯的以勤补拙难度加大。
第三类的学生,则是成绩的显性提升后,但思维能力却在隐形下降,过于依赖解题套路灌输,最为典型的就是不断记忆各类模型,将理科思维变成了单纯的套路,这类孩子思维能力,高于怎么学也学不好的学生,但并不是真正的聪慧,成绩提升背后,是自主思维能力的不足。
第四类则是典型的高开低走,他们往往在开学阶段,有着极为惊艳的表现,这种表现不是源于其出色的思维能力,而是在于长达两个月暑假抢跑,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学习,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提前学习带来的优势又来又小,进入下学期。
第一类的孩子从初二开始,越学优势越大,不仅是显性的学习成绩提升,思维能力的隐形优势更加明显,而其他学生往往不同程度的感受到压力,根据能力的不同,有些孩子直接掉队,即使去培训外力优势也弥补不了思维能力不足,而有些孩子却在不同阶段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