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例冷冻人展文莲,计划30年后复活,如今丈夫已有新欢

青史楼兰 2024-10-22 18:25:50

2017年5月8日的凌晨,癌症患者展文莲在病房内失去了呼吸和心跳。

随即几位医生将她放入了-196℃的液氮容器中,成为了中国首例“生命延续”的冷冻人。

丈夫桂军民满怀悲痛的与遗体进行了告别,并和妻子默默许下约定,30年后,凭借发达的医疗技术,将她再度“复活”,两人再续前缘。

可转眼间还不到5年,桂军民的身边就出现了另一个异性的身影,两人在一起如胶似漆。

那么这个陌生的女人是谁?桂军民还能否遵守他和妻子的“三十之约”呢?

生命的最后抉择

2016年的一个深秋午后,济南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49岁的展文莲正躺在病床上,虚弱地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

她在一年前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化疗、放疗、靶向药物,她尝试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但癌细胞依然在她体内肆虐。

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坐在病床边,紧紧握着妻子的手。他们相识于少年时代,一路相伴走过30多年。看着妻子日渐消瘦的面庞,桂军民感到无比心痛和无助。

桂军民好奇地翻开杂志,越看越入迷。原来,这项技术可以将刚刚临床死亡的人体迅速冷冻至零下196度,等待未来医学技术发展到可以治愈致命疾病时再将其复苏。

展文莲起初有些犹豫,但看到丈夫眼中的希望之光,她最终点头同意了。

2017年5月5日,展文莲签署了与山东银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体冷冻协议。

协议规定,展文莲将在临床死亡后立即接受冷冻处理,预计30年后,也就是2047年尝试复苏。签字时,展文莲的手有些颤抖。

三天后的凌晨4点01分,展文莲的心跳停止了。银丰公司的专家团队立即展开行动,为她注射防凝血剂,置换体内血液。

整个过程持续了55个小时,桂军民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妻子被缓缓放入充满液氮的不锈钢容器中。

冰封岁月里的温情守候

从那天起,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桂军民都会准时来到银丰公司的实验室,坐在装有展文莲的液氮罐旁边,絮絮叨叨地讲述这个月发生的事情。

为了保留妻子生前的生活痕迹,桂军民将家里的一切都保持原样。展文莲最喜欢的那件红色连衣裙依然挂在衣柜里,她用过的化妆品还摆在梳妆台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桂军民的选择。有些朋友认为他是在自欺欺人,劝他放下过去重新开始。

然而,时间一长,桂军民的状态开始急剧下降。他变得浑浑噩噩,每天下班后就一个人默默地待在家里,看着妻子的照片发呆。

桂军民的朋友看见他这样都很担心,甚至有人开始张罗着给他相亲。2020年,在同事的介绍下,桂军民认识了一个很温柔的女人。

对方听说了桂军民的故事,被深深的打动了,决心陪桂军民一起等展文莲醒来。

起初,这位女士只是经常过来照顾桂军民,给他做饭,收拾屋子。时间久了,桂军民也被感动了,两个人便生活在了一起。

2021年4月,桂军民接受了媒体采访,公开了自己的新恋情。在采访中,当被问及是否会结婚时,桂军民没有否认,只是说未来还长,以后的事情交给以后吧。

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指责桂军民薄情寡义,说他当初冷冻妻子是为了拿到补贴。

科技、伦理与人性的交织

如今是2024年,展文莲被冷冻已经7年了。根据与银丰公司签订的合同,展文莲将在2047年被尝试复活。然而,人体冷冻技术发展了近60年,至今仍然没有成功复活的先例。

按照合同规定,展文莲的冷冻容器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每半个月就需要补充一次,费用高达5万元。

这笔开支给桂军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同时,他也面临着道德和情感的双重挑战:如何平衡对已故妻子的承诺和现实生活的需求。

结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体冷冻技术为濒死之人提供了一线希望。然而,这项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法律和情感问题。它挑战了我们对生死、身份和关系的传统认知。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科技是否能实现展文莲的复活,但她的故事已经在当下引发了深刻的社会讨论和反思。

参考链接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满1年 “生命延续”有何意义? 中国日报网

人体冷冻争议背后:参与的人至今没有一例复苏_新闻中心_中国网

对话中国首例“冷冻人”丈夫:活不过来,也为医学做了点贡献 - 上游新闻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