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扎眼!直-20量产近1000架后,还是米-171接“嫦娥六号”回家?

轩江说商业 2024-07-04 15:01:16

历经了长达53天的任务周期,嫦娥六号终于满载曙光,带着来自月球的特殊礼物返回了家乡。

2024年6月25日下午14:07,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内蒙古四王子旗着陆场。

此次嫦娥六号创新性的带回了月背土壤,这在地球还属首次。

根据科学报道,此次嫦娥六号的返回方式也与以往不同,创新性的使用了打水漂时的方法,需要两次进入大气层。

正是由于技术难度的创新和增大,此次的后勤保障任务必须依靠良好的团队才能够进行保障。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前往实施保障的直升机,居然是俄罗斯的米171,而非中国的直20直升机。

要知道后者的出现,目的便在于替代传统老旧装备及俄式直升机,如今此番情况,是不是说明直20还难堪大用?

一、一千架直20

根据公开节目披露,直20最早于2013年首飞成功,至今已经经过十个年头。

预计年产量约100~200架,迄今总的生产数量已经超越1000架。

数量听起来很多,但仅仅1000架的数字,简简单满足军方各单位捉襟见肘的情况。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从直20的前身黑鹰直升机说起。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有机会从国际市场得到了24架民用型的黑鹰直升机。

由于出色的动力以及各种环境的适应性,这24架黑鹰直升机后来被用于青藏高原的空中运输。

不过,随着第一代黑鹰直升机的逐渐老化,中国军队的口味显然已经养刁,于是中国对黑鹰直升机的测绘纺制工作便开始了。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从公开报道的图片可以看到,如果把直20和黑鹰直升机放在一起,颇有些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意味。

但是跟黑鹰直升机相比,直20直升机研发时间较晚,电子系统,电传飞控系统等都要比黑鹰直升机有所改善。

这款直升机的诞生,是中国直升机领域划时代的一笔。

他的出现填补了中国10级通用直升机领域的空白,由此也注定了他的未来将是中国通用直升机装备的主力。

而且依托于现有直20的成功平台,还开发了直21武装直升机。

这也使得武装执行机领域对他也有了需求,直20年产100~200的产量看似很高,但需要全军分配。

中国每年新下水几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每一艘上面都需要配备至少一架直升机。

另外,中国两栖攻击舰和航母的建设如火如荼,单艘舰艇至少需要20~30架直升机。

这还不算各军军种救援、运输,后勤保障等部门的需求。

据称,仅陆军和空军的三个旅游,需求量就在数百以上。

所以有限的产能只能优先填补需求上的空白,尚没有余力对现有老旧型号的直升机完成替代。

中国军力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代,对于战力的需求,显然不能因为直20的缓慢进度而拖了后腿。

于是这才有了一边大量产出直20,一边新增数百架米171的订单。

米171可是中国的老朋友了,在直20为大力发展的时代,他和直8作为13吨的平台,一直以来承担了太多的军事任务。

二、米171

从这款名字就能看出,这一架直升机还是前苏联的遗产。

最早于1988年开始研制,因为俄罗斯糟糕的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广泛的出口到世界各地,如今总数量在400架以上。

其中,一半儿在中国,中国和米171的羁绊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

随着中西方关系的破裂,中国又急需直升机,于是这才有了中俄军贸。

201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300多架直升机,而中国13吨直升机的领域,几乎都是这些苏式直升机在挑大梁。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直升机领域的技术薄弱,另一方面则是老生常谈的发动机技术。

2015年之后,随着中国直升机领域的多点开花,发动机领域才终于得到了突破。

依托直8平台改进出多种型号,国产型号这才挑起了大梁。

同样是由于中国直升机领域的缺口太大,国产直升机在使用方面,可靠性方面和国外飞机仍有差距。

此后,我国又重新采购一批米171直升机。

可以说,米171之所以能在中国军队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就是因为优良的性能,得到了中国军队的肯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86架米171基本上是俄式直升机在中国的绝唱,直8L实际上已经在陆航逐步的替代米171。

虽然米171的一些性能已经无法满足中国军方的需要,但是由于先入为主的理念。

很早之前米171就成为了中国航天指定使用的救援直升机。

相比较起部队直升机高频的使用率,航空直升机只要做好日常保养的话,机身寿命还可以使用很久。

在机身性能及机体寿命都还可堪答应的当下,米171显然还有可以挖掘的潜能。

而且相比较起最新装备的国产型号,航天部门对米171的性能和使用要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派遣米171去救援是最好是不过的。

其实,相关部门之所以没有要求直20去执行任务,还有几项重要的原因。

在这几点上,直20依旧显得乏力。

三、不足之处

首先要说,米171的生产地俄国,这里终年积雪,气候寒冷,由此在飞机的设计上,对于寒冷气流具有更加好的适应能力。

而中国地处于亚热带,相对较好的测试环境,使得中国直升机从娘胎里带出的底子,就不如俄国直升机。

如果是放在寻常平原地区的救援,中国的诸多型号直升机,可以凭借数量和性能上的优势,执行更加艰巨的任务。

但是在高海拔地区,中国直升机往往表现乏善可陈。

根据实地勘测之后发回的报道,中俄直升机在沙漠和高原地区的复杂环境中,表现情况有较大差异。

尤其是在高原地区这种低温低氧的环境之下,中国直20直升机的动力输出与保障系统,都显得十分棘手。

所以在高原地区,米171一直都是中坚力量。

另外,这两款直升机最初的设计指标变有所差异。

直20是十吨级别的中型通用直升机,所以在载重量上就和米171的13吨级有了较大差异。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米171可以挂在中国最新研制的轻型山猫全地形车,这一点是直20做不到的,仅有直8L可打的有来有回。

所以说,能够淘汰米171的从来都不是直20,只可能是同吨位级别的直8L。

此次,嫦娥六号在救援工作中,飞机编队的指挥机上面携带了大量的专业设备。

以直20的飞机容积,是不能完全胜任的,一架直20的空间最多只能搭载一个步兵班,米171则是两个步兵班。

所以,明明米171空间足够,而且早就已经将这些设备安全到位,何苦临时抱佛脚,将直20改装?

迄今为止,前往救援的这家米171,一共经历了19次任务。

各系统之间的磨合堪称巅峰,正处于服役周期的顶点,显然还是中国航天部门的重要依仗。

但不得不说,中国的直20并不是完全毫无用处。

与米171相比,中国直20相对较小的机体,更优秀的操作性能,使其可以担任搜索任务。

所以在航空救援领域,中国直20和米171实际上形成了高低搭配,后者负责核心任务,前者眼下更适合干脏活累活。

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米171到了服役周期的末期,与之同体型的直8l将会接过接力棒,担起大梁。

如今,俄罗斯军工产能正在全面为战争服务,即便中国想要再从俄罗斯进口新的直升机,后者也腾不出产能。

所以接下来,将是国产全面替代进口的时代。

而且有消息声称,中国最新的重型武装直升机平台正在研制,在30吨级别的直升机领域,中国的进度同样走在世界前列。

结语

不可否认,中国直升机近些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重型直升机领域,尤其是20吨以上,还是处于一片空白。

如今在中国的特殊抢险救灾部门,使用的是俄罗斯米26重型直升机平台,而在这一领域中国还未有所涉猎。

从眼下来讲,中国想要完全替换掉俄制装备,短时间来看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没必要的。

从成本的角度上考虑,重型直升机平台的需求量较小,无法摊薄研发成本,而且使用面积较窄,完全可以用对外采购的方式进行补充。

大家渴望中国直升机进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过去的欠账太多,中国直升机还需要静静的蛰伏一段时间。

参考信息:

直20还未服役就落后了?美国取代“黑鹰”的新型机已经亮相 大国将令视频 2018-08-11

直升机发展史:为何我国再次进口俄罗斯米171? 眼睛看世界哦 2024-02-29

中国陆航主力机型!30年采购300多架俄制米-17直升机

烤红薯的小猫 2023-12-15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