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选前夕,国会突然开启"中国周",推出一系列涉华法案。其中,《生物安全法案》以306票赞成、8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这看似强硬的举动,却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不仅损害中美关系,还可能伤及美国自身利益。
9月,美国政坛再次掀起一阵"中国风暴"。就在总统大选前两个月,美国国会以一种令人瞠目的速度和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法案。这些法案涵盖了从生物技术到无人机,从香港到台湾等多个领域,俨然一副全方位围堵中国的态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生物安全法案》。这个由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在2023年1月提出的法案,在9月9日以306票赞成、81票反对、44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美国两党难得的"共识",但仔细探究,背后的动机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却让人不禁皱眉。
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是限制美国企业与5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业务往来。具体来说,它禁止美国行政机构采购这些中企的生物技术设备或服务,禁止与之签订或续签合同,甚至禁止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或捐赠。不仅如此,接受美国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也被禁止与这些中企合作。
乍一看,这些措施似乎相当严厉。但仔细想想,这是否真的符合美国的利益?要知道,约80%的美国生物制药企业都与中国企业有合作。这项法案的实施,将会对美国的生物制药产业造成巨大冲击。更糟糕的是,它可能导致美国的药品供应链断裂,最终受害的可能是美国的患者。
有趣的是,法案给出了一个长达9年的过渡期。已签署的合同可以执行到2032年,法案通过前购买的设备和服务也可以继续使用。这是不是暗示了美国政客们也意识到了突然"断供"的风险?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更是值得玩味。发言人毛宁在9月10日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国会众议院审议通过有关法案,要求美方停止推进有关法案,停止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同时,她也表示中国将继续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支持中企依法维权。这种既明确表态又保持克制的态度,似乎暗示了中方还有更多的应对手段。
事实上,这项生物安全法案只是美国推出的众多法案之一。其他法案包括重新审查香港特区在美国的经济贸易办事处,对台湾问题相关的大陆人员的金融活动进行额外报告和限制,设立基金应对中国的"有害影响",加强对接受外国政治捐款的美国组织的惩罚,禁止中国大疆公司对美出售新型无人机,要求美中签署或延长科技协议前向国会通报等。
这些法案反映了美国国会对中国的强硬态度,但也暴露出美国政客可能缺乏对具体事务的了解,决策主要基于"敌我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真的能让美国受益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法案获得了两党部分支持,共和党推动这些法案似乎还有团结内部的意图。但在2024年大选前夕,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能赢得选民的支持,还是会被视为一种政治操弄,值得深思。
从长远来看,这些法案如果最终成为法律,会进一步加剧中美关系的紧张。但同时,它们也可能成为中国企业加强自身实力的动力。面对美国的限制,中国企业可能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同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美国来说,这些法案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在生物科学领域与中国"脱钩",不仅可能损害美国的科研实力,还可能影响其在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毕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封闭从来不是正确的选择。
此外,中国可能会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不仅会影响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利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两国在更多领域的对抗。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是否还适用?在面对共同的全球挑战时,中美两个大国是否应该寻求更多的合作,而不是对抗?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这些涉华法案,表面上看似乎是对中国的强硬制裁,但实际上可能是一把伤及自身的双刃剑。中方的冷静回应和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更是让这场博弈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这个复杂的国际格局中,我们期待看到的是理性、克制和互利共赢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的对抗和排斥。
参考资料:
美众院通过“生物安全法”,意在限制多家中企与美国的生意,外交部驳斥——环球时报2024-09-10 18:47
矛头对准中国公司,美众议院通过生物安全法案——参考消息2024-09-10 16:11
对美只有两条路,1是俯首称臣,接受老美的普世价值 2是主动出击,强硬应对,才能有突破重围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