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代文学大家,诗词也十分出彩,七绝4首写出隐居生活巅峰

火云上有诗词 2024-10-18 03:06:55

定林所居 北宋 ·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首句“屋绕湾溪竹绕山”,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居所的周边环境。房屋依山傍水而建,溪流蜿蜒曲折地环绕着房屋流淌,而青翠的竹子则紧紧围绕着山峦生长。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居所的自然之美,还透露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

次句“溪山却在白云间”,进一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远的景象。溪流和山峦仿佛都融入了茫茫的白云之中,形成了一种虚无缥缈、超凡脱俗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整首诗的氛围更加空灵、高远。

第三句“临溪放艇依山坐”,转而描写诗人自己的活动。他时而临溪放舟,享受水上的悠闲与自在;时而依山而坐,静观山林的静谧与壮美。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还表达了他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情怀。

末句“溪鸟山花共我闲”,则以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语气收束全诗。溪边的鸟儿、山上的花朵都与诗人一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闲适。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台城寺侧独行 北宋 · 王安石

春山撩乱水纵横,篱落荒畦草自生。

独往独来山下路,笋舆看得绿阴成。

“春山撩乱水纵横”,诗人以“撩乱”形容春山的繁复多姿,用“纵横”描绘溪水的交错流淌,生动地刻画出春日山水的勃勃生机与纷繁景象。

“篱落荒畦草自生”,诗人转而描写山下的田园景象。篱笆与菜园因无人打理而显得荒废,野草则自由地生长着。这一景象与春山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与荒凉感。

三、四句“独往独来山下路,笋舆看得绿阴成。”诗人以“独往独来”强调自己的独行与孤寂,而“笋舆看得绿阴成”则描绘出他乘坐竹轿行进在绿荫之中的情景。这里的“绿阴成”不仅指竹林等植物茂盛成荫,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宁静与满足。尽管他独自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但周围的绿意盎然却给了他一种安慰与陪伴。

游钟山 北宋 ·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短短二十八字之内,重复出现了八个“山”字,如此回环反复,读之朗朗上口,匠心独运。八个“山”字平均分配于四句之中,前两句中每一个“山”字都写在了七言的不同位置上,而后两句又处于句尾相同之处。形式上既有参差,又有对称,堪称一绝。

诗的首句点明主题,诗人日日观赏山,不觉厌倦,乐此不疲;次句则是诗人内心愿望的直接抒发;三句以山花的凋零与山的恒久相对比;末句将“空流”与“自闲”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静态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在表面的写山过程中,暗含着极为深刻的寓意。诗中以山自拟,山多像诗人自己!早年的诗人,意气风发,投身政治,锐意改革,但在别人看来过于辉煌荣耀;改革失败后,诗人隐居南京,没有了从前的锐气,也就没有了从前的浮躁。诗表现了诗人的某种具有象征性的心路历程,使这首诗品味起来像寓言,又像偈语。

松间(被召将行作) 北宋 · 王安石

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

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

“松间”点明了诗歌的场景,即在松树之间。此诗为王安石被朝廷召回即将出行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与出仕的思考和态度。

首句:“偶向松间觅旧题”,意为诗人偶然间来到松林间,寻找过去留在这里的题咏。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隐居生活的留恋。

次句:“野人休诵北山移”,“野人”指山野之人,即隐士。“北山移”指南齐孔稚珪所作的《北山移文》,该文假托北山山神,斥责利禄熏心的假隐士。这句诗的意思是,隐居山野的人不要再向我诵读《北山移文》了,暗示自己并非那种为了名利而隐居的假隐士。

三、四句:“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丈夫”指大丈夫,即诗人自己。“出处”指出仕和隐居。“非无意”表示并非没有目的或意图。诗人认为,自己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是有深思熟虑的目的和意义的,并非随波逐流或盲目行动。而山中的猿猴和野鹤,这些自然界的生灵,是无法理解人类的这种复杂情感和选择的。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