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狙击步枪威力究竟有多大,发射31发子弹,就能击毙30个越军?

狼行天地 2024-04-29 08:15:37
接上期:两山轮战:我军边打边插,先围后歼,翼侧突破,不拘一格使用战法 在战斗手段上,中国军队也与越军展开了斗智斗勇。从1979年的中越之战到两山作战中,越军都非常善于使用各种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平射作战,其构筑阵地迅速,转移方便,以远距离直射火力猛烈压制中国军队,威胁极大。1979年时中国军队步兵团里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已经撤装,新装备的14.5毫米双管高射机枪需要轮式车辆牵引,离不开公路,不能及时以火力支援步兵作战。到了两山作战时,因为阵地已相对固定,中国军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大量使用了12.7毫米、14.5毫米高射机枪加强火力,直瞄压制敌阵地,并集中组成了机枪队支援步兵拔点作战,狠狠打击了越军。 在进行火力狙击时,越军竟然常常使用无坐力炮和40火箭筒打中国军队单兵。因为人体是软组织,被火箭弹击中后其触发引信不会爆炸,但能够穿身而过,造成的人体创伤惨不忍睹。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战,目的是击垮对方士兵的作战意志。中国军队没有使用这种丧失人道的战法反制,但在攻击时大量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大威力的反坦克地雷打敌山洞、坑道、掩蔽部等工事,其造成的毁灭性杀伤效果同样令越军魂飞胆丧;越军步兵班编制的武器中有美制M79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可以有效弥补手榴弹与60炮之间的火力空隙。而中国军队没有编制掷弹筒式武器,在阵地前沿50-80米间没有破片式火力控制。 于是中国军队发明创造了简易的手榴弹抛射器和集束手榴弹发射器(据说主要发明者是张又侠),可以一次将单枚至30枚手榴弹抛射至50-300米距离内,有效弥补了阵前的火力空白;中国军队还创造了用82无坐力炮发射迫击炮弹的射击方法,解决了无坐力炮(穿甲弹)用不上而迫击炮不够的问题;越军非常擅长布雷设障,其花样百出,杀伤力极大。中国军队在加强排雷技术的同时,也大量使用了地雷反制越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安装了中国独创的延期引信装置,在阵地防御中发挥了极大威力,深受部队官兵欢迎。在1984年7.12大战中,战斗英雄李海欣率全班坚守那拉前沿142号高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就连续引爆了2枚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将试图冲上阵地的数十名越军炸死,自己也壮烈牺牲。 在1979年战时,越军使用了一种苏制SVD7.62毫米半自动狙击步枪,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而中国军队当时并没有专用的狙击武器,只能用56式半自动步枪与敌对抗。著名的孤胆英雄岩龙曾用56式半自动步枪狙杀越军达56人(上报为22人),但其毕竟是在特殊战场环境下取得的战果,并非专业狙击成绩。战后,中国的军工部门就根据缴获的SVD狙击步枪仿制出了79式狙击步枪,并装备给了部队。 两山作战时,轮战各军借鉴朝鲜战场的经验,广泛开展了冷枪冷炮杀敌活动,涌现出了不少狙击能手。如27集团军79师236团8连战士向小平,曾用79式狙击步枪先后发射31发子弹,击毙越军30名,击伤1名,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被誉为是“老山第一杀手”。47集团军141师421团8连副班长郑钰,在半年时间内一人交替使用冲锋枪、狙击步枪、40火箭筒、60炮、班用机枪、重机枪六种武器,共歼敌29人,于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神枪手”荣誉称号。 第1军上阵地后更是大搞“冷枪能手”“冷炮能手”竞赛,全军利用冷枪冷炮共歼敌1100余人,大大扩展了战果;打到后期,双方大大降低了作战强度,在阵地上掘洞对峙,往往相隔只有几十米到十几米,主要进行偷袭与反偷袭的战斗。中国一线士兵长期住在狭小的猫耳洞里,吃喝主要靠罐头食品,拉撒则使用空罐头盒。罐头盒用完后就往洞外扔,时间久了,猫耳洞外面的沟壑里到处都是空罐头盒。如此一来对于防御则极有好处,越军在夜间摸上来偷袭,几乎都要碰到空罐头盒发出声响,而中国士兵这时就会向洞外猛甩手榴弹,通常能比较轻松地打退越军的偷袭。 老山战场是中越两军针锋相对、你来我往的角斗场,对于步兵战斗技能的养成具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对中国军人的勇气和智慧表示敬意。 从兵种协同上看,在两山战场,并主要是老山战场的特定地域内,中国军队集中使用了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通信、侦察、工程、汽车、导弹及空军等诸多军兵种,配合步兵坚守防御,密切协同,长期作战,对于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任务、取得最后的战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两山战场山高林密、谷深坡陡,在坚守防御作战中不便于部队机动和实施大规模反冲击,因而主要依靠炮兵火力大量杀伤消灭敌有生力量。中国军队在两山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炮兵部队,先后参战的有轮战各军、师的炮兵团、高炮团、高炮营,各集团军的炮兵旅、高炮旅,以及参战各军区的预备炮兵和云南省军区部队所属炮兵。因为炮兵的机动性要求,进入战区后只能主要沿公路配置。而两山战区道路稀少,炮兵阵地无法避免交叉重叠,且无纵深预备阵地,虽然暴露也难以转移。好在两山作战主要是陆军间的交战,基本无空中威胁,这一弱点并未给中国军队带来太大的困难。 各轮战部队进入战区换防后,分别以本部的军、师炮兵和各加强炮兵单位编组成军、师、团炮兵群,以及炮兵预备队和反坦克预备队,并配属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和“辛柏林”迫击炮侦测雷达,由军、师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形成战区的一体防御。团以下炮兵由团、营统一掌握,无坐力炮以排为单位配属到步兵连,在重要战斗时由团统一编为火力队或轻便炮兵群,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在任务区分上,军、师的大口径火炮及预备炮兵主要打敌远距离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团、营属炮兵主要打近距离目标和步兵当面的点目标,迫击炮还打反斜面的目标;直瞄火炮主要是破坏敌火力点、工事设施和反坦克使用。 在火力运用上,采取集中火力打击重要目标、积极发挥随伴火炮作用,以及多种打法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火力。在步炮协同上,步兵凡是召开作战会议和组织现地观察时,都要吸收炮兵指挥员和机关人员参加,明确总的作战意图、任务和要求,听取炮兵建议,共同研究打法和协同方案,规定协同信号,使步炮双方都能做到情况明、任务清、协同事项熟悉。炮兵在阵地前沿多点开设前进观察所,直接参加步兵前指指挥网,昼夜观察敌方动向。在进攻作战时,炮兵根据前观、雷达和步兵的引导,及时以炮火支援步兵战斗。在防御作战阶段,炮兵对敌有可能进攻的地段和进攻出发阵地,提前计算好射击诸元,榴弹炮装上炮弹,指令下达即马上发射。从炮兵前观发现目标到炮弹出膛一般只用2-3分钟,有时不到1分钟,而步兵请求炮火支援则通常只需5分钟左右。 在两山作战中,中国军队炮兵主要执行支援步兵进攻拔点、抗敌反击和实施炮火反击的作战任务。在老山拔点作战时,14军就集中了3个地炮团和1个高炮团,有82毫米以上各种火炮409门、高炮93门,分区划片,对老山之敌予以了毁灭性打击,有力支援了步兵的进攻拔点行动。在防御作战期间,14军所辖炮兵增加到了8个地炮团和1个高炮团。著名的7.12大战中,14军师属以上炮兵对越军的292个目标进行了317次射击,消耗炮弹12406发,据不完全统计共毙敌923人,毁伤敌火炮20余门、高射机枪9挺,摧毁敌观察所9个、火力点33个。 而团营属炮兵则近距离覆盖前沿冲击之敌,消耗炮弹13876发,杀伤越军达千人以上。在这场14个小时的防御战中,炮兵以及时、准确、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取得了最后的战斗胜利,印证了“炮兵是战争之神”的至理名言。仅14军部队在老山进攻拔点和坚守防御作战中,就消耗了各种炮弹159252发,支援步兵攻克了68个高地,毙伤越军副团长以下7200余人,取得了重大战果。在后来的轮战中,各军区部队结合战场情况,灵活运用炮兵压制当面越军,也打得有声有色。 一般来说,在炮火压制作战中,对能观察到的敌炮兵,要集中优势火力予以压制;对不能观察而又对己方步兵有较大威胁的敌炮兵,则根据特征和其他因素综合分析判断,加大目标幅员和弹药消耗量,予以压制或歼灭。在具体打法上,一般对有4门火炮以上的敌炮阵地,使用1个炮兵营集中压制;对有1-2门火炮的敌炮阵地,使用1个炮兵连压制;对敌坑道内的炮兵和观察所,进行炮兵连、排直瞄或放列观察射击;对敌游动火炮以值班火炮进行监视,一旦发现,立即予以压制或歼灭。对于进攻和运动之敌,建立炮兵多点、多线的拦阻射击。许多单位还指定值班火炮和游动火炮,对敌实施监视射击,以袭扰和疲惫敌人,掩护己方部队休息和调整。在无空情顾虑的情况下,高炮部队也以平射火力担任对敌地面目标的射击任务,亦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