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孩童一般不稳定;稍有不如意,就大吵大闹,甚至痛哭流涕;消极颓废,怨天尤人,整日散发负能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身边人都能围着自己转。这类人,被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巨婴”。 因为他们虽已成年,但情绪却如同婴儿一般,经常用自己的无理取闹去折磨身边的人。只要和他们在一起,你就要做好被情绪传染、吸食能量的准备。
情绪巨婴正在吸食你的能量。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能量是宝贵的资源,负能量的人会像水蛭一样附在人的身上,慢慢吸走你的能量。”毫无疑问,情绪巨婴就是吸食你能量的人,和他们长期相处,你也会变得萎靡不振。《纽约前锋报》编辑乔治·珍妮刚参加工作时,和一位同事合租在一家公寓。每天下班,同事都会跑到乔治的房间,或是抱怨自己被领导针对,或是埋怨运气不好。他经常会因为一件小事,就怨天尤人,和乔治絮叨上半天。刚开始,乔治还能耐心安慰他,让他放宽心。可渐渐地,乔治也开始不自觉向对方倒苦水,抱怨社会不公。在报社,明明自己能力最强,却因为年轻的缘故,晋升永远轮不到自己。一想到这些,他顿时失去了向上的动力,工作随意应付,回到家就只想躺平。直到一次,乔治回家探望父母。他看到父亲五十多岁高龄还在为了养家糊口而拼命赚钱,再想到自己现在一副颓废的模样,深感愧疚。而他如今一团糟的生活,都是从遇到那个浑身负能量的同事开始的。回到纽约,乔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公寓搬了出来。心理学家曾这样描述过情绪巨婴:他们不会伤你性命,却常常令你寝食难安。因为他们心理年龄不成熟,习惯把负能量带给别人,让身边的人负重前行;他们从来只想从别人身上吸取能量,根本不会管你是死是活。富兰克林说:“一个烂苹果,足以弄坏一筐好苹果。”和巨婴们相处久了,你也会深受其害,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其结果往往是,我们为别人的情绪买了单,却给自己的生活添了堵。
同情情绪巨婴,就要背负他们的因果。你见过熊孩子闹脾气吗?他们撒泼打滚,哭天喊地。若不去管他们,他们闹累了,也就停了。但若去管他们,他们反而会愈演愈烈,甚至让身边人遭殃。哈佛心理导师加藤谛三,这样描述“情绪巨婴”:作为成年人的个体,却无法拥有成年人的情绪。当你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他时,他的情绪比一个三岁孩子更不稳定。同情情绪巨婴,就是人生不幸的开始。作家桌子先生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女孩@张怡娜ANNA、女孩闺蜜和闺蜜男友三人相识已久,关系十分要好。在她印象里,闺蜜和闺蜜男友虽然有点小孩子脾气,但总体来说人还不错。2022年的某一天,她突然接到闺蜜电话求助,说自己正在和男朋友吵架。女孩很同情闺蜜的遭遇,担心闺蜜的安危,立马赶到现场劝架。闺蜜男友却在盛怒之下,朝女孩狠狠砸过来一个玻璃杯。玻璃杯破碎的声音传来时,她只感觉眼睛一阵剧痛,接下来,就是模糊一片。医生在她的眼睛里里外外,缝了30多针,即便如此,右眼还是没能保住。然而,在她为失去一只眼睛悲痛时,她的“闺蜜”竟然又和男友和好了!甚至讥言:“我和我男朋友吵架是我们的事,谁让你插手的。”这个女孩,用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远离情绪巨婴,尊重他人命运。《孙子兵法》有云:“侵略如火,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句话用在情绪巨婴身上非常合适,他们的情绪如同天气般变幻莫测,而情绪上头时就像一颗炸弹,会给身边人带去最深的伤痛。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这样的人,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你掏心掏肺,充当别人的“拯救者”,最后别人不领情,反而你惹了一身骚。你真情实感,想帮他们长大,结果别人稍不如意,就怪罪到你身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而情绪巨婴们,本来就是要滑向深渊的,你拉他一把,很可能将你也拖进了深渊。
远离情绪巨婴,尊重他人命运。《圈层突围》一书中,曾提出过一个“黑洞人”的概念。如果某个人一靠近你,就让你变得糟糕,就说明这个人像“黑洞”一样,吸食了你的能量。情绪巨婴,就像拥有一个情绪黑洞,不停地吸食身边人的情绪。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情绪巨婴。一旦遇见,请谨记“二不多”原则:
不多嘴《论语》中写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如果对方不愿意听你的忠告,那就不要再劝了,再劝就是自取其辱。和情绪巨婴相处,多说无益。即便你的建议是真心实意为对方着想,也难以改变他们的想法,反而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恼。我们花光了力气,不仅无法改变对方的想法,还带来了痛苦和敌对。如果劝说别人,是以牺牲一段关系作为代价,你又何必苦口婆心去劝说他呢?不多情作家白落梅在《相思莫相负》中说:“人的情绪,是一种传染病,当你不能感染一个人,就必定要被其所感染。”别人有什么样的情绪,是他的自由,无法左右。但不困在别人的情绪里,不为别人的情绪买单,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你无需为不必要的情绪买单,更不必因此消耗自己。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注意力从关注他人情绪上收回来,放在完善和强大自己身上。勇敢和情绪巨婴们划清界限,保护好自己的能量磁场。▽《灌园记》中讲:“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人生海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永远不要试图教一个巨婴成长,有些南墙提醒不了,只能自己去经历。来源: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