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来一趟五台山,一方净土,三炷清香,愿所愿皆所求!」
「三分求,七分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五台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有着“十步一寺,五步一庙”的说法,作为文殊菩萨的庄严道场,五台山拥有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以下是五台山一定不能错过的10座寺庙。
一、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寺院
五台山青庙(汉传佛教)首领,与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
显通寺山门
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原名为大孚灵鹫寺。
显通寺坐北朝南,寺宇开阔,占地约8万平方米,计有殿堂、楼阁、禅房、僧舍等400余间。寺内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整体布局严谨,中轴线清晰,左右配殿对称。主要殿宇有7座,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分别是: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
观音殿,显通寺第一重大殿。观音殿内供三尊菩萨,从东到西依次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
大文殊殿,显通寺第二重大殿,供着大智文殊、狮子文殊、智慧文殊、孺者文殊、无垢文殊、聪明文殊、甘露文殊
大雄宝殿,显通寺第三重大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670平方米,为五台殿宇之最
无量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外檐砖刻斗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殿内供有无量佛
千钵文殊殿,第五座主要建筑,殿内正中佛坛上,有一尊造型非同一般的铜质镀金文殊像,高达5.4米
千钵文殊殿内千钵文殊
铜殿,高8.3米,宽4.7米,深4.5米,用铜10万斤铸成的。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金光闪闪,灼灼照人
铜殿两旁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最高层是藏经殿,俗称后殿,原放藏经,现已辟为文物陈列室。
二、龙泉寺——华北石雕第一寺
原为杨家将家庙。明朝时,龙泉寺由家庙变成了一座佛寺。
龙泉寺汉白玉牌楼
相传,古时候有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山下,在清澈的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龙泉寺因此而得名。
清末民初五台山近代高僧普济禅师的 舍利塔。这座塔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的最高葬丧级别——金顶玉葬
龙泉寺以石雕建筑闻名于世,规模壮丽、雕工精湛,几乎无石不雕,这里有最珍贵的三样宝物:石雕牌坊、石雕影壁、石雕舍利塔。因此,龙泉寺被誉为“华北石雕第一寺”。
龙泉寺山门处的大照壁,高7米,长23米,质朴大方、清秀素雅,是五台山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照壁之一
龙泉寺石雕五台山寺庙写意图,演教寺、狮子窝、竹林寺、观音洞、佛母洞、大白塔、明月池等可见,刻工精细
这座牌楼完工于民国年间,由当时的工匠胡明珠设计,采用镂空雕法,纤巧繁复、玲珑剔透,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整座牌楼从上到下通体是龙,斜柱,方墩,柱头,牌匾,柱子,脊兽……处处是龙,一鳞一爪,形象逼真
龙泉寺的东侧有眼山泉,清澈见底,谓之龙泉,这里的龙泉水从古至今闻名遐迩,排队打水的人络绎不绝
三、五爷庙——名气最大、香火最旺的寺院
龙五爷财神,被赋予了「金元宝、财源库、聚宝盆」三件法器,象征着财富的聚集与分配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创建于明代,原是塔院寺的属庙,后在清代改为独立寺院。
因殿内还供着万余尊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又名万佛阁。
传说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负责掌管财富,因此五爷庙以求财最为灵验著称,但人们也可在此祈求姻缘、事业成功和健康等。
不大的院落里面,香客摩肩接踵,参天古树下禅香缭绕,主建筑有文殊殿、五爷庙、五爷戏台、僧舍
五爷殿建筑独具特色,重檐歇山顶,四边出廊,殿前有抱厦前庭,殿身雕刻着各种图案。
五爷庙的香火极为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逐渐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传统活动。
文殊殿二层侧面挂着四块「有求必应」的匾额
正因为五爷是「有求必应」的,所以大多数人是冲着五爷庙「有求必应」这块金字招牌去上香求财的
四、菩萨顶——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
菩萨顶位于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多次修葺和重建。
菩萨顶前有108级台阶,气势宏伟,仿佛一架 “天梯”,垂直高度为19.5米,宽5.1米,坡度为50度
菩萨顶的建筑多为清代遗物,其形制和手法多参照皇宫官制式,显得富丽堂皇,尤其雕刻艺术,最值得珍视。
菩萨顶的拱形山门位于高台之上,前面围以汉白玉栏杆,栏杆柱头雕寿桃绞龙,中间留有供人上下的踏步
寺庙布局严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
院中这三通御碑分别是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的御制碑文
五、塔院寺——“因塔而名”塔院寺
塔院寺坐北朝南,占地15625平方米,殿堂寮房127间,东南侧是五爷庙,北侧是显通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此寺有两座塔,一座是释迦牟尼舍利塔,一座是文殊发塔。寺以塔名,颇为得体。
塔院寺正面景观
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坐落在此寺院,耸入云天的大白塔,是寺内首要标志,寺庙也因此塔而得名。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寺庙周围的红墙衬白塔更是增添了古朴的韵味。
大白塔,高56.3米,直径40米,塔外二层设置回廊,挂有252个铜铃,下层有121个转经筒,上面写着六字真言
从砖刻“山云水月”的后门进入塔院寺,窄长的红墙夹着石铺甬道尽头,立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山海楼
塔院寺内大悲殿,又称山海楼
大悲殿内的千手观音佛像
六、南山寺——五台山唯一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院
南山寺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寺院共有院落18处,亭台楼阁、殿堂房屋300余间,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
南山寺的海拔在1700米以上,悬于陡峭的山坡上,远远看过去,气势宏伟
相传,唐代贞观年间,文殊师利菩萨曾降临五台山,并在南山寺显现真身,为众生说法
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为极乐寺,中一层为善德堂,上三层为佑国寺,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轴线布设主体建筑,两侧布设附属建筑。通过排叠、聚敛、偏正、围合、隐现等多种组合方式,形成寺中有寺、院中套院的格局,既有寺院布局的宏敞,又有园林布局的幽深。
南山寺占地约有6公顷,是五台山一座魅力非凡的寺院,来五台山朝圣,南山寺一定是一座不可错过的寺院
三座寺庙现存18座多种形态的院落,灵活应用起伏不平的地势,布设方形、长方形以及不规则形院落,院落内或纵深或横向营造殿堂、房舍,最终形成丰富灵巧、曲折深邃的整体形态。
南山寺是一座富有园林特色的寺院,也是五台山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个景点之一
南山寺借助主体建筑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来体现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如山门前相继建造的“大方光明”照壁、“信天由命”石牌坊、三摩地钟楼,连续的排列体现震慑,巨大的体量构成恢弘,不同的造型避免单调,通过照壁的引导、牌坊的铺垫到钟楼的收受,完成了向心力和内聚力的初步引导。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浮雕建筑随处可见,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之间感受殿宇的错落巍峨
南山寺值得一看的还在于寺内保存的慈禧太后御笔题写的“真如自在”牌匾
寺内的主要建筑,几乎都饰有精美的石雕
各种图案达1400多幅,每一幅里包含着天女散花、苏武牧羊、三顾茅庐、孟母择邻等故事,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七、殊像寺——文殊祖庭
殊像寺坐落在大白塔南里许,坐北朝南,面对梵仙山,风景幽雅。山门与天王殿合而为一,两侧钟、鼓楼对峙,院内正位文殊殿雄踞于台基上,东有伽蓝殿、西有祖师殿,后为藏经阁。后院建筑为新扩建。
殊像寺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也是五台山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以供奉文殊菩萨而闻名
山门正北为天王殿,面阔五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前后格封木壁板,中三间设欢门,稍间开欢窗
大文殊殿是殊像寺的标志性建筑,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约9.87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其造型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塑像呈现两腿下垂、倚坐之势,双目俯视,一手上扬,一手平伸,体形丰盈圆润。
大文殊殿内有文殊菩萨骑狻猊塑像一尊,总高9.87米,是五台山寺庙中最高的一尊文殊菩萨像
文殊菩萨坐在一只绿毛红缨雄狮背上,面目饱满,鼻高而直,两耳垂肩,口大唇厚,线条分明,身披架装,身躯挺直,衣衫褶痕处线条显得飘逸自如。眼睛在凝视游人的同时,又透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神情。雄狮张口伸舌,目光炯炯,神色飞动。
殊像寺的这面照壁体积庞大,上面描绘着佛&教经典故事
八、黛螺顶——五方文殊坐青峰
只有亲自来过,才能感受到这里的景有多美,这个地方有多神圣
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
黛螺顶原名佛顶庵,又称小朝台、青峰。黛螺顶把五座台顶上的文殊菩萨像集中在一起,来到这里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故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山门
黛螺顶坐东面西,占地近27000平方米,有殿堂房屋 50 余间。殿宇构筑华美雅致,布局严谨规整。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天王殿、旃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
人们攀山登上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确实能达到“既不登顶,还能朝拜五方文殊”的目的
五方文殊殿是黛螺顶的主殿,面宽 16.5 米,进深 11 米,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无斗拱。殿内供奉着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方文殊铜像,高约 2 米,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殿前左侧立有石碑,正面是乾隆十五年冬写的黛螺顶碑记,背面是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乾隆登黛螺顶御笔题诗。
要至黛螺顶,必登大智路
这条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1991年捐款修建,全长508米,全部用五台山的青石铺制而成
大智路共有1080级台阶,1080级台阶有“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即六凡四圣,包括“六道轮回”“四圣境界”等,“百八烦恼”是佛教中所说的烦恼根源,共108种。走在大智路上,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顺。此路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 50 万元人民币,由山西省宗教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支持修建。
站在黛螺顶之巅,极目远眺,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仿佛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九、金阁寺——清凉化境,金阁浮空
金阁寺位于南台锦绣峰西北的金阁岭上,是五台山青庙十大寺之一,也是全国重点的佛教寺院。
金阁寺就是由不空三藏创建的,是中国最早的密教中心
全寺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中间耸立着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楼阁殿阁巍峨,气势宏伟,寺内的大佛阁高25米,内有一座高17.7米的千手观音像,大概有6层楼那么高,令人叹为观止,在五台山众多寺庙中独树一帜,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寺中还有地藏殿、菩萨殿等殿宇,各殿内塑像有1000多尊,是五台山佛教塑像最多的寺院。这些雕塑造像精美、震撼人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世人瞩目。
精美的悬塑
精美的塑像
塑像之精美,堪比小西天
十、碧山寺——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
碧山寺牌楼。牌楼正面是“清凉圣境”“清凉震萃”两块牌匾,背面是“敕赐名山”“蕴结灵峰”两块牌匾
古人有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
诗中尽现碧山寺如诗如画,超凡脱俗的意境,这样清幽的佛门圣地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和美好。
碧山寺平面布局为长方形,占地面积19865平方米,殿堂、房屋108间,石碑15通
碧山寺位于北台脚下,坐北朝南,背山面水,环境清幽,远离台怀镇的喧嚣,是一处修行和参禅的理想之地。
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出廊,高二层楼阁式,重檐歇山顶
碧山寺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寺,所谓十方,即凡出家僧人和四方居士到此,都可以免费食宿。这种开放的宗教理念,使得碧山寺吸引了众多的僧人和信徒前来,成为了五台山佛教的重要交流中心。
十方含义之一:空间方向,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代表着广阔,无所不包
碧山寺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文物和艺术品,这些都是研究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碧山寺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戒坛殿 ,门额上悬木匾一块,上书护国戒坛,该殿五间、进深17米
戒坛即为佛教信徒受戒的地方。《中国佛教》一书中讲,一般传戒,信徒需受三坛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