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当过大军区司令的他,生活拮据,每到一处,老部下接济

安琪小世界 2024-08-03 03:44:45

2005年,电视连续剧《亮剑》风靡一时,火遍大江南北。

剧中“晋西北铁三角”中,最有战略眼光的角色,应该就是丁伟。

丁伟的原型,正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悍将——丁盛少将。

丁盛戎马半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对印自卫反击战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曾担任过广州军区、南京军区司令员。

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战功彪炳史册的老将军,晚景却十分凄凉。

晚年四处飘荡

1977年,丁盛的人生开始急转直下。

1982年,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对丁盛下达了一个《免予起诉决定书》。

起诉书认定他犯了“策动武装叛乱罪”,但是是从犯,所以“决定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属于宽大处理,但仍属刑事犯罪。

所以决定书下达后,丁盛就被开除党籍,安排到地方生活。

原来的一切待遇都没有了,只剩下每月150元的基本生活费。

至于具体交哪个地方安置,也有很严苛的条件:广州不行,北京更不能去。

直到1984年,他才被安排到了南昌市干休所。

干休所的生活条件不好,再加上心情抑郁,丁盛将军到了南昌后不久,就因为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又把他送去了南京接受治疗。

丁盛在战场上以勇猛闻名,但是在生活上却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在南京,他和妻子儿女们挤在一条小巷内的一栋旧民宅里,靠着那150元紧巴巴地过日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附近居民经常能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提着篮子在菜市场里买便宜菜。

一开始,人们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有点落魄的老头和战功赫赫的军区司令员联系起来。

后来日子久了,大家都逐渐听说了丁盛的身份,才知道他原来是个老红军、老将军,心里对他既敬佩又同情。

邻居们和丁盛来往多了,觉得他是个非常随和的老头。

每当有人管他叫“丁司令”时,他总是摆摆手说:“别这么叫,叫老丁。”

从“丁司令”到“老丁”,中间经历了多少心酸,恐怕不是常人可以体会的。

1990年,丁盛将军给聂荣臻元帅上书,表示希望能落户广州,和子女团聚。

在聂帅的关怀下,这个愿望终于达成了。

之后,他就一直生活在广州。

一位传记作家,曾特地去广东采访丁盛将军,收集写作素材。

当时老将军的几个孩子都有了工作,不用再靠着他一个人的退休补助生活了,但是他仍然过得很勤俭。

当作家采访完准备起身离去的时候,丁盛从窗台上拿出一个半旧的盒子,掏出几个硬币说:“公交车不找零,你拿点零钱。”

丁夫人在一旁插嘴道:“上车7毛钱,实在别扭,还不如干脆收1块钱算了。”

老将军听了,反驳说:“我就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还是愿意省这3毛钱。”

这样一件小事,让作家慷慨万千。

他后来在书里写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感受,说出这样话来的。”

老部下多方接济

晚年的丁盛由于没有额外收入,还要自掏腰包到处申诉,所以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但是好在他从前担任军区领导职务的时候,在官兵中口碑很好,所以离开部队后,原先的下级们都很同情老军长的遭遇,通过多种渠道和他取得联系,还经常邀请他和夫人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走走看看。

九十年代,丁盛应老战友之邀,与妻子陆续去了北京、天津、四川、山东等地。

一些转业到地方的老兵们听说“丁军长”来了,都十分激动,上门看望者络绎不绝。

有些老兵与丁盛分别几十年,见到昔日意气风华的老首长,如今历经磨难风霜,像是变了一个人,忍不住难过的落下泪来。

大家都知道丁盛如今生活比较拮据,所以争相给老首长筹措路费。

当时转业比较早的军官,自己手头也不宽裕,但是一定要挤出一点钱来送给老首长。

每当此时,丁盛总是感动不已。

这些当年在战场上同生共死的战友们,不仅在生活上尽力帮助他,在政治上也是信任他。

晚年的丁盛饱经人情冷暖,可是老战友、老部下的关心,给他贫瘠的心灵带去了极大的宽慰。

他曾多次对熟人讲,自己老来有三靠:一靠妻子儿女,二靠组织,三靠老战友。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组织上的关怀,丁盛将军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1993年,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将丁盛的生活补助费每月增加50元;并安排他享受与当地退休干部相同的生活补贴;医疗待遇也按正师职干部安排。

1995年,广州军区为丁盛在安排了一套四室一厅的离休干部住房。

从此,丁将军夫妇才算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漂泊生涯,在广州有了一个“窝”。

丁盛对新家很满意,尤其喜爱主房南面的大阳台,他经常在此小憩,度过了晚年最闲暇的一段时光。

1999年9月,因为早年战争和各种风波轮番摧残,心力交瘁的丁盛将军终于撑不住倒下了。

包括钟南山医生在内的多位专家都参加了会诊,但仍然没有挽救他的生命。

9月25日,丁盛将军病故,走完了他八十六个春秋的人生旅程。

数百位老战友听到消息后,不约而同赶到广州,为老首长送最后一程。

由于过去的历史,他的追悼会上不允许使用“同志”二字,也不准称“老红军”、“老八路”。

所以大家都犯了难,那应该怎么称呼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呢?后来有人灵机一动,提出来用“老人”二字,作为尊称。

就这样,灵堂横幅上写了“丁盛老人追悼会”七个大字。

亲朋好友们抬头看见横幅,想到老将军遭受过的磨难,更加悲痛不已。

大厅之中,有人送了一幅挽联:“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

前半生威风凛凛,气壮山河,后半生四处飘荡,凄凉惨淡。

丁盛将军的一生的荣辱悲欢,都浓缩在了这短短的一幅挽联之中。

参考资料

[1]吴东峰.“大胆将军”丁盛.同舟共进,2009

0 阅读: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