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震怒!十亿买中国八台盾构机,欲贴牌“印度制造”却不会装

文视官 2024-10-16 08:41:09

盾构机,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设备,说白了就是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中的“蛟龙”,靠它在地下挖掘通道、打通工程。这设备的核心技术十分复杂,涉及到主轴承的制造、金属冶炼与加工等技术领域,尤其对大型金属加工设备的精度有极高要求。

中国当年也曾被迫高价从德国等国购买盾构机。1999年修建西康铁路时,中国就曾因缺乏自主盾构机技术,不得不向德国支付昂贵的费用。而且,机器维修费用高昂,德国专家的日薪高达3000美元。正因如此,中国意识到,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才行,于是经过长达六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8年造出了自己的盾构机。

看到中国这番成绩,印度也按捺不住了。为了加快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印度决定从中国采购盾构机,学习这项复杂的技术,借此机会“走捷径”,实现弯道超车。可是,印度的计划似乎过于简单化,低估了盾构机的技术含量。

事情本来很顺利,中国按约交付了盾构机,但印度却提出了一个“别致”的要求——把设备拆成零件发货。他们认为,如果能拿到这些零件,凭借工程师的智慧,就能逆向研究、学会组装,甚至再贴上“印度制造”的标签。然而,这个“聪明”的决定成了他们的滑铁卢。

当零件抵达印度后,印度工程师们才意识到问题比想象中大得多。他们面对复杂的装配图纸和数不清的零部件,犹如看天书,完全不知该从哪下手。最搞笑的是,印度技术人员拒绝中国专家协助安装的建议,想要“自力更生”。结果,这八台盾构机至今还在印度的仓库里积灰。

这次事件让印度政府,特别是莫迪政府颜面扫地。很多人会问,既然买来了机器,为什么不让技术专家来帮忙呢?其实印度对中国技术专家也有所提防,不希望他们在当地长时间工作,担心“技术外泄”成空话。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盾构机这种高端设备的核心不只是图纸,而是对复杂技术的长期积累与理解。

盾构机背后涉及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大直径主轴承”的制造,需要极高的精度。中国从开始研发到成功自主生产,走了六年,这背后是大量技术工人的心血与努力。而印度想要通过“拆解图纸”一蹴而就,显然过于天真。结果,这些机器在印度不但没发挥作用,还让印度国内的一些轨道交通项目搁置延期,损失巨大。

印度和中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常常被人拿来作比较。中国在追求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选择的是脚踏实地的自我研发,从早期的“买技术”到后来完全自主。印度却走了捷径,选择通过“买买买”来获取技术。然而,工业基础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夯实的。

再看看中国的做法。中国在购买外国技术设备时,并非单纯“买来即用”,而是把每一项技术细节吃透,甚至潜心研发出国产替代品。200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问世后,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逐步出口到包括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中国的盾构机技术甚至反向出口到了欧洲,曾经的“买方”德国也要向中国学习技术,这无疑是中国多年潜心发展的成果。

在高科技领域,投机取巧从来不是好策略。中国盾构机的崛起之路,正是一条通过长期投入与技术积累的典型案例。印度的盾构机事件,再次说明了浮躁的危害。要实现真正的技术独立,自主研发才是唯一的路。

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印度未来若想要在高科技领域有所成就,恐怕需要更深刻地反思。急功近利和靠近路是行不通的,真正的成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获得。中国已然在盾构机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希望印度也能从中汲取教训,早日实现其“制造强国”的梦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0 阅读:6109
评论列表
  • 2024-10-16 22:23

    莫迪老仙,法力无边

  • 2024-10-16 14:00

    屙三脑子不好使啊,有困难找湿婆神啊

  • 2024-10-16 15:42

    这是“印度精神”,在莫迪付带领下必将发扬光大!

  • 2024-10-16 12:02

    印度就是一只沉睡💤的蛆!一旦苏醒,将恶心🤮全世界🌏[得瑟]

  • 2024-10-16 15:44

    “印度精神”,在莫迪的带领下必将震惊全球!

  • 2024-10-16 19:16

    没看到阿三用中国的盾构机在边境线挖了好几条隧洞了,打通了很多条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