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9月LPR报价公布,维持了之前的贷款利率。
老南看到网上各种骂,而且有意思的是,这里面相当大部分人,前几年一直在骂央妈放水,今年开始突然集体变了,开始骂为啥不放水了。
01在聊利率这个问题前,先歪个楼,聊下“续保贷”,本来上周就想写的,但全体同事都强烈反对,毕竟当下情绪为王的互联网下,过于理性的分析,不但没人看,还会被骂。
所以发在了内参里,今天部分发这里,这事来自于这么几张图:
我看了下,网上清一色是骂的,所谓“让穷人为社保资金池续费”,毕竟延迟退休网上有很大的情绪。
但这个产品无论是从困难人群角度,还是当地社保角度,还是金融机构角度,其实真是个好产品。
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约束式贷款产品,我们假设一个场景:
一个还有2、3年就可以退休的,但社保才交了12年,不够最低15年的要求。
但这几年经济不好,工作没了,一直打临工。每月收入仅够养家糊口,交社保的确存在困难。如果停了,后续退休拿养老金必然存在障碍,这种两难会非常痛苦。
这时候,你觉得他直接去银行申请贷款,没有稳定收入流水,即使当前宽松的条件下,能不能申请到贷款?
即使申请的到,利率必然不会低,而且还贷条件也会比较苛刻,因为银行是真怕这个群体出不良。
现在有这么一个产品,当地财政给银行贴息,利率只要3%,没拿到退休金前每期只要还利息,拿到养老金后每月部分金额用来还本息。
对于贫困群体而言,3%的年化成本,就能解决眼前的麻烦,而且因为贷款总额并不高,所以实际利息很低。
02我搜了下,不少媒体报道过:
“从去年开始,我县就利用‘续保贷’项目,帮助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困难人群解决续保难题。截至今年6月,大化瑶族自治县‘续保贷’新增发放400多人,累计成功发放款项100多万元。”
你只要一算就会发现,在这个县城,人均2500元贷款额度,年化3%,利息的绝对值一年都没过百。
“据无锡人社信息显示,无锡社保在省内首创“贴息续保”政策,保障本地户籍大龄困难断保人员“零压免息”续保。2023年,新办“贴息续保”贷款36人,累计办理243人、贷款总额1215万元,已经帮助56人拿上了养老金。”
“据南昌日报报道,南昌人社部门针对困难群体新推出的助保贷款“免申即享”政策,截至2022年10月,南昌492人已享受助保贷款政策红利,共发放贷款2222.75万元,财政贴息172.13万元。”
可见,大城市额度相对较高,但也基本在件均4-5万之间,而且都有财政贴息,无锡是直接免息,南昌这个补贴我搜了下,占到贷款总额的7%了,贴息比例不低了。
而且这个贷款是直接由银行转到当地社保账户,后续也是直接在养老金扣除,做到了业务闭环,对银行而言基本不用特别担心不良,也有参与的积极性。
所以这个贷款,对于的确存在缴费困难的贫困群体,对于银行,对于当地社保,其实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反而在互联网上,成了全面被批判的产品。
03歪完楼,回到这次贷款利率,其实今年月初,央行的发言,就已经说的清楚了:
一方面,货币政策上,除了降息,还有降准等其他工具;另一方面,今年已降息,且存款向资产产品分流,银行净息差收窄,利率下降面临约束。
说白了,经济下行期,银行要扛全社会的不良,个人债务、企业债务、地方债务,而净息差是银行利润的来源,而当前银行净息差已经到了历史最低。
数据来源:wind
也因此,央行降息存在一定的约束。此外,还有一点本次没提到,但之前多次会议都提到的,就是人民币汇率。
数据来源:wind
美国加息以来中美巨大的利差,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国内利率降的过快,汇率一旦守不住,对中国这种大量原材料需要进口的生产性国家而言,会是灾难性的。
也因此,人民币汇率和银行净息差,是央行在降息上犹豫的关键。当然,按照当前的M2、M1、社融等数据看,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有限,更多还是要靠财政政策。
04聊到这里继续歪楼,其实开篇提到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地方财政补贴,银行开发产品,满足真实市场需求的贷款案例。
上周LPR按兵不动后,老南边上几个银行的朋友,聊得比较深入,很有意思。
同样是两个农商行的,一个在抱怨,贷款放不出去,然后大行还来不计成本降息挖客户,只为了完成自己的普惠贷款指标。
另一个则认为,贷款其实不难放,只是很多银行不想干,要在一线摸爬滚打的脏活累活,这么多年下沉市场没做起来。因为累,投入大,风险高,收益不成正比。
这哥们说,他们行最近农村地区的许多小商户,最近做了不少,利率5.5到6.5,批发零售和小型制造都有。他们一开始也以为需求减少了,结果事实情况证明不是。
问题是银行对小企业,存在网贷申请记录的,都卡的特别严,他们行申请过两次,就会被系统自动拒绝。
如果从市场经济角度看,银行必须保持低不良率;如果从社会效益角度看,银行必须承担不良压力多放贷款。
应该让一批银行敢于放一些风险较大的贷款,否则社会资金永远是不足的。风险大,但这都是底层真正需要的,银行不能总是锦上添花,也应该雪中送炭。
结经济相关内容讨论的门槛很低,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往极端点说,总有流量。
但真要说到位,其实不容易,不但需要专业的理论框架,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不然给出去的建议,不是药方,是毒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