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人类健康和存活质量的“挑衅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寿命“终结者”。疾病从来源可分为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两类,大部分病症是后天获得的。
有的疾病症状靠人体可自愈,如感冒、轻微炎症肿痛;有的在药物和医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控制,如大部分疼痛、感染;但有的疾病不仅患病周期长,在某些外力加持下,还会加速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基础病”。
基础病通俗理解,就是长期伴随患者,容易晋级为更严重疾病、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各类慢性疾病,或受某些外部诱因影响,与已有的病症沆瀣一气,短期内急剧恶化和致命的病症。
基础病以前是医院内部的鉴定性、参考性的词语,这两年被民众所熟知,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冠疫情的推动,有无基础病成为一个生死“分水岭”。没有基础病的人,即使感染新冠病毒,症状大多是类似于重感冒,但有基础病的人,被新冠病毒盯上后,一些人出现严重并发症,永远离开了世界。
基础病的本质,是细胞出现问题后引起的疾病。细胞是通过新陈代谢实现生长、合成、更替的,它们的养料来源于人体摄入的氢、氮、氧、碳、钾、钠、钙、磷、铁、锌、铜等元素,组成了糖、蛋白质、脂肪、水、盐等基础物质,供细胞大部队消耗,细胞还是免疫力的基础。
如果总的供给量和总的消耗量维持动态平衡,细胞新陈代谢是有序进行的,哪怕出现个别“不安定分子”,也被细胞内部自纠机制和免疫系统收拾了。但只要供给量和消耗量,某一方或两头都出现问题,细胞代谢失衡,慢慢成批量出现异常的病态,根本纠正不及,免疫系统忙疯了也不管用,就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这就是基础病的源头。
人体维持运转的系统有若干个,细胞出现问题后,有的是单个系统有毛病,大部分是多个系统出现问题,这意味着基础病不单是一种,有可能组团出现,相继来袭。
常见的基础病有哪些?多见于3大类、15个系列,人体从外到里,从上到下都有。
第一类是代谢性疾病,如内分泌失调引起糖尿病、甲功异常、高血压、尿毒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衰竭等。
第二类是免疫功能耗竭性疾病,如艾滋病、慢性肠胃炎、肾炎、红斑狼疮等。
第三类是对健康影响巨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病等。
或者,人体本身已出现疾病,又因这个病诱发其它继发疾病,那么原疾病也是基础病,如脑卒中、心脏病、呼吸道炎症、妇科炎症等。
而15个系列基础病包括:内分泌失调、慢支、胃炎、关节炎、膀胱炎、肾炎、支气管哮喘、恶性肿瘤、艾滋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肾衰等。
这些基础病,遇到某种催化条件,比如前几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就会迅速恶化,威胁很大,典型的就是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自身有支气管问题,很快诱发白肺。
知道了基础病的危害,更多人关心基础病容易在哪个年龄段出现。根据2020年底刊印的《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来看,披露了一些关键数据,重点包括:
1、30岁以前,较少有基础病,除非当事人不自爱,不自律,多见于高血脂症、艾滋病、尿毒症、甲亢等,但也是以偶发性为主,没有普遍统计学意义。
2、40—50岁,至少患3大类、15种基础病其中一种,或2种以上的概率,男性约为16%,女性达到14%,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支气管问题,还有肿瘤威胁。
3、50—70岁,出现基础病的概率直线上升,男性可达58%,相当于每2个中老年男性就有1人,女性达到45%,也接近于2人当中出现1人。高发的疾病清单有长长的一串,包括:
一是肿瘤,含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
二是脑卒中风险快速攀升,其中又以男性脑梗病例更多见。
三是心脏病发作的概率大增,以心梗更多见。
所以,50—70岁的年龄段,对健康而言是一个“考验期”、“风险期”,需要克服的健康沟沟坎坎比较多,尤其要重视基础病的侵扰。
关键是,基础病的预防,不是到了这个年龄段才重视,而是早早开始预防,关口前移,比如50—70岁是高危期,那么在30岁、40岁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制力,并认真做好筛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纠正隐患。
感冒是最基础的病,大病就是对感冒的错误治疗,治出来的,积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