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开始,手机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如今,出门可以不带包,但手机必须带,手机的功能实在太强大了。
大到开会办公和朋友沟通,小到听歌看电影,当初的mp3,mp4等早已被取代,甚至连照相机都将要被取代,手机的功能已经逐渐多样化。
因此,选择一台好的手机是大家经常面临的话题,但是你知道吗?在某种程度,不知何时起,手机成为了一个人的判断标准,加上如今人们的攀比概念,甚至都他用什么手机,都可以洞察出内心活动。
比如我父亲,给他买好手机都不用,非要用我们淘汰下来的手机,或者说要把价格控制在2000元以内的人,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通常具有以下三种心理特征。
1.没有虚荣心,生活简简单单
比如,最近新上市的华为折叠手机,价格不菲,2万元一台手机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奢侈的。
但有的人还是会紧巴巴地买,这其实是虚荣心与攀比心作祟。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虚荣心使人多嘴多舌;自尊心使人沉默。”
那些没有虚荣心的人,不会被外在的物质所束缚,他们更注重内心的真实需求。就如同选择价格适中手机的人,他们不会为了追求表面的风光而盲目跟风购买昂贵的手机。
在年轻一代中,攀比心理确实普遍存在,大学生宿舍内的攀比现象就是一个例子。但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被这种风气所影响。
以那些选择2000元以内手机的人为例,他们不被虚荣驱使,更能专注于生活的本质。他们不会因为没有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而感到不安,也不会为了满足他人的眼光而超出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去消费。
他们明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
2.即刻满足,享受当下
有的人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没有必要买这么贵的手机,其实和买车一样,有的人认为,10万元的车和100万元的车,其实都是代步功能。
他们明白生活不是一味地为了遥不可及的未来而压抑当下的需求。这种即刻满足并非短视的享乐主义,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拥抱。他们不追求最新最昂贵的手机,是因为他们知道当下的满足才是最实在的。
他们不被消费主义的浪潮推动着去追逐那些虚无的高端象征,而是在当下的生活中发现美好,享受每一个瞬间。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曾通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证明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性,但与之相对的,即刻满足也有其独特价值。
选择价格适中手机的人,并非不懂得延迟满足的意义,而是他们更善于在当下找到满足感。
3.性格有节俭成分
很多人可能吃过苦,经受过父辈们受过的苦难,所以从小就培养了节俭的好习惯。
出身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人,即使日后个人收入有所提高,也可能因为家庭责任等原因保持着节俭的生活方式。
他们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不会轻易挥霍财富。在选择手机时,他们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而不是追求奢华和时尚。
在这个内卷和攀比的社会中,低欲望消费的群体选择“躺平”并非真正的消极怠工,而是一种对过度消费主义的反抗。他们不被社会的浮躁风气所影响,坚守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念。
综上,这三种人群非常理性,他们不会为了迎合他人的眼光而盲目追求高端品牌,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选择。不被物质欲望所奴役,能够真正享受生活的本真。
编辑:茉茉
我就是用百元机,但非以上3点那么复杂,就一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