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年前买的书,那时有钱就买书,导致书多的读不完,现在就如捡珍珠一样,抽出一本,无论购买年份,读个畅快,颇有把好吃的藏起来攒多了一起大快朵颐的意思。
《无可慰藉》是四年前在长春图书批发市场买的,当时学而一的郑经理内部价卖我,几次尝试读境界不够,拿起放下,如此多次光阴荏苒就是几年,但最终我还是读了,还是读完的译后记,如同吃馒头前先喝一碗汤,打开食道,方能畅快,否则一定噎到。
我从没读过这样一本书,所有人都如大话西游里唐僧一般的絮絮叨叨,不知所云。
是强大的阅读癖和好奇心让我坚持到了该书的一半,如今还在坚持啃,尽管牙齿都松动了。
哪怕看一本《达芬奇日记》这样充满学术语的书籍,也没让我如此煎熬,这哪里是读书,分明是自虐,然后继续往下继续啃。
我真是个可怜的读者,又是该书因数那千分之一的购买者,但还是抱着万分之一的侥幸,意图在章节里找到瑰宝一样的灵感爆发,深刻思考……
瑞德来到了小城,是作为周四之夜活动重要人物出场,但从到达酒店开始的那一刻,他就接触到了种种的不可思议的小事件,似乎人人都有一大段的心里话需要和别人倾述,一大堆无法解决的小事找他帮忙解决。
偏偏,瑞德不会拒绝,只会越来越深陷,越来越疲惫不堪。
从高龄的服务生开始不断与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始,瑞德和小城里的联系从陌生到千丝万缕,从简单到缠绕环织,直到最后,所有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糟。
说实话一本书打开十几次,强忍着逐字啃读下去,像是在读一本新华字典味同嚼蜡,又像是在读一本流水账痛不欲生。
石黑一雄,这位号称英国移民三杰的大作家,切实用他的一支笔,让人在小说里无所适从,极度压抑,这绝非是一本让人读过畅快的已读过的任何一本小说,而是把你通过小城里不同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代入一个崩溃的环境。
《无可慰藉》,书名起的好,我们每个人最终,都需要自己真正的拯救自己,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却又要不失边界感,否则事情不会改变且会不可收拾。
当英国的保守主义遇见日本的物哀之情绪,酝酿而成的竟然是一杯说甜不甜,说苦不苦,说酸不酸的酒,说好,又品不出个所以然,说差,实难下咽。
小说里每个人都在惶惶中度过无有尽头的日子,孤独且无助。
瑞德如此,古斯塔夫如此,霍夫曼如此,包括小小的鲍里斯也如此。
这种情形,如同病毒,在心灵的世界,世界的每一处角落,无序蔓延。
我猜,在这个时代,这种思路,这种行文,拍电视剧不会超过三集,发自媒体点赞不会超过自己点的那个数量。
所以,能花如此功夫的匠人,精神可嘉,能读下来的例如我,勇气可嘉,实则,真正的文学艺术,并不会为你而爽。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