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观众瞎吗?别硬演“志愿军”!五官乱飞、抻脖子、一口假牙

了了娱乐谈 2024-10-27 04:09:19

最近社交平台上一热门话题是"又一部战争题材电影扑街了?"。

是的,说的是陈凯歌导演的新作《志愿军:雄兵出击》。这部电影上个星期刚上映,仅一周就收获了大约五亿的票房。

但你以为这就是一部成功的主旋律电影吗?别以为你已经看到了全部。故事刚刚开始。

首先我们再倒放到电影宣传期。当官方放出小演员们的"小丑造型"造型照后,网友们就瞬间炸开了锅,纷纷提出质疑:"这是在拍志愿军还是马戏团?"观众们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当时,没人能料到,这只是争议的开始。

要说争议,就不得不提起陈凯歌这个标签怎么来的。还记得那部让观众"云里雾里"的《无极》吗?再到后来的《妖猫传》,每次陈凯歌的作品发布,都会在观众中引发激烈讨论。

有人称他为艺术家,而有人则批评他过于追求形式的华丽。这种两极评价,似乎已经成为他电影的一个标志性特征。

但这次的《志愿军》不一样,它是选取在国庆档上映的战争题材电影,这可是稳赢的组合啊!往年在这个时间点上映的战争片,票房都相当喜人。

按理说,这次也应该不例外,观影人数匮乏的时候负面评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然而,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加,网上的负面评论也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现实就这么打脸。

要知道,在主旋律电影圈里,让观众集体"破防"的作品可谓是少之又少。

说白了,就是在演技和制作的诚意方面,差距太明显了。

一位资深影评人言辞犀利地问道:"你指望一部连志愿军战士最基本形象都还原不了的电影,能打动观众吗?"尽管这种话听起来十分刺耳,但这也正是我们应该认真反思的问题。

电影不是过家家或儿戏,尤其是这种致敬革命先烈的题材,必须认真对待。

如今的观众眼光非常犀利,一眼就能看穿演员的真实水平。

看来,光有票房还远远不够,让观众心服口服才是真正的实力。

说起演砸了,最让人忍不住吐槽的就是那一口整齐的大白牙。

请勿嘲笑,这并非挑刺。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当时的志愿军战士们是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下进行战斗的呢?当时寒冷的北风呼啸,战士们往往是在饥寒交迫的状况下搏杀,他们的饮用水都难以保障。

说到保养牙齿,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就已经是幸事了。

你知道《亮剑》中的李云龙吗?他满嘴都是黄牙,说话时还会时不时地向地上吐口水,这样的行为看起来不太雅观,但是这正是为了真实还原战争年代的场景而精心设计的。

人家能下狠手把这样不“美”的细节拍下来,这就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战争时期的真实氛围。

再观察《志愿军》演员的色彩表现,他们牙齿白得耀眼,连所着衣物“精致破旧”。这是何意呢?即是特意做旧却又不能过于脏。

不仅如此,这些外在问题的表情管理也同样存在问题。打仗时就像在拍偶像剧,冲锋时就像是在跑步机上做有氧,连站军姿都给人一种在摆拍的感觉。

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些场景明显是在摄影棚里拍的,背景假的连业余摄影师都看不下去。

因此,好的战争片不只是拥有宏大的场面就能达到好的效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反而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真实感不是靠特效堆出来的,而是要从每个细节中体现。"就像一位资深导演所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志愿军》在这一点上似乎还有所欠缺。

刚说完这些表面上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更让人无语的演员表现。

说到角色的表演,陈飞宇是不能避开的,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点。

他的娃娃脸作为人物副连长,是否能胜任角色暂且不论,他的演技的确常常被网友们批评为"表情包"级别,像拍青春偶像剧一样表情管理失常,总是带着一股"我很A但我在营业"的感觉,让人觉得特别的出戏。

陈飞宇被观众吐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之前的绯闻风波开始,他的评价就一路下滑。这一次他爸爸陈凯歌硬要把他塞进《志愿军》,结果可想而知——演技尴尬到让人想快进。

更离谱的是,剧组给了他太多镜头。你演技不咋样就算了,还老往镜头前凑,这不是存心让观众找茬吗?弹幕里一堆人在刷"求你们别硬演了"。

黄晓明的这次表现让人哭笑不得,在《好事成双》成功翻红后,他又给自己挖了个坑。

老戏骨辛柏青这次在节目中的表演出现了翻车。作为一名军人,他在表演中似乎太过于虚弱,整个人显得“我太难了”。虽然他在战斗时又展现了活蹦乱跳的一面,但这种前后的反差还是令人匪夷所思。

虽然王砚辉扮演的彭德怀年纪比辛柏青大四岁,但是他一出场就散发着将帅之风,无需刻意修饰。他的一举一动,都尽显将帅风范。

有网友说得好,这部电影就是一场“明星纷纷下凡尘”的真人秀,只是每个人都忘了演好自己的角色。”

说实话,扮演军人并非易事。但至少应做到形神兼备。现在的观众可不容小觑,如果演员表演认真,他们便会看得仔细。但若敷衍了事,就别怪网友们口无遮拦了。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一个好演员是如何塑造军人形象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诠释经典军人形象的。

四、军人形象的进化论

关于军人角色的演绎,人们通常会想起李幼斌版的李云龙。

这位"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的主人公,让观众多年难以忘记的原因就是将军人的血性活灵活现地演绎了出来。尽管李云龙在剧中说脏话,但这并非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将战争年代独立团长的市井气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战时具有霸气,战场上有担当,令人一看见就心生信服。

再来说说张译在《士兵突击》中饰演的史今。虽然他并不是主要角色,但他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军队"好班长"形象。

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观众看到了一种与传统印象中不同的军人形象。

要说现在最出名的"硬汉军人",非吴京莫属,他为拍摄《战狼》,.真刀真枪地去特种部队训练,也由此产生了"你们是狼,不是狗"的经典台词。

他之所以这样出色,并不是偶然的,是因为他真的下了苦功夫。

一个好的军人角色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过硬的演技基本功,其次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在精神和内心世界,最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琢磨。

那么现在问题是:谁会成为下一个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军人形象呢?

现在的年轻演员中,真正能扛得起军人角色的并不多。有人认为是因为现在的小鲜肉过于娇气,也有人认为是军旅题材难以驾驭。

我认为,演员的态度和实力才是关键。

军人这个角色并非人人都能演绎,穿上军装就能胜任。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相信观众是绝对不会买账的。

五、革命题材创作的未来展望

《长津湖》之所以难以超越,主要是因为《志愿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的制作成本很高。

对比《长津湖》来说,《志愿军》的问题显而易见。《长津湖》不仅让演技派人士加持,更重要的是它对历史细节的精确还原和对革命精神的尊重。

《志愿军》却忽视了对历史的尊重,只为了赶档期。

观众想要的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真实感和代入感。制作一部成功的革命题材影片,关键在于表现志愿军战士们的真实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生死关头的勇气。

只要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些,他们自然会被打动。

现今的观众都非常聪明,靠几个大牌明星和特效堆砌的作品,是不能轻易糊弄过去的。一个好的革命题材作品,应该让观众在观看后为之动容,甚至流下眼泪,而不是让人感到愤怒和可笑。

那么未来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首先,在选角上要谨慎考虑,不能仅仅关注流量。其次,细节要做到位,包括服装、道具、表情动作等方面,要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有人认为年轻人不喜欢革命题材,但我不这么认为。关键在于你怎么拍。只要用心创作,革命题材也能吸引年轻观众。

就像一句老话:"好的故事永不过时,只会被讲得更好。"

因此,与其在这不断批评《志愿军》,不如期待下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革命题材电影。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