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买房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单纯为了居住之外,也有人把房子作为投资品,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融属性”,在近20年里,随着房价不断上涨,早买房的人基本都赚得盆满钵满,而还没买房的人却在犹豫,担心未来房价到底是继续上涨还是下跌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持有不同意见,有的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买房是农村人进入城市定居的首要条件,有两项数据可以印证这点:其一是全国城镇人口从2000年的4.56亿增加到2020年的9.01亿,算下来平均每年涨幅接近5%;其二是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商品住房均价也从2058元/平涨到了9860元/平。
从这两项宏观数据来看,随着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住房需求,商品房供需关系长期处于“供小于求”状态,所以房价上涨就不难理解了。而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房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根据不完全统计,投资性购房比例已经超过了50%,很多人也逐渐有了“抓紧买房”的观念。
然而,有些人却认为经过一波又一波的上涨之后,现在买房算是“接盘侠”,尤其是在首付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在楼市紧密调控之下,房价不再上涨反而下跌,那么自己就会吃亏。举个例子,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显示,2021年8月全国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152元/平,一套面积为百平的房子总价为161.52万,即便是房价只下降1%,换算成现金也超过了十万。
回归正题,从此前的“房住不炒”定位再到住建部确定“问责制”,部分专家对未来楼市的预测是稳中有涨,再加上大多数人都是贷款买房,未来投资房产很有可能会出现贬值的情况。问题来了,从今明2年开始,是“赶紧买房”还是“尽快卖房”呢?对此,2位大佬看法一致。
首先,企业家董明珠提出在不买房的情况下,如果一年给员工15万,那么十年算下来就是150万,二十年更是达到了300万,客观来说,这些收入是很高的。但是如果选择买房的话,那么生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除去首付之外,每个月还要向银行偿还按揭贷款,到了20年或30年之后,钱都给了银行。
其实对于刚需人群来说,买房是必经之路,不论是以后孩子上学还是子女结婚都需要用到房子,就更不要说刚进入城市的新市民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了。所以虽然贷款买房压力更大,但是赶紧买房仍然是合适的选择,不过在买房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买房,不能只看价格,换句话说就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而在卖房方面,另一位企业家曹德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房价高居不下,年轻人买房难度也在不断提高。他也曾经建议早点出售手上多余的房子,防止出现“租不掉卖不掉”的情况。客观来说,目前楼市的特点逐渐两极化,虽然从宏观数据来看,国内房子已经足够住了,但是现在人买房对地段、学校、商场等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很多人会选择在工作地附近买房、在更靠近市中心的地方买房等,相比较来说,郊区和市区的房子供求关系存在很大差异,郊区因为有很多土地待开发,所以每年都会新建大量的商品房,明显是供大于求;而市区因为开发时间较长,基本以二手房为主,所有房源有限,因此如果你手上的房子大多位于城市郊区或并非是重点规划区域的房子,那么“尽快卖房”就是更适合的选择。
总的来说,单单从宏观数据来判断卖房还是买房,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思路,毕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刚需人群来说,首付预算和实际需求就决定了到底需不需要“抓紧买房”;而对于手持多套房的人来说,需要不需要“尽快卖房”,除了要预测未来楼市走势之外,也要结合房子的情况,例如地段、楼层、小区品质等,未来能否继续升值或者是卖掉。
把炒房客一锅端的时候到了,正式进入温水煮青蛙模式。房子是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什么都可以炒作,唯独涉及民生基本生活保障的不能去炒,你是利用了你比别人有资本,然后就去垄断式的炒作,让无数家庭高位买房或者根本买不起房,害惨了无数家庭。所以炒房的行为是可恶的,这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口出生大幅暴跌主要还是因为房地产问题。(警惕: 房吹和炒房客会告诉你,会通货膨胀,钱贬值,买房才是优选,但现在看呢?通货膨胀没起来,很多东西反而变便宜了,钱更值钱了,房子呢,很多都腰斩了吧?所以他们都是可恶的忽悠,其实啥也不懂。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
一线城市还没开始大降,在硬撑,有些人不甘心,其实老百姓尤其是刚需没钱,必然大降,炒房的都急着卖房炒股,只是还没在股市布局好,还有的急着卖个高价回老家当土豪,谁也不愿烂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