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流放宁古塔有多惨:九月飞雪奇冷无比,披甲人成女流犯噩梦

兰亭说事 2024-09-12 11:32:34

宁古塔,一个位于黑龙江的边陲小镇,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曾经是,清朝的流放之地。

无数犯了罪的官员、文人、甚至是无辜的家属,都被发配到这里,此后余生都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度过。

那么,传说中的宁古塔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而谈之色变的披甲人又是什么人呢?

历史中真实的宁古塔

宁古塔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满语"宁姑特",意为"六人坐阵"。

相传在古时,曾有六位满族先祖在此地坐镇。然而,这个名字后来被讹传为"宁古塔",仿佛这里真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古塔。

其实,宁古塔并没有什么塔,只有一片苍茫的林海雪原。

清朝的流放制度,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朝代,但到了清朝才真正成熟起来。

按照律例,那些犯了重罪的官员、文人,都可能被判流放充军,发配到宁古塔这样偏远的地方。

一旦判了流放,不仅本人要受罚,全家老小也要跟着一起走,妻离子散,背井离乡。

从京城到宁古塔,路途遥远艰险。

流放犯要穿越茫茫林海雪原,一路上冰天雪地,饥寒交迫。

据史料记载,从北京出发,要走上几个月才能到达宁古塔。

许多人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冻死饿死了。活着到达的人,也是满身疮痍,骨瘦如柴。

更悲惨的是那些,女性流放犯。

在古代的中国,女性的地位本来就很低下。一旦丈夫获罪,妻子也要跟着受牵连。

这些女性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夫人,从小锦衣玉食,何曾吃过这样的苦?

但现在,她们却要跟着犯了罪的丈夫一起受罚,沦为披甲人的奴隶和玩物。

披甲人是当地的军人,权势熏天,根本不把流放犯当人。

他们经常强占女流犯为妾,百般凌辱。

如果女犯的丈夫敢反抗,就要杀掉他,让女人从此无依无靠。

许多女犯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宁可自尽殉节。在她们眼里,死都比在宁古塔受尽折磨强。

除了披甲人的欺凌,宁古塔的恶劣环境也让人生不如死。

据史料记载,宁古塔"八月结霜、九月飞雪、十月封冻",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十多度。

在这样的寒冷中,流放犯们每天都要干最苦最累的活,砍柴、挖矿、伐木,就是不干也要挨鞭子。

吃的是粗糙的黑面饼和野菜根,喝的是冰天雪地里化开的雪水。

许多流放犯都是一些书生,或者年迈的官员,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苦?

没多久就累病而亡。

据说,流放犯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到五年。

更有甚者,在宁古塔的采金矿区,流放犯们日夜劳作,许多人被毒气、矿尘弄得肺病缠身,最后就死在矿洞里。

有个叫吴兆骞的流放犯,写下了著名的《宁古塔纪事》,记录了他在宁古塔备受折磨的悲惨生活。

他描述道:"披甲人凶残异常,动辄鞭笞,致人于死。"

"流犯妻女,皆为披甲人奴婢,任其淫辱。""寒风裂肌,冻雪盈尺,饥寒交迫,生不如死。"

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让人不寒而栗。

宁古塔存在的意义

那么,清朝的统治者为什么要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这样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呢?

表面上看,是为了惩治犯人,让他们在极端环境中反思悔过。

但实际上,还有更深层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首先,宁古塔位于清朝的东北边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

清朝需要大量人力来屯垦戍边,而流放犯无疑是最廉价的劳动力。

把他们发配到宁古塔,不仅可以惩治他们,还能让他们为国家服役。

其次,宁古塔虽然环境恶劣,但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清朝把流放犯当作苦力,强迫他们开垦荒地,采集矿石,实际上是在为国家创造财富。

据统计,康熙年间宁古塔采金年均可达数十万两,为清朝的财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宁古塔的流放制度,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它完全剥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无辜的家属也要受牵连。

尤其是那些女性,她们往往就是丈夫案件的替罪羊,沦为披甲人的玩物,生不如死。

这样的制度,根本谈不上什么公平正义。

如今的宁古塔

随着时代的进步,宁古塔的流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

但是,那些曾经被流放到宁古塔的苦难者们,他们的悲惨遭遇永远不会被忘记。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警示着我们要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决不能滥用权力,制造无辜者的痛苦。

今天,宁古塔早已不再是流放之地,而是一处名胜古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但是,当我们走在这片林海雪原中,当我们触摸着那些斑驳的石碑和残垣断壁,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受到那些曾经吃尽苦头的流放者们的冤魂在低语。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铭记宁古塔的苦难。

让我们以史为鉴,去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正义、有尊严的美好社会。

唯有如此,那些流放者们的苦难才没有白费,他们的在天之灵才能够得到安息。

后记

毕竟,宁古塔这个曾经的流放地,见证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

参考资料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