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八里:“想找个人管管家长”,这是无数孩子的心声
7月22日,钱江晚报《男孩假扮妈妈和“教育专家”诉苦:想找个人管管家长》杭州林妈妈7月21日发的这条晒娃朋友圈,让她哭笑不得。上小学的儿子俊俊冒用了她的身份,不知从哪里加了一个“教育专家”,掏心掏肺地诉苦,简直就是“吐槽父母”现场版。俊俊这么做,是想借用专家的话来“教育”爸爸,说说怎么当父母。
看到新闻中的这个孩子,居然在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够开始思考怎样做父母,感慨之余,笔者突然想到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当年初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笔者真的是愣住了。仔细想想,这句话中所包含的道理还真是非常正确的。如今社会,人们需要掌握各种技能才能生存下去。而检验你是否掌握技能的方式方法,主要就是运用各类考试。但在这么多考试中,却从来也没有一种考试,是教人们怎样去做父母。
我们经常能在社会新闻中看到,有些自己本身还是孩子的年轻人,居然就已经是为人父母了。而这样的父母,在旧时代也许很多,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够的,因而他们就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担负起养育、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家庭,养育子女可能更多地要依赖祖父母这一辈的人来帮扶才行。
还有的年轻人,因为经济条件限制等等原因,并不想过早结婚,但却在激情中有了孩子,他们所想的,不是干脆“奉子成婚”,而是怎样摆脱孩子带来的羁绊。
比如,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说,浙江某个年轻女子,因为和男友还没有结婚,怀孕后却怕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两人就商量着干脆不要孩子了,就自作主张地把刚刚降生的小生命遗弃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却跟医生谎称自己刚刚怀孕24周、孩子流产了、且掉进厕所被冲掉了。当负责任的医生发现该女子系足月产妇后,紧急去他们租住的地方,说明情况、让房东砸开门,才把奄奄一息的小婴儿救了回来。
虽然在那条新闻的最后说:“最终,经过妇产科及儿科的精心医治,产妇黄女士及宝宝十分健康。产妇及亲属也想通了,要一起将孩子抚养长大,一家三口十分感谢医护人员,并开开心心地出院了。”但是,试想,类似他们这样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做了父母的人,今后对孩子的教育,也必然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今天这则新闻中,杭州的这个小男生下半年开学才上五年级,在遇到和父亲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居然就知道通过网络来找专家咨询,还真的是个情商很高的孩子。这样的事情也说明,在网络时代,孩子们又多了一个渠道和机会去挑战家长们的权威。
而网络的发达,也立马就让这件事情在当地传开了。做妈妈的肯定怎么也想不到,她只是因为被孩子的行为弄得哭笑不得,因而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一下,就马上招来了这么人的关注、甚至于还招来了新闻记者的采访。
新闻中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做父亲的,并不承认孩子所言是实情,说是有夸大的成分。而从他们的仓促应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实实在在没有想到,自家“熊孩子”给他们带来的教育难题,使得他们如此猝不及防。
这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关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这些兴趣爱好与家长在时间调剂中的冲突,都是需要父母考虑的问题。而关于两个孩子之间如何和平共处的问题,也是这样的家庭中家长们更是需要绞尽脑汁、也不见得就能使之达到平衡的事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财产上重视子孙,而在思想上重视长辈、轻视孩子的社会。虽然现在因为孩子少而使得孩子慢慢变得金贵起来,很多人也在尝试着学习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但根深蒂固的老观念,想要一下子就改变,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社会中,家长恨不得把所有的好吃好喝好用的东西,都先紧着孩子享用。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应该由孩子独立思考做出决定的事情上,家长都喜欢自以为是地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事儿、想要做孩子的主。中国家长的这种做法,在培养了一批智力高超的孩子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永远长不大的“巨婴”。
因而,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中国家庭中的一切事情,都是以孩子为主,但其实,家长在骨子里还是希望孩子从内心里承认自己的权威地位。因而“想找个人管管家长”,肯定不仅仅是今天新闻中这名杭州孩子一个人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无数孩子的心声。做家长和做老师的,一定要对此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