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被日寇公开祭奠的中国军人,墓地却在建国后遭人破坏

历史迷小贺说 2024-08-13 00:39:50
前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为长达数年的抗日战争画上了句号。

那些坚守在战场上的中国军人和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付出与牺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其中,有一位热血青年,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空军学校,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在战场上,他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取得了显著的战绩。

然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这位英雄不幸壮烈牺牲。他的牺牲引起了日寇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注意,他们下令召集各级军官,为这位中国英雄举行了庄重的祭奠仪式。

之后,英雄的遗物被送往了日本东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展览会。展览会上,日本人看到了这位刚刚牺牲的中国空军战士的遗物,包括他生前使用过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枪等物品。

抗战胜利后,英雄的遗体与遗物被安放在了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数年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位英雄的遗体和遗物也在这场浩劫中遭受了摧毁。

空中雄鹰——阎海文

1916年6月21日,阎海文出生于北镇道台子村,当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时,阎海文年仅15岁。

当时的他内心充满了对家国的无尽担忧,在亲眼目睹国土的沦丧后,心中燃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之火,誓言要为国家夺回每一寸失土。

为了心中的誓言,阎海文决然的前往北平,就读于东北中学。1934年,当中央航空学校来到北平招生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能力,他顺利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中央航空学校的一名飞行生。

随着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阎海文被派遣至江苏淮阴和扬州支援前线。尽管他刚毕业一年,实战经验尚浅,但他却坚决要求参与作战。在上级的批准下,他担任了二号僚机的飞行员。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工业化国家,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其航空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菱公司等飞机制造公司不断推出性能卓越的战斗机、轰炸机等。然而,我国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我们的飞行员却毫不畏惧。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阎海文所在的飞行中队奉命支援陆军作战。在这场全民抗战的第一场空战中,中国空军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飞行技术,成功击落了敌机3架,其中1架几近摧毁。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阎海文与战友们驾驶着稍显陈旧的战机,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并击落了数架日军飞机。

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空军的士气,也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然而,日寇并不甘心失败,见空战打不过我们,小鬼子就动了别的心思。他们调集了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等地面火力,企图将我国飞机击落。

8月16日,阎海文和战友们又接到了轰炸日军的任务,任务执行的很顺利,但在执行完任务,一行人返航时,意外发生了,只不过阎海文一行人遇到的并不是日本空军,而是来自地面的炮火。

中国无被俘空军

在归队的路上,阎海文驾驶的二号僚机不幸被炮火击中,机身受损严重,逐渐脱离了整体的编队。尽管阎海文拼尽全力试图稳住战机,但飞机的性能已经大大下降,他的飞行速度越来越慢,距离地面越来越近。

由于飞行高度极低,想要找到安全的逃生路线几乎是不可能的。最终,阎海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机缓缓降落在罗店附近的山岗上。

跳伞落地后,阎海文本以为自己降落在上海郊区的某个角落,不会被人发现。然而,当他收起降落伞时,却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看到一名中国飞行员从天而降,日军迅速围了上来。他们可能认为飞行员的价值极高,因此企图活捉阎海文以获取战功。

面对这种情况,阎海文没有退缩。他迅速抽出随身携带的9.65毫米口径左轮手枪,转轮里装有6发子弹,还有44发备用弹。

或许日军可能想要活捉他,所以他们并没有立即开枪。然而,阎海文对侵略者的愤怒使他无法忍受。他举起手枪,疯狂地向敌人射击。很快,敌人就倒下了许多。

然而,即使阎海文枪法如神,也架不住敌人众多。他的子弹很快就用完了。在被敌人包围后,阎海文宁死不屈。他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1岁。

之后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那么,为什么在数年后,阎海文的遗体和疑问,在国内会被毁坏?

那是在特殊几年间发生的事情,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在1985年,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重新修建了。

阎海文有了最终的归宿,除了阎海文,还有8月19日驾机冲向敌舰的沈崇诲等空军英雄。

结语

阎海文在他的自传中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从学生时代起,他就以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尽忠,为民族的繁荣和尊严而战。他怀揣着崇高的理想,立志要为国家驱逐侵略者,将那些敌寇彻底赶出国门,还国家一片宁静和安宁。

阎海文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这份沉甸甸的教材,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的抗战意志是坚不可摧的,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宁死不屈。

这份信念和决心,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阎海文: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