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们都知道,要想控制好糖尿病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好血糖是关键。而要想了解血糖是否达标,血糖监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控制血糖的其他相关措施最重要的依据。那么糖友们怎样才能了解并做好血糖监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0 1 监测血糖是实现血糖达标的关键
我们常说,糖尿病的治疗包括“五驾马车”——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除了“五驾马车”,糖友们也需要做到心理健康和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糖监测这一驾“马车”,是影响其他“马车”和控制措施的关键。正确监测血糖,能给予我们准确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信息。坚持合理用药,并定期监测血糖的糖友,往往能做到血糖控制稳定。而那些不重视血糖监测,觉得血糖监测“没什么用”的糖友,容易长期血糖控制不好,早早出现并发症。
监测血糖是实现血糖达标的关键,但是很多人常常对血糖监测有一些误区。比如有糖友觉得,偶尔测一下血糖就行。但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饮食、运动、情绪、睡眠及服药等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偶尔监测血糖是不可靠的。有的糖友只监测空腹血糖,其实只有空腹血糖好是不能算达标的。糖友们普遍存在餐后高血糖,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危险、肿瘤风险、老年糖友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视网膜病变增加均相关。
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更高。也有的糖友认为,只要感觉好,医生不用找。然而感觉好的时候不一定血糖就控制在正常水平,有可能稍高于正常值,但无任何症状,此时,身体已经发生了变化,细胞和血管已受到损伤。还有些糖友认为,没必要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医生关注的血糖监测的“金标准”,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明显减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0 2 自我血糖监测简单易行血糖监测最简单易行的是自我血糖监测,糖友们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就能对血糖的控制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常用的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包括:空腹、餐前(午餐和晚餐前)、餐后2小时(早、午、晚)、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如果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需要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对于病情稳定的糖友,如果是非胰岛素治疗者,每周3天,每天2次就可以了。可以使用空腹和三餐后血糖交替监测的方法。胰岛素治疗者,监测频率与治疗方案有关。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糖友,也就是每天注射1次基础胰岛素的,如果血糖未达标,每周需监测3天,每天监测空腹及三餐后共4次血糖,记得去医院复诊的当天也需监测空腹血糖。
如果血糖已经达标,可以减少监测次数,每周3次即可。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的糖友,如血糖控制平稳,建议增加监测晚餐前血糖,间断监测睡前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多次注射治疗方案的糖友,建议每天监测空腹、晚餐前后及睡前血糖。如果药物调整或者剂量调整时,建议连续3天监测4~7次血糖以掌握血糖谱变化。
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在病情趋于稳定时,血糖监测频率可减少,可以使用“连续阶梯法”:将原本在一天内监测的7点血糖分配到7天里完成,每天只测其中一个点,依次进行。这样做的优点是能了解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也可以使用“间隔完整法”,就是每隔几天在一日内监测7点血糖,其他日子不用测。这样可减少监测次数多带来的不适,同时节约成本。
0 3 建立自己的糖尿病管理日记测血糖的时候,怎样测更准确?首先,心态要放松。检查血糖仪状态是否良好,检查试纸是否过期,并且按血糖仪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注意一次滴足够的血,切忌挤压采血。天冷的时候,进入室内先暖和一会儿再测更准确。
在选择血糖仪时,糖友们要注意这几个方面:准确性,可以用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结果做比较;简便性,选择操作简单的机器;测试时间,测试时间短的更快捷;测试部位,多部位采血和前臂采血可大大降低痛感;记忆功能,记忆功能容量大的更实用;价格,可续加血样量的试纸更省钱。
最后,建议糖友们建立自己的糖尿病管理日记,每次复诊时带好日记就诊,方便医生掌握您的控制情况,更精准地给出治疗方案。做好血糖监测,就在糖尿病的管理上打好了最关键的基础,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严晔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崔丽梅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