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幅狩猎的场景,山林间有几个人正在追猎老虎。后面有四个武士骑着马追赶群兽。这几人引弓搭箭,应该是正在狩猎。这后面是骑士们正在捕猎野羊、鹿和野猪,其中一头鹿还中箭了。
狩猎者
这是九原岗北朝壁画墓里的壁画,位于在山西省忻州市九原岗,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墓葬周边还有墓园的围墙遗迹。
四散奔逃的鹿
01
盗墓贼!
2013年春,山西大学一名考古研究生在当地做调查,在看到平整宽阔的土地上矗立着一个高大的土丘,并且上面还有洞的时候,凭着专业的直觉,他怀疑这座土丘是一座大墓的封土堆,而上面的洞当然就是盗洞,随后他向考古部门报告了此事。
墓葬平面图
图源:《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忻州市文物管理处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闻讯之后进行勘探,确定此处是一座大墓,于是做了保护性发掘。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后,发现墙上有壁画,可以看到青龙和三足乌等等。但是因为遭到了盗劫,曾经相当惊艳的壁画也只留下了一部分。
墓道西壁壁画线图
图源:《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忻州市文物管理处
02
北朝众生相
大面积的壁画,分布于墓道两侧壁、墓门上方门墙正面、甬道内壁和墓室内壁四周。墓道东、西两侧壁绘满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
西壁第二层马匹贸易图
图源:上海博物馆
两壁相对应的各层壁画尺寸基本相同,题材和布局也相近,但画面的具体内容有所差别。第一层的画面内容主要表现分布于流云中的各种奇禽神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第二层壁画主要有“马匹贸易图”、“围猎图”等;第三和第四层壁画主要为“出行图”和“回归图”。
第三层壁画出行图
图源:上海博物馆
壁画中各类图像都用细黑线勾边,然后用红色、黑色、白色、蓝色、黄色、紫色诸彩填绘,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画面灵活生动,背景及人物远近有致,显然经过了精心布局。现在大部分壁画都收藏在太原壁画博物馆中。
升天修仙,瑞兽开会
墓道东西壁的第一层是升仙图,在壁画墓里绘制神仙世界图像由来已久,这种图像体现着古人的想象力,也反映了古人的生死观。
西壁升仙图局部
图源:上海博物馆
墓道东西两壁第一栏图像描绘了祥云缭绕的仙境。仙人异兽活跃其中,它们大多侧身面对观众,神情不一,向墓道口方向行进,好像要去什么地方。
东壁升仙图局部
墓道东壁最开始映入眼帘的是一只朱雀,朱雀前上方有白鸟。白鸟下方是畏兽,上面绘有一蛇,蛇下方绘制有龙,龙前方还有一个口中衔蛇的大鸟。再前有一飞奔仙人,仙人前方刻画一条龙,有男子骑于龙背,报告称其为“御龙飞行图”。
东壁升仙图局部 口中衔蛇的大鸟
升仙图局部 朱雀
升仙图局部 御龙飞行
向前可见一回首张望嘴巴大张的畏兽,畏兽前方是一仅着红色短裤的神人,学界认为该人为中国传统神仙风伯。
升仙图局部 红短裤畏兽
中国古代为农业社会,人们对于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极为重视,认为自然现象有专门的神仙掌管,因此出现了风伯、雨师、雷公等天神。《论衡·祭意》称:
群神谓风伯、雨师、雷公之属。风以摇之,雨以润之,雷以动之,四时生成,寒暑变化。
此中风伯是为风神的拟人化称谓。
升仙图局部 风伯
升天图西壁部分同样精美绝伦。首先可见畏兽及其上方的仙人,仙人前方有侧身而立的朱雀,朱雀下方为駮。
駮前上方有周身围绕连鼓的雷公,再前为两身畏兽,分别为双手托举山石的青面畏兽和回首张望的独臂畏兽,畏兽前方有骑乘白色仙鹤的女子,仙鹤前方是一奔走仙人,在前又一畏兽。
西壁升仙图局部
升仙图局部 双手托举山石的青面畏兽
升仙图局部 雷公
升仙图局部 駮
升仙图局部 仙女骑鹤
仙界中不止有仙人瑞兽的存在,云气也是仙界的重要要素。神仙世界中出现的云彩及云气不只为衬托仙界之美,也表现人们对神仙世界美好生活的憧憬,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日本学者肥田路美说过:
墓葬器物中所见布满云气纹的装饰,推测这是死者为了再生与升仙时需要天地阴阳之气频繁流动并与之相调和。
升仙图局部 挥麈仙人
云气纹的出现与古人朴素唯物自然观之“气”有莫大关联。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常用“气”这一概念表示构成万物的一种物质元素,《枢言》云: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说明了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无论是人或是神仙,都需要“气”的存在,因此仙境中的云气表现出生命所需之气的含义。
升仙图局部 挥麈仙人
云气纹早在战国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出现,并长久不衰,成为各时期人们心目中神仙世界不可或缺的元素
升仙图局部 衔莲巨鹤
屠鹿捉熊,猎手本色
北朝鲜卑民族是在草原上生长起来的民族,马的形象深入北朝日常生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壁第二层狩猎图
图源:上海博物馆
九原岗壁画墓中的狩猎图是目前发掘出的墓葬壁画中面积最大的狩猎图。狩猎是鲜卑草原游牧民族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北齐皇室爱好狩猎,重视骑射,皇帝高洋还曾强制命令百姓、妇女围观自己射箭。
狩猎图局部 可见背景为起伏的山林
九原岗壁画墓中狩猎图采用此起彼伏的山林作为图像之间的隔断,狩猎的过程十分写实,有骑马狩猎,也有结伴围猎,给人紧张、激烈的感觉,通过狩猎图像展现了游牧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景象。
狩猎图局部 猎手
可以看到山林间有两人正在猎虎,左边这个人左手拉满大弓,回身射向扑向猛虎。右边这个人双手紧握一柄带矛头的黄色长条旗帜,直刺虎背。两马间的斑斓猛虎呈站立状,虎尾倒卷。
狩猎图局部 二人猎虎
还有几人拉弓射箭准备狩猎,不仅是虎,狩猎的动物还有鹿、羊以及熊。这些骑士个个威猛,百步穿杨,颇显气概。
狩猎图局部 猎熊
提高了几百年的建筑认知?
在九原岗壁画墓里,有一座奇特的“建筑”,就在墓室北壁上,就是这幅“门楼图”,壁画内容从下到上可归纳为:门廊铺地、栏杆、连廊、侧门、中门、 斗拱、垂脊、脊头瓦、正脊、鸱尾、“黑色桃形物”“瑞树”“神鸟”和“火盆”。
门楼图
门楼详解线描
画里的斗拱看上去非常像斜栱,不过可惜的是它并不是,应该是画师利用视错觉效果让观看的人以为是斜栱罢了。
门楼细节-斗拱与门
位于正脊、垂脊以及六道朱栏顶端可见一黑色桃形状物,看起来就像扑克牌里的黑桃。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宝珠头瓦钉”,但其实瓦钉的左右不仅仅是观赏,更多的是固定瓦片不易坠落,但这里的瓦钉显然起不到固定瓦片的作用,甚至朱栏柱头上也有它,跟瓦片更是搭不上什么边。
门楼细节-“黑桃”(蓝色圈内)
值得注意的是,门楼上面有两只凤鸟,而凤鸟与火焰珠是汉代建筑的典型装饰符号,一直延续到南北朝,装饰意义与凤凰的象征性是一致的,所以这些“黑桃”应该是配合凤凰的火焰装饰,只不过是年深日久,氧化变黑罢了。
隋 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遗址出土黑釉尖桃形器物
邢台博物馆藏
不过,它也有可能是某些建筑上的构件,与此类似的黑釉器物在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遗址发现了很多件,这些黑釉尖桃形器物上部有细长的尖部,下部有喇叭形的口,桃形球体的下部有三个圆孔。
门楼细节-凤鸟与火盆
这幅壁画在柱梁斗栱及屋顶都部分使用了画尺工具,部分线条笔直,颇有几分工程制图的色彩,门楼栱眼壁位置设有网状织条,未涂泥,既通风又防鸟虫进入,非常巧妙,印证了《营造法式》中所载可用于栱眼壁间的“隔截编道”在北朝时就已存在。
门楼细节-栱眼处的网状结构
古建小知识:
《营造法式》“竹作”篇中记载的“隔截编道”,是一种“编竹夹泥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木骨泥墙”,其具体构造类似用竹片或芦秆编排成墙,两侧抹上黄泥,待黄泥干燥之后再刷上石灰所筑。
门楼细节-莲花火盆
而关于这个莲花火盆,有人认为这是祆教(琐罗亚斯德教)的遗存,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佛教中《维摩诘经·佛道品》里说的:“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当然,兼有这两种宗教元素的壁画,出现中西沟通频繁的北朝时期的墓里,那可是再正常不过了。
03
墓主是谁啊?
说到这里,其实不难看出九原岗壁画墓的规格之高,其墓主人也肯定不是泛泛之人,然而由于该墓葬发掘前曾被盗严重,墓中陪葬品几乎被洗劫一空,墓室壁画绝大部分被剥走,显示墓主人身份的墓志及遗骸亦难觅踪迹,确定他的身份也就成了一件难事。
升仙图局部
关于墓葬的具体时代,学界初步推断该墓葬的年代应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墓主人身份显赫,位高权重,应该是东魏或北齐统治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
狩猎图局部
而且墓主人的身份应该具备如下要素,首先,生前最高爵位应该是某某王(食邑二千户),别封某某郡开国公;其次,生前所任最高官职(“公”)当为太宰,至少不低于太师,若在北齐后期也有可能为右丞相;其三,死后的赠官中至少应该包含:假黄钺;北齐前期为太宰,后期为右丞相或左丞相;都督十州诸军事,十二州诸军事亦有可能。
总的来看,这位墓主生前官位和死后赠官应该介于亲王高润(高氏宗室诸王)与第二代外戚娄叡之间。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人一共有十三个,去除已经找到明确墓穴所在地的娄叡,那么就还有十二个。
不过也有人认为墓主是东魏骠骑大将军刘贵(刘懿),其实可能性并不大,九原岗壁画墓的墓道长度和宽度虽小于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但均大于东魏茹茹公主墓以及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武安王徐显秀墓、顺阳王库狄迴洛墓。
徐显秀像 徐显秀墓出土
太原壁画博物馆藏
这就很有问题了,据《刘懿墓志》可知,他最高的爵位是敷城县开国公,食邑仅仅一千户。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娄叡的地位都远比刘懿高。
徐显秀生前的爵位是武安王,最后所任官职为司空公及太尉公,库狄迴洛生前的爵位是顺阳郡王,他俩的地位虽稍低于娄叡,但肯定是高于刘懿的,所以这座规格高于他们三人的壁画墓,应当并不属于刘懿。
表格中为可能是墓主的人
图源: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主人蠡测张金龙
这其中可能性最高的当属厍狄干。首先,清代方志有记载过厍狄干墓就忻州城西门外,史料大致可信,而忻州九原岗壁画墓与厍狄干墓在方位上高度吻合。
狩猎图局部
其次,墓葬壁画狩猎图显示,墓主人应该是一位部落酋长出身的达官显贵,而厍狄干先世即是厍狄部之大酋长,也非常吻合。
狩猎图局部
最后,根据史书所载厍狄干死亡时间,可知该墓下葬应在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553年)秋季,墓葬壁画的绘制是在气温较高的盛夏秋初时节,其得以完美地保存既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也应该与壁画绘制的季节有关。
换言之,忻州九原岗壁画墓中狩猎图等墓室壁画鲜艳如新,精美绝伦,也可以作为确认墓主身份的一个侧证。
狩猎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