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根据央视新闻最新消息,梅大高速遇难人数上升至48人。而今天早上,根据新华社消息,至5月2日早上5时30分,遇难人数是36人。
根据广东梅州市发布会通报,截至今天下午2时,塌方灾害已造成48人死亡,另有3人的DNA在进一步对比,30人受伤。据悉,公路塌方路面长约17.9米,面积约184.3平方米,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自愿踊跃献血,血站工作人员结束休假,全力保障救治伤员所需的供血量。截至5月1日17时,向梅州市人民医院输送的血量比以往增加50%。
梅大高速公路于2010年1月11日动工建设,2014年12月31日竣工运营,线路全长61.2千米,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它的建成使得梅州市区至厦门车程缩短至约3小时,至漳州缩短至约2.5小时。
事故发生后,多位目击者晒出现场的视频,一位目击者表示当时自己车子经过的时候,路面只是开裂,或者有一些小坑。等到自己开过去后,后面的车全部掉进了四五米的大坑。照片中,小车跌落深坑,现场起火,爆炸声不断,场面十分混乱。
在这次事故中,货车司机夫妇发现前面有个大姐说道路塌陷起火,于是赶紧打双闪掉头堵路,摆手拦住后车, 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我那个冷藏车横着比路宽,车长12.5米在那停着,所有车都过不去了,我就拦截他们,说前面桥塌了,别再往前走了。”货车司机王先生表示。
梅大高速塌方,多方专业人士分析——
这场高速塌方灾难事故,直接原因在于近期当地出现连续降雨,梅大高速沿途地势陡峻、地势复杂,多为山岭重丘地带,沟壑密布、事发地段一侧傍山,在当时修建期间就多次发生过冒顶、塌方、透水等高风险情况。
雨水冲刷会带头表面的土体,进入缝隙产生水压力,推动滑坡体向下滑。
事故之前,当地已经下了将近一个月的雨,路基夯土经过雨水长时间浸泡,已经被泡软了,降雨通过对土壤的软化、侵蚀、增加孔隙水压力和降低有效应力等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地基的承载力,从而可能导致路面坍塌。
这次塌方,有很多专家与业内人士的发声一致认为——
这次事故,不能把反复的事故都归结为降水,首先是在连续下了一个多月雨,又曾有多次塌方的先例来看,监测与预警并不到位。毕竟,梅大高速公路为当时粤省山区高速公路中最高的,施工期间多次出现冒顶、塌方、透水等高风险情况。
“这样的滑坡,前期一般都有明显的现象,可以对潜在的滑坡区域进行预判,一些卫星检测监测手段也可以反馈到安全中心,进行预警,再决定是否对高速公司进行封闭。”有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该地区在事故发生之前,气象部门曾提醒这种强降雨是造成路面塌陷的一个因素,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极高。但这些前期的预警,也被忽略了。
也有专业人士认为是“路基不实和垫土方法不行,存在设计问题”,“从塌陷截面的照片上看,薄薄的路面下方全是土,几乎看不到石料。“这种陡坡路段怎么连钢筋都没有,当年佛开高速在平地都铺钢筋。”有网友表示,这种确实结构很容易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山体滑坡。
“这种软基路段边坡是需要打桩的,灌了混凝土钢架结构的路面可以有效防塌方防震,不过,这样价格就不菲了。”有业内人士质疑。
还有疑似基建专业人士表示:“该路段属于明显的高填方路段。存在设计问题——坡脚应设抗滑桩或抗滑挡土墙、回填土质应用石质土或石灰土同时加土工格栅用以加固并增强填土的整体性。施工单位是否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图施工那就要问五方责任主体了。”
“看现场高砌坡,设计应有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防止滑坡,但现场设计没有土挡土墙支撑,是设计层面的失误,需要从勘察、设计、质检、业主方、造价咨询、监理与施工单位进行排查,就能了解该路段的工程质量。”
而本次发生塌方的广东梅大高速在2023年也因暴雨发生过塌方,当时广东经视、珠江新闻都进行过报道,据当时的交通管制公告显示:经现场踏勘发现该处地质复杂,坡体失稳,存在数万方土方倾覆车道的重大安全隐患。
既然去年就已经发生过一次塌方,在今年如此强度的降雨之下,有没有尽到维护保养的职责?
考虑到强降雨之后,就是五一长期的超大车流量,如果对原有塌方的路段排水系统的阻塞以及路面出现的裂缝做提前的排查,基于去年塌方的事故经验,及时维修养护,或许就能避免这次悲剧的发生。
因此,这次事故,我们或许不能完全归结为天灾,其中的人祸因素(道路设计、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维管理)等因素不能小觑。是天灾还是人祸,其中占比各有多少,我们还是静待后续的调查结果。
梅大高速塌方事故,给所有车主的安全警示
对于这次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意义,就是高速开车要有预防性驾驶习惯,不要高速扎堆,拉开车距、养成安全驾驶习惯非常关键。
从时间点来看,五一放假时间,高速是全年车流的高峰期,车流量大、速度受影响、夜间行车,又有司机疲劳驾驶的因素,否则如果前面有车掉下,在紧盯路况与保持车距的情况下,后面的车应该来得及反应与刹车。
那么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或是车流量太大,高速太堵,车距没有拉开,这导致大量的车挤在塌方前后的路段,前后的车来不及反应,没有足够的车距可以避开。
当时有亲历者表示,当时有几辆车发现前面不对劲下车把自己的车拦了下来,前边已经有几辆车掉了下去,有爆炸声不断地传出,第一次感觉离死亡这么近。
司机的预防性驾驶方面的经验因素有时候能够救命,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们知道,由于晚上能见度低,老司机们晚上开车就有这样一句话,要“灯光照射之处,走灰不走白,见黑就停车。”
就是在晚上开车的时候,要在路面颜色是灰色的地方驾驶车辆,积水路面在灯光照射之下一般在晚上呈现白色,黑色的一般是路面的大坑。尤其是这次塌方路段没有路灯,那么车灯照射之处往往是一片断层式的黑色,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降速或紧急刹车或变道。
老司机在高速上开车,会对路况预判并寻求最佳视野,所谓最佳视野即要看的越远越好,前面一旦有车挡住视野,那么有条件就尽量变道寻找最佳视野,尽量能够看清前面200米以上的路况。
当没有最佳视野,被前方车流或者弯道挡住前方视野,就要减速行驶,这次塌方发生地点,刚好有个转弯,阻挡了视线,加上高速开车往往是紧闭车窗,对外界的声音丧失了敏感度,加上晚上的疲劳与警惕性丧失,导致了部分车主没有做到很好的预判。好在有好心的逆行者不顾安危,回跑几百米招手拦车,阻止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这也提醒车主开车尤其是跑高速,在节假日出行,需要有预防性驾驶习惯,不要扎堆,保持车距、寻求最佳视野,也需要提前对经过的高速路况与天气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与把握。而地图厂商其实也需要在这方面做好优化,对于曾经出现过塌方的路段,要有更早的提示,提前提醒司机注意。
对于这次塌方事故,按照现场车辆残骸,车辆几乎满员,这意味着有些家庭遭遇灭顶式灾害,三十个以上死亡的,算特大事故,更何况这次遇难人数达到48人,整个高速系统,一定会有人担责,该担责的,一个也跑不了。
此次塌方事故,也一定需要反思。高速道路的维护与修建,需要建立更严格的工程监管体系、维护养护体系、有效的监管与应急响应机制。现在国内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高速开车的安全性几乎事关每个家庭的安全,这样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