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正史记载:谢自然白日飞升

王累评文化课程 2024-12-13 06:40:35

谢自然出生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果州(今四川南充)人,父亲谢寰任秘书省从事,母亲胥氏出身本邑豪门望族。

她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与对道教修行的浓厚兴趣,七岁开始修道,随女尼越惠熟读《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家经典,常说一些道家之事,还因拜礼大方山顶老君像,不愿下山而开始入道修行,此后经常诵读《道德经》《黄庭内经》等道家经典。

十四岁那年九月,谢自然吃新米饭时,称饭中都是蛆虫,此后便不再吃米饭,仅服用皂荚煎汤,呕吐出腹中各种虫子后,开始每日只食一柏叶,坚持七年后不再食柏叶,九年后连水也不再饮用。年少时,谢自然极为尊崇众多传说中的女仙家,如王母、麻姑、南岳魏夫人等。成年后,她游遍蜀中名山古迹。

谢自然在二十七岁那年,专心修炼,据说她创造出一套道家修真理论。四十岁时,谢自然先后游历了青城山、峨眉山、京洛、江淮等地的名山洞府灵迹,后听闻司马承祯道法高深,便前往拜求。在司马承祯处,她扫地三年,最终打动司马承祯,获授上清大法。

回到果州后,谢自然选择在金泉山继续潜心修行,期间发生了诸多奇异之事,如据称有神山传达上命将授以东极真人之位,还有老虎、麒麟、青鸾等灵物相伴,鹿群也不引自来。

贞元十年(794年)十一月十二日,谢自然在金泉山白日飞升,当时有数千人共同目睹了这一震撼场景。据记载,当日天生异象,云雾缭绕,天空中似有天乐隐隐传来,异香弥漫良久,谢自然就像一缕青烟一样飞向空中,随后消失不见,地上只留下了她的衣服和鞋帽,而在其临升天时,还曾书写屋内东壁,寄语诸眷属,劝其勤修功德。

此事被多种古籍记录,正史《唐书》有记载。时任果州刺史李坚撰写了《东极真人传》一卷述谢自然“白日飞升”事迹,并于金泉道场立碑;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也曾将此事上表朝廷,唐德宗为此御赐两道诏书给予褒扬,分别是《敕果州刺史手书》《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当地官员也积极响应,将诏敕刻石立碑,以示纪念。

同时代的诸多文人墨客如韩愈、刘商、施肩吾、范传正等也都有诗词记载或描述此事,如韩愈的《谢自然诗》、刘商的《谢自然却还旧居》、施肩吾的《谢自然升仙》等,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谢自然飞升的神奇与令人惊叹之处,也为该事件的传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此外,像南唐沈汾所作之《续仙传》、北宋张君房所编《云笈七签》等道教典籍中也都有关于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记载,不过其中一些内容存在与其他记载不一致或被认为不实之处,如关于她与司马承祯的师徒关系等,存在一定争议。

谢自然的“白日飞升”事件,不管其真实与否,在当时的群众中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影响,为朝廷宣扬了祖宗德泽,粉饰了太平,同时也对道教在四川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使得道教在四川北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该事件成为了南充区域文化的新主题,当地的一些地名和观名也因谢自然“白日飞升”而来,如清嘉庆《南充县志》载,在治西二里,唐贞元十年,仙女谢自然于此白日飞升,尚有石像;民国《南充县志》载,小方山崖壁上有“谢仙石室”等。此外,南充文人以及到南充上任的官员、来四川游览的文人等,多以谢女“白日飞升”为主题题词咏诗,据统计,历代有关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诗多达三十余首,这些诗词有的还被刻石,无疑增添了南充的文化底蕴。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白日飞升这类事件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和科学常识的,并无科学依据能够证实其真实性。然而,在古代社会,这类传说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道教修行、长生不老、超凡脱俗等理念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道教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影响以及与社会各阶层的紧密联系。同时,谢自然白日飞升事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各种文献和传说的传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我们研究古代宗教信仰、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等方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

1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