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既能出谋又能统兵,连事三主俱受重用,一个易被忽略的奇才

群众魏蜀吴史 2024-03-15 13:09:00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季汉先主章武二年(222年),东征孙权的刘备在夷陵大败,率军西撤。在江北驻防的镇北将军黄权却因道路阻隔,无法返回蜀地,只好率军投魏。黄权一生,先后事刘璋、刘备、曹丕三主,却在三方都受重用,死后还能得到义烈之名,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电视剧《三国演义》黄权剧照

一、谏迎刘备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阆中,正是巴西郡治所在地。

黄权年轻时任巴西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辟为主簿。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别驾张松向刘璋提议,迎接赤壁之战得胜的刘备入益州,帮助进攻汉中(治南郑,即州陕西汉中)张鲁,然后作自己的北部屏障。

张鲁本来奉刘璋之父刘焉之命北取汉中,但他得汉中后,却转而利用家传五道米道,在汉中建起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 权(参见)。刘焉去世后,刘璋继掌益州,张鲁更表现出不恭,加上巴夷杜濩、朴胡等又背叛刘璋投靠张鲁,刘璋即派军进攻张鲁,却数次被张鲁击败。因此,张鲁成了刘璋的一块心病。

更重要的是,建安十六(211年)曹操以征张鲁名义出兵关中,刘璋更怕曹操得汉中后会挥师南下取益州。因此他思虑再三,就同意了张松的提议(参见)。

黄权却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他对刘璋说:“刘备素有枭雄之名,他进入蜀地,如果我们以部曲待他,他一定不会满足。若以宾客之礼相待,则一国难容二主。而且刘备善收人心,若其在蜀有泰山之固,则明公有累卵之危。因此我们大可不必请他,只要紧守边境,以待时局稳定可也。”

但刘璋是铁了心要请刘备前来,因此非但不听黄权的,而且外放这个不知深浅的家伙为广汉(今四川射洪)长,同时派军议校尉法 正入荆州去请刘备。

刘备初入益州,刘璋即到涪城(今四川绵阳)与其相会。二人欢宴百日,然后刘备北上汉中,但他走到葭萌(在今四川广元),却驻军不前,开始广邀民心。

黄权谏刘璋拒纳刘备,却不为所用

建安十七年(212年),二刘翻脸,刘备转军南下,进攻成都(今四川成都)。当时刘备一路势如破竹,各郡县望风而降,黄权却紧闭城门,固守广汉,直到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正式请降才出城归顺刘备(参见)。

刘备也感于黄权的忠义,让他暂为偏将军。

从黄权智识刘备、孤城自守来看,他在识人、计谋、军略等方面,都称得上优异。而对于刘备不但不归罪黄权,而且提其为将军,曾著《三国评》的晋人徐众说,黄权既能忠谏事主,又能闭城拒守,尽得事君之礼。刘备以黄权为将军,也是彰忠义之举,而且犹显不足。

而黄权在刘备属下,干了一件大事情,使他足以跻身三国谋士榜苐一档。

二、议取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十部联军的曹操,挥师征汉中。张鲁想要投降,其弟张卫却想找曹操斗一斗,不想被曹操大败。张鲁再想投降时,功曹阎圃又说,此时若降,必不得曹操重用,不如先依杜濩、朴胡,抵抗一阵再降,这样才能受到重视。张鲁即率部从南山进入巴中(四川盆地)。

黄权这时对刘备说:“如果我们失去汉中,则三巴(巴东、巴西、巴郡)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好比蜀地失去了臂膀,因此必 须予以重视。”

汉中位置图

我们从地图上看,汉中盆地位于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之间,是曹操南下取蜀的必经之路,更是益州对 抗中原的门户。若汉中一失,面对的就是曹军的顶门而战。前边说了,刘璋当年邀刘备入蜀,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害怕曹操得了汉中,进而一举南下。也因此,黄权此议可谓及具战略眼光。

但当时刘备新得益州,孙权又陈兵荆南,想要索回“借”给刘备的荆州,刘备只好挥军公 安(今湖北公 安),与孙权对峙,实在是分不开身。于是,他就以黄权为护军,让他率军北迎张鲁。

护军主掌中军,监护诸将,并有选荐武官之权,权力及大。也由此可知,刘备对黄权的信任,更可证明黄权不仅有出谋划策之才,而且有统兵对战之能。

但黄权到达时,张鲁已回到南郑,归降曹操。《三国志》明载,之后刘备破杜濩、朴胡,斩夏侯渊,进据汉中,都出自黄权之谋。

但这里有一个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三国志·法 正传》里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谋主、蜀郡(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太守法 正进汉中三策,进而与刘备一起出兵,破张郃、斩夏侯渊,占有汉中(参见)。得汉中明明是法 正的功劳,为什么要说“皆权本谋”呢?

就我个人思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黄权的提议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法 正的计谋是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黄权建言要比法 正早。二是黄权属运筹帷幄的战略型谋士,而法 正属指挥若定的战术型人才,因此以刘备的知人之明,即使法 正在阵前指挥了汉中之战,也不能掩盖黄权的功劳。

法正实际参与了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晋位汉中王时,仍领益州牧,他即以黄权为益州治中从事,相当于副州牧。我们知道,不管是刘备的汉中王还是之后的季汉朝廷,实际所辖只有益州一州,因此可知黄权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三、道隔归魏

先主章武元年(221年),称帝后的刘备以为关羽报 仇为名,准备出伐大魏吴王孙权。黄权当时进谏道:“吴人悍战,而且顺水东下,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锋探敌虚实,陛下后方坐镇可也。”

我们知道,当时明着劝谏刘备东征的,有从事祭酒秦宓、翊军将军赵云二人。但如果你细品一下黄权的话,他其实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劝谏。这种劝谏,和法 正的“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其实是一个路子,只是黄权、法 正二人性格不同,黄权说得更委婉一些而已。

刘备却执意东征,不听黄权所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 队,以防魏军袭扰。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为吴将陆逊所败,长江南岸部队一时崩溃,刘备狼狈西撤。在江北驻防的黄权却因道路阻隔,无法返回蜀地,只好率军投魏。

事后有司上奏,说黄权投敌,当收其妻儿老小,以正国法。刘备却说:“是朕负了黄权,黄权并没负朕啊。”因此待其家人如故。

陆逊夷陵大败刘备

对于此事,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特意将之与汉武帝听信罔言诛杀李陵一家相比,称刘备的格局要比汉武帝大得多。

黄权到魏后,曹丕对他说:“卿舍逆效顺,是想学当年的陈平、韩信吗?”陈平、韩信当年都是弃项羽而归刘邦,曹丕这是明显拿黄权在开涮。

不想黄权却道:“臣受刘主(指刘备)特别恩宠,万不可降吴,还蜀又无路,所以只能前来归顺。败军之将,求免一死已足矣,何敢比拟古人呢?”

曹丕听了,对他的忠义大为赏识,即拜他为镇南将军,赐爵育阳侯,加侍中,并准许出入与其同乘一车。

当时有从蜀地归降过来的人说,黄权在蜀中的妻儿被刘备诛杀,曹丕特下诏准许黄权为家人发丧。黄权却说:“臣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他们明白臣的志愿。臣疑此信未必为实,还是求证后再说吧。”后来,从蜀地传来确切消息,果如黄权所言。

刘备与黄权,这对虽终走上陌路,却依然心灵相知的君臣,读来更令人心驰神往。

四、数为器重

魏文帝黄初四年,季汉先主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的消息传到洛阳(今河南洛阳),魏室上下一片欢庆,只有黄权默然无语。

曹丕此前已知黄权器量非凡,这时就想再开个玩笑逗他开心。他派人诏黄权进见。黄权还在路上,曹丕再接连下诏,一个接一个催黄权速行。当时往来使者,在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属下、侍从一看这阵势,都吓得魂不附体,以为出了啥了不得的差池。黄权却颜色不变,举止如常。曹丕因此对他更是敬重。

后来,黄权领益州刺史。当然,这时的益州还在季汉治下,所以这个益州刺史只是遥领而已。再后来,他又转为河南尹。

黄权深得曹丕器重

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他对黄权也深为器重,他曾问黄权:“蜀中如君之流,有多少呢?”黄权一笑:“想不到我受明公如此看重啊。”这就委婉回避了司马懿的话。司马懿后来与诸葛亮互通信件,他在信中说:“黄公衡,豪爽人也。无论起坐,谈及足下,他总是赞叹不已,从不改口。”

黄权,就以这样特立独行的品格,得到了三国时蕞聪明的两个人的一致好感。

黄权不但对司马懿打太极,对曹叡他也滴水不漏。曹叡曾问黄权:“今天下鼎足三分,那么哪一国才为正统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个送命题。因为黄权一向以忠义闻名,他如果说魏为正统,对他原来旧主季汉就是不忠。但他身在魏室,他能说吴蜀是正统么?不过黄权只是微微一笑,即道:“当以天命为征。当年荧惑守心,而文皇帝(指曹丕)崩,吴蜀二主却平安。这就是验证。”

荧惑指火星,在星占中指代战争、死亡。心指心宿,荧惑守心主兵灾、大丧。黄权这就很巧妙地将曹丕去世这样的国丧,说成了天命在魏的吉兆,很委婉地拍了曹家马屁,又不让人觉得肉麻。

魏明帝景初三年,季汉后主延熙二年(239年),黄权升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按《晋书》,开府之名,实起于黄权。

魏齐王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曰景侯。按谥法,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明照旁周曰景。这说明,其时实掌魏室大权的曹爽,也认为黄权为忠义之士。

其子黄邕袭爵。但黄邕无后,其爵位遂绝。

五、义父烈子

我一直觉得,既能出谋又能统兵的黄权,是三国时一个易被忽略的人才。以其能力来说,他应该对表程昱一类多谋善断之士。如果他一直在人才稀 缺的季汉,一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惜天不作美,他在魏虽受多方器重,实际后半生是碌碌无为。

黄权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却又老子英雄儿好汉了一把。

诸葛瞻不听黄崇之言,致两人俱亡于绵竹之战

黄崇官至季汉尚书郎。魏元帝景元四年,季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至于江油(今四川平武)。黄崇随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子)出军抗敌。诸葛瞻兵至涪城,却迟疑不前。黄崇多次劝说诸葛瞻迅速前行,扼守险要,使邓艾不得进入平原。诸葛瞻却仍是犹疑不定,黄崇为此痛哭流涕却也无 能为力(参见)。

后来,邓艾果然长驱大进,诸葛瞻退至绵竹(今四川德阳),临战身亡。黄崇此战也激励士卒,统军死战,终也战死军中。

壮哉!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