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人的中药!中医将毁于中药!(三)

鸿朗说健康 2024-08-14 15:27:00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药店,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大概意思是,为了保证药材的特别疗效,炮制过程虽然繁琐也不敢投机取巧,随意而为,药材虽然贵重也不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

有些中药材要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发挥其特殊的疗效。

一般炮制方法分炒、土炒、麸炒、醋炒、酒炒、蜜炙、钒制、姜制、蒸、锻、煨等,古代老草医使用的草药就是用这些方法炮制出来的。

想当年的同仁堂、胡庆余堂、达仁堂等百年老字号药店的老药工想必就是像对联所描述的那样一丝不苟。正是因为老药工炮制工艺的娴熟与精湛,才使老字号药店成为老字号。

现在的药店,炮制的中药越来越少,这与懂得中药炮制工艺的老药工极为罕见,以及炮制工艺的失传有很大的关系。

即使所谓的炮制也是删繁就简,随意随便。炮制工艺中有九蒸九晒一项,比如黄精、熟地经过这样炮制之后,其效果才是最好的。

有位老中医说,你能找到一家店是把熟地做了九次蒸九次晒的吗?所谓标榜的“九蒸九晒”只不过是哄人而已。

也是,小作坊都能用添加剂捣鼓出以假乱真的名酒来,“九蒸九晒”算个啥?

如此复杂费力的炮制方法,在急功近利只顾赚钱的当下,不过是个神话。想想看,连珍珠母、生石膏、生牡蛎、代赭石等都懒得给顾客打碎,还指望他们“不敢省人工”、“不敢减物力”吗?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的药灵,灵就灵在加工炮制技艺上。

如今,偷工减料,不按规程炮制的中药店不知凡几。有的不是炮制太过就是物力不及。该挑拣、除杂的不除杂,该去心、皮、核的不去心、皮、核,该切片的不切片。

半夏为了制约其所谓棘喉的“毒性”,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白术用土炒或麸炒都可以,但白术因含水量高,炒后焦黄色,断面焦黄。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公斤左右。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炒得很浅,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黄色,断面白色。

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圆片型的,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全蝎价格很贵,炮制用了50%的盐和泥。

更为可恶的“炮制”是那些不法药材经营商,与其说是炮制,倒不说是坑人。姜半夏本来用生姜炮制,有的将半夏放在黄柏水煮成黄色。

造假和炮制是一对帮凶,一丘之貉,这对杀手坑了患者,糟蹋了中医,黑了中国中医学。

中药是祖先伟大的发现,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物,它能解人病痛,化人苦楚,起死回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位中医大夫手中的武器,但为什么现在说中医将亡于中药呢?

原因一:中药造假。中药造假已经很严重,触目惊心,屡禁不止,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而且防不胜防,如果不是老药工,没有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是很难分辨的出。

早期学习的时候,听一位老药工说中药造假的技术,说用猪蹄甲油炸以后,当穿山甲片、黑豆水泡红薯当何首乌、用米粉、石灰加工后当茯苓、用工业胶、皮革、或者其他动物的皮熬制当阿胶、木头喷上沉香油当沉香、川贝用平贝等冒充、用红砖打成细粉掺入海金沙中等等数不胜数。

为了金钱违背良知,去做如此丧心病狂的行为,早晚有一天果报自受,当一个中医大夫给患开方,患者喝完药毫无效果,到底是谁的过错呢,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原因二:道地药材。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一些中药亦是如此道理,一旦改变生长环境,药效则大打折扣,在其位,才能谋其职,现在人已经不在意药材的产地,只关心价格,药材种植开始随心所欲,毫无顾忌,这样的药材又有多少药效呢?

原因三:错误的采收时间。行内有句话:“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拿来当柴烧”, 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采药时节”的论述,还列举了数百种中药的采收时节,不按时节采收的药品,有名无实,药效很差,许多药材要足年才能采收,现在为了利益最大化,纷纷“早产”

原因四:农药化肥。现在的药材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现在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还有为了保持药材不发霉变质,使用大量防腐剂等现代化学制品,为了品相好看,使用硫磺熏,染色等方法,这样的药材,你敢用吗,这样的药材是称它为中药还是毒药呢?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