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羌医药调理初高中生焦虑、强迫、抑郁、记忆力减退等有效交流

田兴望小望 2024-05-17 02:35:31

今年,前来羌医药科调理精神类疾病的学生明显增加,通过中羌医药综合调理,效果不错,做一些这方面交流。

关于学生精神类疾病,一查资料吓一跳,“抑郁症高发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越发成为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必须正视的严峻挑战。据人民日报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30%是18岁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学生。

今年4月,教育部等17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日在线上开展《关于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的问卷调查报告》。调查共计收到有效样本21551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调查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升学压力”,人数为11779,占比为54.66%;其次为“父母期望”、“学校考试评比”,人数分别为9386、8614,占比43.55%、39.97%。

中羌医调理有效病例分享:

【基本情况】

  刘某,女生,时年16岁。

  患者近两年来感觉心慌气短、偶尔烦躁易怒、纳差、或者郁郁寡欢,在上级专科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已服用帕罗西汀等药物,具体服用情况不详。今年起开始减少用量。2023年起于外院门诊接受中药治疗,自觉有效。现因症状又有反复,前来寻求进一步治疗。

  【首诊证候】

  刻下症:患者表情冷漠,生无可恋感觉,情绪低落,基本不回答问题,自述有时心慌气短,乏力,喜温饮。警惕不安,咽喉有物不适。纳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夜寐5小时左右,大便不成型,小便无异常。月经周期正常,量少,色淡,无痛经。舌胖大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郁证  证属:心脾两虚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心血。  针灸治法:针灸取小扶正加百会、神庭、膻中、气海、关元、内关。予平补平泻,每周治疗2-3次,每次留针30分钟。中药处方:归脾汤加减。  党参片、麸炒白术、黄芪、龙眼肉、当归、炒酸枣仁、大枣、陈皮、制远志、木香、茯苓、合欢花、炙甘草、郁金、香附。5剂,三日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患者复诊,自述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情绪较前改善,乏力好转。但仍有时感惊恐,入睡困难,大便不成型。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针灸治疗同前,中药守上方加红景天15克,五味子10克,继续服用7剂。  三诊:患者心慌气短等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提高,自诉基本恢复。继续针灸治疗3次,中药守上方续服5剂。后续追踪学习正常。

  【按语】  辨证思路:郁证是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病理性质初起属实,日久属虚或见虚实夹杂。郁证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郁证是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导致的病证,病机为肝气郁滞,疏泄情志的功能失常。病位主要在肝,累及心、脾。患者或因所愿不遂,精神紧张,或因家庭不睦等精神因素,损伤心脾,使心失所养而发生一系列病变。本例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主因心气不足;日久耗伤心血,以致心烦不寐、脉细数、月经量少;心失所养,心神失守,而见郁郁寡欢。  诊治经验:针灸取督脉、任脉、脾经、心包经穴位等,督脉络脑,百会、神庭属于督脉,可激发身体阳气;内关为心包经络穴,通阴维脉,可宁心安神。气海、关元为任脉穴,配合百会治疗睡眠;三阴交可益气养血安神。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分析本案,患者心悸怔忡,眠浅易醒,且月经量少,可用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主治心脾气血两虚症。参、芪、术、草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健脾药配伍,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患者抑郁日久,故加郁金、香附、合欢花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表现,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六郁。一般来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得关系最为密切。辨别证候虚实:实证病程较短,表现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则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慌,虚烦不寐,悲忧善哭,脉细或细数等。【小结】  郁证,中医病名,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病的发病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胀满,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病理性质初起属实,日久属虚或见虚实夹杂。郁证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临证时需辨别脏腑所在与六郁所致,探明病情虚实,针药兼施,方能得到好的疗效。

声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治病请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学生心理健康拓展阅读

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学生的一生都将受益匪浅。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什么是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不能称为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内心安宁平和 2.体验到生活的实在感和乐趣3.具有无差别感 4.不急于追求结果5.有内心的蓝图

3学习中的紧张因素

考试焦虑症[案例]“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一心想考重点高中的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症,只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丽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这时,应该同老师和家长沟通,并且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为他减压。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要相信自己。青少年要着重培养自己六种能力1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青少年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了解,对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认识,对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清楚,对将来的目标心中无数。多数情况下是家长和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所谓“短处”产生自卑心理。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思想,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由于长期听不进来,说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天地里,造成独来独往,孤僻苦闷或固执偏激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青少年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进行自我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还要懂得要对人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3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要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懂得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不仅从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4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一些青少年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在这种时候,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爱心,在这当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上,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5有效解决问题,培养应对能力 每个青少年都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父母、亲戚、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许多人中,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怎样有效地解决这种冲突,需要学会应对的技巧和方法。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缺乏应对的态度和办法,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问题,这样容易产生苦闷、难过、恐慌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将使他们处于抑郁、焦虑之中。6避免攻击性言行,培养自律能力 青少年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磨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闹不团结,重者就会一时冲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和制止,发展下去不仅对他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自己更是遗患终生。要求青少年严格自律,不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行为。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基本要求。引用一句话:“让我们的青少年处处怀有‘敬畏’之心,时时充满‘感恩’之念,常常表达‘祝福’之情,这才是心理健康、社交健康;“人”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道德、健全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等。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或者心理健康身体不健康你这个人都站立不起来。

4对生活事件的应对

应对方式:

珍惜生命,有责任感

家庭教育与社会支持

心理干预:电话,访谈等

放松疗法

心理生理的放松,均有利于身心健康、起到治病的作用。其共同特点是松、静、自然。渐进性的放松训练是对抗焦虑的一种常用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相结合,可治疗各种焦虑性神经症、恐怖症,且对各系统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运动疗法

登山打球跳舞骑车散步

乐观是养生的唯一秘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心情愉快是肉体和精神的最佳卫生法。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保持乐观的方法

1.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2.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龄特点。3.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能沟通心灵,友好相处,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保持相对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并能战胜困难。5.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心理健康知识

怎么理解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2、再给自己一点爱;3、分散你的注意力;4、改变你的行为;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6、了解自己的极限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0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02

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03

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 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 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 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行动上入世、心态上出世”,学会拥积极心态认真做事,讲方法,讲策略,讲耐力,讲毅力,化逆境为顺境,做幸福快乐中学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