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十八勇士的连长、我们老团队的副参谋长熊尚林的悲剧人生

塞北神剑 2024-08-09 11:43:59

李爱萍

当年红一师红一团强渡大渡河到底是多少人?传统的说法是“十七勇士”,但我在采访在大渡河为红军摆渡的老船工韦崇德时,韦老说是“十八勇士。”有人采访时任红一团团长的杨得志将军,他也确认是十八人,并说那时候注重宣传基层官兵,而营长孙继先没有计算在内。

在这“十八勇士“中,有连长熊尚林。我军的干部在危险的时候,总是一马当先冲在前。熊尚林在红军时期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却在抗日烽火中步入了悲剧的人生,倒在了战友的枪口下。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实在太可惜了。

熊尚林烈士画像

树有根、水有源,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平型关大捷后,115师于五台分兵,聂荣臻点名要独立团。后为扩大抗日武装,独立团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一师,当时草字头只给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叫“师”不合适,紧接着又改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

就在称独立第一师的时候,邓华于1938年初带走部分人员,赴平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其中就有熊尚林同志。同年5月与宋时轮支队(120师一部,前身为原陕北红28军部分人员)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也称宋邓支队)。

前孤山村武安明老人向我们讲述40团建团时的情景

这支队伍又向平北发展,起初没有站住脚,转向冀东,在冀东留下部分骨干,其他人员组成几个游击大队(营级单位,人数也不多)又折回平北,于1942年2月23日在赤城前孤山村正式建团,是为平北军分区40团。起初整编为6个连队和一个骑兵大队。

40团后来在全军统一整编时排序为579团。可见,579团的前身是红一师与陕北红28军部分红军骨干组建而成。后来归建红一师也是归得其所。这是后话不提。

40团(后来的579团)历任团长

话说大渡河英雄连长熊尚林,在创建40团的时候,被任命为团副参谋长。他原来是游击二大队长,正营职,团副参谋长还是正营职。而与他在红军时期都为连职干部的钟辉琨、王启刚、邓典龙却分别被任命为40团团长、政委、副团长。熊尚林一下心理不平衡了。

崇礼草场沟村一角

熊尚林感到很委屈,跟人说:“他们不相信我,老子就单独干革命。”于是,便带着通信员和原二大队副大队长到赤城独石口及临近的沽源、崇礼一带拉队伍,开辟新的根据地。可是他脱离组织,脱离部队,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开展工作非常艰难,队伍没有拉起来,通信员还牺牲了。副大队长经常与他吵架。辗转到龙崇赤联合县大队石嘴子草场沟村(现属于崇礼)时,俩人又激烈争吵起来,副大队长便开枪把熊尚林打死了。

1941年平北军分区领导在大海坨合影

这个副大队长跑回平北军分区汇报说:“熊尚林要投敌,我把他打死了。”分区领导想,熊尚林擅自脱离组织“搞单干”是犯了严重错误,但他的革命性是坚决的,这样一位强渡大渡河的英雄怎么会变节投敌呢?单凭这个副大队长一面之词难以定性,再加之他俩都是红军出身,分区不好处理,就把这个副大队长交到了延安。后来这个副大队长被如何处理不得而知,目前尚未发现文字记载。

后经组织调查走访草场沟村老房东,熊尚林并未投敌叛变,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有人曾写文章说:熊尚林是为了争平北军分区领导职务而出走搞单干的;他是被分区独立团参谋长开枪打死的。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因为:一是平北军分区的领导在红军时期就是师团级别的干部,熊尚林那时候才是红一团二连的连长,他与人家的职务差距较大,轮不到他去争;时间上也对不上号,平北军分区成立于1940年7月25日,而熊尚林牺牲在1942年6月,正好与40团成立后他出走的几个月相府。二是平北军分区没有独立团,即便有,熊尚林当团长会带领全团脱离军分区,带不走全团也会带走一大部分,不可能只带团参谋长和通信员出走。实际上他就是争40团领导的职务,带原二大队副大队长和通信员出走的,没有什么团参谋长。

1944年平北军分区领导在平北驻地合影

战争年代因军事斗争需要,编制变动频繁,年长日久,老首长们的回忆文章不可能完全准确,有的还是秘书们操刀写就,张冠李戴在所难免。但是,有人说熊尚林打仗勇敢、脾气暴躁、爱爆粗口和爱闹个人义气倒是可信的,他自己说:“我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学习。”有一次他的坐骑在过河时不听话,熊尚林掏出手枪对着马头就连开三枪。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40团(后来的579团)历任政委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不无道理。革命前辈已经长眠地下,我们没有资格去责怪英雄。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尤其是为人民服务的人,什么时候也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争名争利争地位是不可取的;离开了集体这个平台,很可能一事无成,还有可能产生悲剧。

(注:本文为作者在反复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和所掌握的老团队历史的基础上,用通俗的方式写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3 阅读: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