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从不内耗》:有些苦,你没必要吃

皓月蔓 2024-08-19 07:55:41

这是我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的感悟,与你分享。

有没有听家人、朋友、其他人,或者自己曾说过这样的话:

“这是特意为你留的,我们都舍不得吃。”

”这是特意为你做的,我们都舍不得用。“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就不用受这样的苦。”

很多人,有意或者无意中,会给你一种压抑感与束缚感。

你承了他们的情,你内心里就会有一种不自在感。

你不承他们的情,你内心里,又似乎过意不去。因为别人说了,都是因为你。

如果,你是小孩,内心中无法分辨时,你可能会生出一种无意识的顺从感和感激涕零。

如果,你的心理已经成熟,内心中可能会产生一种抗拒感。你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感想,这又不是我想要的,你为什么要吃苦,强迫我接受呢?

有一些人,故意或者无意吃一些不必要的苦,故意受一些不必要的罪,好让你承情,获得道德上的崇高感和资格感。

作者提到,小时候,父母都出差,外婆来照顾她一天。

作者的学校在课间时,会发特别好吃的小包子。

她只吃了一个包子就忍住没吃,中午把剩下来的全带回家给外婆品尝。

外婆却只吃了一个,然后问她早上吃了什么。

作者为自己的“高尚”自豪,说:“我是特意饿肚子给你留下的。”

外婆没有表现出很高兴,对她说:“我知道你是因为想着外婆,所以省下来给我吃,包子也确实好吃。但是,外婆看你饿肚子会难过,我反而会有负担,所以下次不要这样做了,一定要让自己先吃饱。”

作者当时还小,对外婆的做法不理解,父母时常告诉她:“这是特意为你留的,我们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用。”

而外婆却突然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她说:“现在家里并没有那么困难,但绝没有到吃不起的地步。

人如果苛刻对待自己,自我牺牲,就可能会产生一种自己很伟大的感觉,继而觉得自己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做一些事,别人做不到时自己就会生气。

比起把所有东西都省下来给你,一起分享可能会让大家更轻松。”

作者当时似懂非懂,但是,她能确定,她认为在父母的热切眼光中“吃独食”心理压力很大,远不及跟外婆在一起放松。

作者为外婆留下好吃的包子,自己挨饿,她内心是好意的。

她心里会想,我饿了一个上午,舍不得吃,为外婆留下这么美味的包子,她肯定会很高兴。

而外婆给她的教育却是,她不用挨饥饿的苦,如果她因为吃苦而带给自己包子,外婆反而有了心理负担。

作者心里满怀期待,外婆能高兴地夸奖自己受苦为她留包子,好让外婆觉得自己好。

而她不知道的是,外婆可能不喜欢吃这种包子呢?

外婆更喜欢的是,看到她不用受苦,看到她吃饱好好地在学校里读书。

作者的做法,尽管本心是好意的,却让外婆感觉到了不自在。

因为,外婆吃的包子,是作者一个上午挨着饿不吃而留着的。

正如外婆说,不要做这样“自讨苦吃”的人。这样的人不快乐,也会让别人不快乐。自怨自艾毫无意义。

如果作者是一个内心敏感的人,她会不会这样抱怨,这可是我挨饿才留给你的,你却不吃。

很多人父母,时常会对孩子说,这是我故意留给你的,这是我故意为你做的。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却是故意而为之。

父母这样做,只不过是想让孩子承自己的情,本意是好的,让自己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更加听话,更加感恩。

孩子年少时不懂,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责感,因为自己受了这么大的情。

然而,当孩子的思想成熟时,有一些人可能会产生一种叛逆心理。

这些又不是我想要的,你们为什么要强加于我?

正如作者所说,有些人就是会有意或无意地让自己陷入可怜的境地,好让你愧疚,让你承情。

他不管别人需不需要,非要吃没必要的苦,以获得一种道德上怪罪指责别人的资格。

而事实上,这些苦或者罪,根本不必要受。

正如作者小时候一样,她爱外婆,完全不必饿着肚子为外婆留包子。

她说了,包子很多,可以自己先吃饱,然后再带一些回家给外婆就可以。

这样,她根本不用挨饥饿的苦,也可以让外婆高兴地接受她带回来的包子。

亲情之间,朋友之间,要学会坦坦荡荡,轻松自在的相处,不要让别人有压迫感。

有些苦你根本不必吃,有些罪你根本不必受。你不必让自己故意吃苦,让对方勉为其难地接受你的情。

如果你自讨苦吃,别人也会因为你的苦,变得内疚而不快乐。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希望对方靠近你,就要靠吸引,而不是捆绑。

所谓的捆绑,就是打苦情牌,让你承情。

如果你是阳光,自然有会有人寻光而行,向你靠近,这就是坦荡的魅力所在。

期待你的关注。

2 阅读: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