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姓封王的开国元勋,创立名军,死后国灭,传说中杨家将开山老祖

刘涛慢叙历史 2025-01-25 20:10:48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唐朝末年的军阀中,有一个人的人生经历相当传奇,做过和尚,做过乞丐,做过强盗,加入过黄巢,中途归归降朝廷大将高骈,守御城池被攻陷后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诸葛爽病死后,跟诸葛爽的儿子争夺河阳,失败后向李克用求援,打下河阳,自任河阳节度使,又被当地人联合朱温赶走,只好投奔了李克用,后来还因为争夺地盘,又背叛李克用投奔朱温,居然还得了善终。

不过今儿说的不是这个超级能横跳的大土匪李罕之,而是另外一个人,李罕之被赶出河阳,投奔李克用的时候,为了展示他的价值和忠诚,从部下挑出百名精锐,当成礼物送给李克用。

这百名精锐中,有一个叫杨师厚的,在晋军中没待多久,就犯了军法,他逃离晋军,径直投奔了朱温。朱温很赏识没啥名气的杨师厚,先是任命他做了宣武军的一名押衙,过了些日子,又直接让杨师厚做了曹州刺史。从小兵到押衙再到刺史,哪怕是乱世,这个升迁速度也堪称“火箭升空”,在李罕之和李克用手底下蹉跎许多岁月的杨师厚,终于得到了明主的赏识,对朱温也是感激涕零,誓死效忠。

897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病死,侄子王珙和养子王珂争夺节度使的位置,分别向李克用和朱温求援,朱温就命杨师厚和张存敬领兵奔赴河中,协助王珙争位。他们数次击败王珂的兵马,但王珙为人刻薄寡恩,手下大多背叛,最后王珙被部将砍了脑袋。

900年,朝廷宰相与宦官翻脸,宰相矫诏命朱温进入长安,朱温接连攻破了同州和华州等地,兵临长安近郊。

年底,唐昭宗被宦官挟制投奔了凤翔的李茂贞,朱温立即以救援皇帝为名,出兵攻打凤翔。

902年,朱温一度返回中原后,再次进攻凤翔,李茂贞集结精锐出城,试图一战挽回局面。朱温则派出了他的秘密兵器:杨师厚。杨师厚率领他亲自训练的本部兵马与凤翔精锐恶战半日,大获全胜,李茂贞再无力出城,困守数月后,只好老老实实交出唐昭宗。朱温有了皇帝在手,从此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踏出关键的一步。

903年,青州王师范看出朱温篡唐的想法,决定起兵讨伐,他还联络了割据淮南的杨行密,杨行密也不含糊,命手下大将王景仁领兵两万北上救援。

朱温命自己最信任的侄子朱友宁带兵平叛,可朱友宁不是王师范和王景仁联军的对手,兵败被杀,宣武军死伤数以万计,朱温勃然大怒,亲自带大军奔赴青州,在青州城下击败了王师范兵马。王景仁观察到宣武军疲惫,便出兵袭击,他身先士卒,在阵中来回冲杀,朱温对其大为赞叹:“我如果能有此人为大将,何愁天下不定。”

可能是被朱温的话刺激到了,待王景仁暂退时,杨师厚率本部兵马追上,双方在辅唐大战,王景仁不敌,只能让副将带五百亲信殿后,这五百人全部战死,换来王景仁主力返回了淮南。

淮南援军被赶跑,朱温正忙乎着篡位的事情,就留下杨师厚继续攻打青州,自己带着主力返回了开封。杨师厚扬言要往东打青州后方的密州,在途中设下埋伏,引诱王师范主力出城。王师范果然中计,想要抄杨师厚的后路,却中了埋伏,再次遭到惨败,万余人被杀,八十余将校被杨师厚俘虏。

数日后,莱州的数千援兵又被杨师厚一口吞掉,王师范自知大势已去,只好向杨师厚投降。这一战让朱温拿下了山东的偌大地盘,实力更进一步。杨师厚立下大功,被加封为武宁军节度使、检校司徒,次年又加封为诸军行营马步都指挥使。

904年,朱温强行把唐昭宗迁到洛阳,还杀光了唐昭宗身边的两百多名小宦官和陪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朱温篡位近在眼前。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淮南杨行密、蜀中王建和襄阳赵匡凝等地方藩镇,以兴复唐室为名,结成了同盟,要讨伐朱温。

不过这些藩镇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嘴上嚷嚷的响亮,眼看着朱温杀死了唐昭宗,扶持唐哀宗为新的傀儡,却都没啥大动作。

905年,为了防患于未然,朱温决定先去干掉实力相对弱小的赵匡凝。杨师厚奉命统领前军出发,接连攻占了襄州、唐州、邓州等八个州,又抢修浮桥,渡过汉水,击败了赵匡凝的两万兵马,攻占了江陵。赵匡凝无奈之下,投奔杨行密。此战后,荆襄之地尽归朱温所有,杨师厚以战功被加封为襄州节度使。

907年,朱温建立后凉,杨师厚以开国元勋被加封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正式进入武将顶级的“使相”行列。

909年,杨师厚又被加封为弘农郡王。同年,忠武军节度使刘知俊投奔李茂贞,割据长安自立。杨师厚带兵前去讨伐,一战攻破潼关,生擒刘知俊的弟弟。刘知俊得知是杨师厚来攻打自己,忙不迭一溜烟跑到凤翔,留下自己的心腹和李茂贞的兵马守御长安。

杨师厚观察长安形势后,以主力牵制刘知俊,自己领奇兵走山路,突袭西门。西门守将措手不及,吓得当场投降。夺回长安后,杨师厚被加封为检校太尉。

攻打长安的时候,晋国的李存勖命手下大将周德威和符存审等人攻打后梁的晋州,试图来一招“围魏救赵”,逼迫杨师厚收兵。但杨师厚异常迅速的占领长安,再回头进入山西,突破了晋军控制的蒙坑险要,与晋州相互呼应,逼的周德威只好收兵。

李存勖前一年在潞州之战让后梁吃了大亏,杨师厚算是勉强扳回一局,朱温大喜,立即加封他为陕州节度使、西路行营招讨使,成为后梁西部的头号军事大佬。

911年,柏乡之战后梁再次战败,晋军兵锋直抵黎阳。杨师厚驻守卫州,顶住了晋军的攻势,迫使晋军撤退,并一路追击,解救了被包围的邢州。

912年,朱温北征,杨师厚攻破了枣强,随后领兵驻守魏博。

同年,朱友珪杀死朱温篡位,魏博境内有动乱的迹象,杨师厚立即斩杀了一百多名乱党,将魏博完全纳入掌控之中,朱友珪也很识趣,任命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

李存勖想要抓住朱温被杀的机会南征,领兵入侵魏博边界,杨师厚立即提兵迎击,在唐店击败了晋军,斩首五千余。

身为长期在外征战的常胜将军,杨师厚在后梁有着极高的威望,而且手握重兵,朱温活着的时候,还能镇得住他,朱友珪则时常担心杨师厚会不会造反。他下诏让杨师厚进京朝见,杨师厚也不含糊,带着麾下一万余甲兵抵达洛阳,在城外摆下阵势,自己领着十余名亲信入城。

朱友珪看得明白,他要是敢对杨师厚有丝毫的不利,外面上万甲兵立刻就会发动攻城,拿他的脑袋给杨师厚偿命。

刚做皇帝的朱友珪可没有跟杨师厚一换一的心思,厚礼招待了一番,就将杨师厚送走。

朱友贞想要讨伐朱友珪,向手下询问计策,他的手下说:“事情成败,皆在杨师厚一身,只要他向禁军传一句话,大事可成。”朱友贞派人送信给杨师厚,希望他能支持自己,杨师厚想了想,认为朱友珪弑父,是大恶人,还是支持朱友贞比较名正言顺,他派了部下进入洛阳,表达对朱友贞的支持,并发兵到滑州接应。朱友贞心中大定,发动政变,杀死了朱友珪,即位为后梁末帝。

朱友贞即位后,封杨师厚为邺王、检校太师、中书令,诏书中不称呼他的额名字,事无巨细都与他商量。古代中书令的雅称是“令公”,从这时开始,杨师厚的官方名号就是“杨令公”了。

杨师厚在魏博俨然是一方诸侯,数次领兵攻打亲近李存勖的赵王王镕,大肆掠夺赵王境内的镇州和深州等地。

魏博素来出强军,虽然魏博牙兵名头不好听,但能打是实打实的能打。杨师厚善于练兵,有了魏博的兵员,他拣选军中骁勇,精心训练,给足赏赐,练出了一支名震当时的“银枪效节都”。

依靠银枪效节都的强悍,杨师厚领兵十万直入镇州,逼的王镕不敢出城,杨师厚的兵马横扫河北南部,掠夺了大批财物而走。

914年,李存勖要给小弟报仇,领兵入侵邢州,杨师厚带兵至漳水,与晋军对峙,他的巨大威慑力下,有晋军将领临阵反水,李存勖只得撤兵。

915年,杨师厚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为太师。

杨师厚死后,朱友贞畏惧魏博强大的兵力,想要将魏博分拆,结果导致银枪效节都投奔李存勖,河朔之地改换门庭。李存勖以莫大的胆魄,将这支部队纳为亲兵,银枪效节都随李存勖征战多年,屡立大功,数次力挽狂澜,为后唐替代后梁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923年,后梁覆没。

民间传说中,杨家将向上追溯,最早的一代就是“世袭金台亭侯”杨师厚,传说他的绝技是“九耳八环金背刀法”,用一柄金背砍山刀,又学了一手枪法,刀枪双全,号称往下是“火山王”杨衮,第三代就是耳熟能详的“金刀老令公”杨继业了。但史书上没有记载杨师厚的子孙,可能才能不济,乱世中没有继业的才能,或者身死,或者失了富贵,流落市井。只是民间传说需要给杨家将一个足够显赫的祖上,就寻摸到了这位异姓封王的真正“杨令公”的头上。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