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黑白颠倒和沉迷手机,父母担心和焦虑没用,不如学会反向呈现

百合读书 2024-10-23 13:34:11

这几天,在答疑父母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几个问题:

孩子老不出门,只玩手机,刷视频,一提学习就炸毛;

孩子总黑白颠倒,还整天说自己难受和煎熬;

孩子总喜欢玩很久,导致作业没写完还发脾气;

孩子一天到晚都很沉迷手机,学习力下降,一点办法都没有。

还有些家长问我,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学习,有自驱力,才能让孩子放下手机。

没有任何老师能让沉迷手机和游戏的孩子突然放下手机,突然爱上学习,突然从摆烂变得有自驱力。

反而我会经常给家长说一句话:我没有办法改变孩子,但我可以帮助父母改变。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是原件出问题了,老是想纠正复印件,第一本末倒置,第二根本不可能做到。

比起孩子沉迷游戏和黑白颠倒,父母焦虑万分和各种担心,以及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改变和纠正孩子的想法相比,我更愿意反向呈现一下,不断引导父母追溯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个反向呈现:是什么导致孩子摆烂和沉迷游戏的?

孩子目前的摆烂和沉迷手机,黑白颠倒也是事实。

没有任何人能让一个极度依赖手机和游戏的孩子,能突然间抽身变得上进和努力。

父母以为孩子没问题,没情绪并不是真的孩子就没内耗和有心力。

父母只看见了孩子玩游戏时摆烂,却没有看见孩子内心的痛苦和感受以及无法释怀和放下的苦闷。

在父母看来,都是孩子的错,都是孩子选择了摆烂,所以才会这样。

但很少有父母想一想,有没有可能是自己对孩子的高要求以及高控制以及批评指责抱怨的家庭教育方式,慢慢的消耗掉了孩子的心力。

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错误回应孩子情绪的方式,就像慢性中毒一样,父母却还很疑惑:我什么都没做啊。只是孩子自己抵制不了游戏的诱惑,所以才会这样。

如果孩子在情绪内耗时,在难过时,被父母看见,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被批判,指责和各种强行讲道理,也许孩子在被父母接纳和溶解情绪后,早就恢复正常了。

第二个反向呈现:孩子现在遇到的阻力和内心的感受?

我每次遇到有些父母一上来就问:请问你准备怎么帮助改变孩子,你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浅浅回复:我没有办法改变孩子,我可以帮助父母觉察和分析以及指导调整家庭教育方法。

看到只想改变孩子,而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的父母,或者觉得只想找个老师来改变一下孩子,能让孩子放下手机,学习有自驱力,能跟我娃一样一路逆袭。

忽略掉父母努力的前提和步骤,只想走个捷径或生个什么法,让孩子直接变好,是异想天开和白日做梦。

如果父母不改变自己,就没办法觉察到孩子内心的阻力和感受,如果父母只是功利的想改变孩子,却从来没想过自己的问题。

无论怎么费尽心思改变孩子,都无济于事。

只有先父母先自我改变,才能看见孩子,才能共情孩子,才能懂孩子的心,才能有力量溶解掉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自然就改变了。

父母是根,孩子只是叶子。你想让叶子茂盛,需要根部提供营养和力量支撑。

第三个反向呈现:父母有没有做出家庭教育方面实质性的改变

很多父母说,我也想改变,可是一到事上,一遇到孩子摆烂,我就忍不住跟孩子吵。

父母改变的前提是,只有孩子放下手机,我才能做到平和。只有孩子学习,我才能做到平静。

或者是,父母嘴上说我要改变,我要放手和宽容孩子,但时刻眼睛都盯着孩子有没有学习?孩子学了什么?孩子怎么这么差劲?孩子怎么这么让人失望?孩子这样,将来怎么行?

父母也很委屈,我一天就提醒了孩子一次该学习了,我难道改变得还不够吗?

是的,嘴上说相信和欣赏孩子,但负面评价都很诚实,对孩子的各种不满都一触即发。

这样的“改变”叫自以为放下和改变,并不是真的接纳了孩子的现状。

一边说我尊重孩子,我接纳孩子的现状,一边内心各种对孩子的埋怨,各种不忿各种嫌弃。改变要从内心的强烈抗拒,要逐渐平静,到真的接纳,到心平气和到淡然处之。

要有种“孩子就这样,我也依然爱他”,孩子即便不改变,我也可以心平气和,孩子即便一时沉迷手机,我也不责怪他。

孩子一时做不到的改变,就接纳。孩子一时做不到的事情,就接受,但并不会因此而迁怒孩子,也不会随时爆发自己的不满情绪。

当父母情绪稳定,心平气和以及接纳孩子时,而不是嘴上说我不焦虑,我不着急,但内心却很抓狂,反复的嫌弃和想要改变孩子。

这时孩子才能真正被父母所包容,这时反向呈现越久,父母包容和接纳孩子越彻底,孩子离触底反弹也不远了。

一切都会正循环,父母持续优化自己和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有耐心的静待花开,孩子一定会改变。

1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