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夕,柏塘中心小学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课程,为新学期“充电蓄能”。聚焦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痛点难点,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青蓝工程”结对、鼓励参赛锻炼,正在成为该校的校园文化。
在此效应之下,一批批青年教师日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教师,接连为该校带来了多份喜报:学校教学教研管理案例展评全县一等奖、定培青年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成果全县一等奖、教学课例《暮江吟》入围国家级比赛……
名师名家“请进来” 为青年教师 “蓄电提能”“在课堂中通过情景的设置与参与,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有更好的体验。”8月22日,作为柏塘中心小学开学前培训的收官课程,来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德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室主任、副高级教师孔祥明,聚焦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施方案,为青年教师讲述了育人方式变革行动、评价改革深化行动、教师素养提升行动等内容。
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孔祥明将自己的所得所想悉数道来。教师频频举手提问、互动,不时拍照、记录讲座要点,现场气氛热烈。
这是该校开学前准备的充电礼包,让青年教师以更饱满的“电量”迎接新学期。连日来,该校从广州、珠海等地邀请教育专家,通过集中授课与团队建设的形式,聚焦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能、教育科研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等方面内容开展培训,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
“这样的培训像是一场‘及时雨’,对青年教师的发展作用非常大。”青年教师谢灿文表示,通过名师名家的讲解,让其有效破除了职业发展的迷茫,更加坚定了躬耕教坛的初心与热爱,“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感受到,教师是一份可以长久耕耘的事业,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的初心是可以永远保持下去。”谢灿文说。
近两年来,该校共举办了15场培训课程,通过成体系、多元化的学习,引导青年教师尽早适应教学岗位,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时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青蓝“师徒”结对 打通青年教师成长“快车道”据了解,柏塘中心小学下辖5所公办完小和1所教学点,现有公办教师教职工171人。近年来,在县教育局和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陆续接收青年教师共39人,教职工队伍更具活力。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如何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切实担起教育教学重任,促进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成为了该校持续探索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该校以“全方位建构成长共同体 多方面促成教研新发展”为引领,通过常态化开展全镇教学沙龙活动、教师青蓝师徒结对机制等方式,为全镇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提升青年教师能力,促进整体素质提升。
其中,教学沙龙活动按年级、学科每周每组进行,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主题研讨等活动,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双向提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机制,通过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技能竞赛、科组评优课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技巧,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活力,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有了‘前浪’的传帮带,才有‘后浪’的奔涌来。”该校青年教师郑如意在初入教坛时,曾在备课和作业布置上花了大量时间,经常感到吃力但低效。得益于校内开展的青蓝工程结对帮扶机制,郑如意与该校资深教师冯秀文结为“师徒”。“师傅”通过手把手教理论、传经验,帮她梳理教学重难点,理清教学思路,同时还向她分享了自己的课堂管理经验,教她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如何调动课堂气氛等,不仅让郑如意吃下了“定心丸”,还帮助其逐步站稳了讲台。
在“传帮带”的实践中,一批批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教学教研领域中屡创佳绩。2024年春季学期,该校教学教研管理案例展评获全县一等奖,定培青年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成果获县一等奖,教学课例《暮江吟》由省教育厅选送入围国家级比赛。近三年以来,该校教师获得县级以上奖励达376人次,其中有各级名师、名师培养对象13人;优秀教师、班主任56人次;优秀论文获奖326人次;优秀课例85人次;省级书法表彰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