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火烧孩子估值好几万烟卡,再喜欢也不能玩

遇见小媛 2024-09-04 01:10:43
1.疯狂的“烟卡”

烟卡,在小学生这一群体中,应该火很久了。

简单来说就是,把烟盒的一部分减下来,用来“拍”。

这和我小时候玩的那种卡片很像。

但玩的方式有很多,譬如:可以看谁的卡片飞得远;把卡片放在台阶边沿上,看谁拍的远;还有最吃力的一种,也就像烟卡这种,就是看谁的卡能把对方的卡拍翻……

我是在小学时玩的,不过那时是看见班上一些男生玩,我才玩的。

刚开始,我也只是想试试看,于是我也没自己买卡,而是问同学借了几张卡。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我就用这几张卡,赢了班上其他同学的一摞卡,得用小塑料袋装的那种。

后来,我还把一个同学的卡赢光了。然后,刚好我又不想玩了,就有把卡卖给他了。还记得的是,当时他给了我几元钱,加上几袋速冲的香飘飘奶茶,我就把一袋卡全给他了。

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我也没花钱,谁能想到最后还赚了。

感觉,现在的小学生玩烟卡,应该也带着好奇,想获得成就感。那么,家长火烧孩子估值好几万的烟卡,又揭露了哪些问题呢?

2.买卖成了产业链,如何引导孩子?

对于烟卡的喜爱,这一届小学生都进行了哪些操作呢?

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样一个报道。

就是有网友分享说,自家小孩遭遇了“打劫”,被抢物品是烟卡,抢劫对象是几个烟卡狂热小学生。

一时都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表示无语了。

这玩烟卡的方式,可能和很多人小时候的游戏差不多。但主要是,从烟盒上扣下来,就有点问题。

毕竟,如果不是从网购平台买,谁能想到小朋友为了收集烟卡,做出什么让家长头疼的举动呢?

有孩子为此,会去垃圾堆里找;也有蹲在棋牌室门外捡漏的;还有偷了整包烟,结果把香烟扔了只要盒子的;当然,最严重的还是,买了自己吃几口,然后把盒子留下的。

当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变得常见,随之出现的,便是以烟卡为载体的产业链,购物平台可搜,家长掏钱可买。

成年人知道,这东西就不应该买。

但现在小朋友,上了学,也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采取强硬措施,不然会适得其反。

具体如何引导?其实尊重他们的天性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确实也是要人为隔离一些太催熟的玩具或游戏。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重点。

把孩子生下来,真不是看他们自然成长就好了,也不是上了辅导班,全交给老师就行。说到底,教育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父母有时也只能尽可能地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至少,让他们长大后,美好的回忆要多于不开心的时光。

最后,说一个很笼统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多看看世界真实的一面,而不是选择挡在他们面前,遮住那些多面的人、事、物。

共勉!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