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成化年间,山东博兴出了一个进士,名叫顾鼎臣。他中进士后,被朝廷委派到湖北出任按察副使。顾鼎臣铁面无私,一身正气,当地的不法官吏都怕他,却得到了百姓的拥戴。不久,顾鼎臣被调回京城,任为刑部郎中,又迁为大理寺丞。因其行事正直,被同僚所嫉,又得罪了不少权贵,最后被诬陷而革职,贬为平民,回到了故乡。
顾鼎臣有个女儿,名叫顾阿绣。阿绣从小受父亲严格的家教和良好学风的熏陶,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父亲被革职,她虽然知道父亲是被冤枉的,但圣旨已下,君命难违,只能劝慰父亲。顾鼎臣回到博兴后,不愿与当地官绅有来往,便在城东买了几亩地,盖了几间茅屋,与女儿阿绣一起过着清苦的生活。
城东这片地紧靠麻大湖,地虽偏僻,但环境优美。顾鼎臣与女儿种了一片竹林,将茅屋掩隐在一片翠绿之中。顾鼎臣给这片竹林取了个雅号,叫“千竿竹”。父女俩在这里种竹,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
当时,博兴县有一大恶霸,名叫赵通判。他仗着京城里有亲戚做官,在博兴一带无恶不作,巧取豪夺,霸占民田,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这一天,赵通判带着一群家丁,来到城东竹林边。他早就听说“千竿竹”的大名,想将这片竹林据为己有,砍下竹子回去做竹器赚钱。顾鼎臣当然不答应,赵通判大怒,命家丁上去抢夺,又命人将顾鼎臣狠狠打了一顿。顾鼎臣年近七十,哪里经得起这般折腾,竟一病不起。
阿绣欲哭无泪,只能劝父亲暂且养病,不要多虑。这天夜里,阿绣忧心如焚,怎么也睡不着。到了后半夜,她起床照料父亲,忽听门外响起轻微的脚步声,出门一看,只见一条黑影翻墙而去。阿绣不知是何缘故,也没声张。
第二天一早,阿绣给父亲熬药,却发现药罐旁放着一个小小的纸包,她疑惑地打开一看,只见纸上写着一行小字:“神药专治跌打损伤,服之三天可痊愈。”旁边正是那包神药。
阿绣心中纳闷,不知是什么人留下的。她将神药熬好,端给父亲服了。说也奇怪,父亲饮鸩止渴后,觉得伤痛好了许多,躺在床上也可以挪动了。顾鼎臣问起这药的来历,阿绣也说不明白。
一连三天,神秘的药包都会出现,顾鼎臣的伤痛也一天比一天轻了。顾鼎臣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便让女儿到门外等候,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来送药。
夜深了,窗外一片漆黑。阿绣藏在门后,眼睛紧紧盯着院子。后半夜,只见一条黑影又翻墙而入,直向厨房走去。阿绣轻手轻脚地跟在后面。那黑影到了厨房,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纸包,放在原处,转身就走。阿绣从后面猛扑过去,一把抱住了那人。
只听“哎哟”一声,那人跌倒在地。阿绣以为他是赵家派来的,挥拳便打。那人并不还手,只是连声求饶。阿绣点亮灯火一看,原来是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不由得松开了手,那小伙子趁势翻起身来,一溜烟似的跑了。
阿绣拾起药包,心里更是疑惑。
第二天,顾鼎臣的伤痛全好了,他能下床走动了。阿绣把昨天夜里遇到的事情跟父亲说了,父女俩都觉得奇怪,想不出送药人到底是谁。
到了晚上,阿绣坐在屋里做针线活,父亲在床上静养。三更天的时候,阿绣忽然听到竹林里响起一阵清脆的笛声,笛声悠扬,十分悦耳。这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呢?这么晚了,谁在那里吹笛子?
阿绣忽然想到,可能是那个送药人在吹笛子,她好奇地走出屋门,循声找去。只听笛声是从竹林深处传来的,阿绣慢慢走过去,离笛声越来越近了。她怕惊动了吹笛人,便轻轻拨开竹子,只见一个白衣青年正坐在一块石头上,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
阿绣不愿打扰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听得出神。一曲吹罢,那青年抬起头来,忽然看见了阿绣,不由得惊叫起来:“啊,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阿绣也吃了一惊,原来这吹笛的青年,正是前些天夜里来送药的那个人。阿绣也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说:“这,这笛子是你吹的?”
“是我。”那青年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真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不,你吹得很好听。这深更半夜的,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吹笛子?”
“我,我睡不着觉,心里闷得慌,便跑到这里来吹笛子,没想到会打扰你。”
阿绣说:“我也是听到这笛声才来的。你吹的笛子真好听,是谁教你的?”
“是我父亲。他年轻的时候吹得可好了,后来老了,吹不动了,便教我吹。”
“这么说,你父亲也是懂得音律之人了?”
“是的。他不但笛子吹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只是现在弹不动了。”
阿绣看那青年,一表人才,举止文雅,又吹得这么好笛子,猜想他家一定不是寻常百姓,又问道:“听你口音,像是本地人,我怎么没见过你?你家住在哪里?”
那青年说:“我家离这里不远,只因家父管教甚严,不让我随便出来,所以你未曾见过我。”
阿绣想问他的名字,又不好意思开口,天也快亮了,她只好告别那青年回家去了。
从此以后,每当夜深人静时,竹林里便响起清脆的笛声,阿绣知道是那个青年在吹笛子,有时便跑过去听他吹。两个人渐渐熟悉了,话也多了起来。阿绣终于知道了那青年的名字,他叫文玉,也住在城东,离这里十几里路。文玉也知道了阿绣的名字,还知道她是被革职的刑部郎中顾鼎臣的女儿。两个人谈得很投机,从音律谈到诗词,有时也谈到各自的身世,只是文玉对自己的家庭谈得很少。
阿绣有时也请文玉到自己家里来做客,父亲顾鼎臣见女儿领回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心里也很高兴,只是不知这青年的身世如何,也没好意思多问。
阿绣与文玉交往多了,互相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阿绣对父亲说明了心意,顾鼎臣也不反对,只对女儿说:“婚姻大事,不可儿戏,等你了解了他的身世,再做决定也不迟。”
阿绣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文玉为什么总不肯说出自己的身世呢?难道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这一天,阿绣在竹林旁又遇到了文玉。文玉吹完了一曲,神色黯然地说:“阿绣,我明天要出远门了,特来向你告别。”
阿绣吃了一惊,忙问:“你要去哪里?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文玉说:“父亲让我到江南去采购药材,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才能回来。阿绣,你要多保重。”
阿绣心中恋恋不舍,说:“你早去早回,我等你回来。”两个人含情脉脉,一直到天快亮了才分手。
第二天,文玉果然走了。阿绣日夜思念,盼他早日归来。三个月过去了,半年又过去了,却不见文玉的踪影。阿绣每天夜里都跑到竹林里去等,一直到天快亮时才回家,可每次都失望了。
这一天夜里,阿绣又来到竹林旁,等了一夜,仍不见文玉回来。天快亮时,她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由远而近,来到竹林边停住了。阿绣仔细一听,好像是文玉的声音,她急忙跑出竹林,只见文玉从马背上跳下来,正站在那里向她招手呢。
阿绣喜出望外,跑过去紧紧握住了文玉的手,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说:“你,你终于回来了……”
文玉也激动地说:“阿绣,让你久等了,我实在对不起你。”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这是我给你买的胭脂花粉,你喜欢吗?”
“喜欢,只要你买的,我都喜欢。”阿绣接过小包,放在怀里,又问,“这次出门还顺利吗?”
“还好,只是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强盗,为了保住这些货物,我和他们打了起来,幸好有两个江湖侠士相助,才夺回了货物,真是好险啊。”
阿绣听说文玉遇到了强盗,吓得脸都白了,忙问:“那你受伤没有?”说着,上下打量文玉,见他完好无损,这才放下心来,又说,“只要你平安回来就好,以后别再出远门了。”
文玉点了点头,说:“是啊,我也正想和你商量这件事呢。我父亲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他希望我留在家里,不要再出去了。阿绣,你愿意跟我一起回去,照顾我父亲吗?”文玉说完,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阿绣。阿绣听了文玉的话,心中一阵激动,这正是她一直期待的结果。她抬头看着文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我愿意,我愿意跟你一起回去,照顾你的父亲,和你一起生活。”
文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紧紧握住阿绣的手,深情地说道:“阿绣,谢谢你,我会用一生去珍惜你,去爱护你。”
阿绣羞涩地低下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几天后,阿绣拜别了父亲,跟随文玉回到了他的家中。文玉的父亲见儿子带回了一个如此贤惠、美丽的女子,心中十分高兴,对阿绣赞不绝口。
阿绣也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她勤劳能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对文玉的父亲也是孝顺有加。文玉的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夸赞阿绣是个好媳妇。
文玉和阿绣在一起后,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甜蜜和幸福。他们一起照顾父亲,一起经营家中的生意,一起享受着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不久后,文玉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在临终前,他拉着阿绣的手,感激地说道:“阿绣,谢谢你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你是一个好媳妇,文玉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阿绣听后,泪流满面,她紧紧握住文玉父亲的手,说道:“爹爹,您放心,我会一直照顾好文玉的。”
文玉的父亲去世后,阿绣和文玉更加珍惜彼此,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恩爱夫妻。
几年后,阿绣和文玉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和幸福。他们常常带着孩子回到阿绣的故乡,去看望阿绣的父亲顾鼎臣。顾鼎臣看到女儿女婿如此恩爱幸福,也感到十分欣慰。
这段美好的姻缘一直传颂在当地人的口中,成为了博兴县的一段佳话。而阿绣和文玉的故事也告诉人们:真爱无畏艰难,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走向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