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进入农历的九月了,九月一到就是寒露节气。
所谓寒露,这个时候的气温比白露更低,早晨的是露水更容易凝结。
在二十四节气里,寒露是第一个带有“寒”字的节气,也是气温转变的一个标志性阶段。
古人认为,进入寒露,意味着天地间的寒气开始萌生,而阳热之气正式消退,人们也就能清晰地感知到气温降低。
人体的气机顺应自然之气,外界的气温降低,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这样才能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那么,进入寒露,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以此顺应养生之道呢?
首先,寒露之后,要少吃一种瓜。
养生谚语说“秋瓜坏肚”,到了寒露前后,一些瓜类食物要少吃,有的甚至要不吃。
比较代表性的就是西瓜。
西瓜的性味寒凉,最容易损伤脾胃。盛夏酷暑时节吃点西瓜能够避暑,其实就是削减阳热火气。
但寒露之后再吃西瓜,那就真的成了《黄帝内经》说的“虚虚实实”,会导致脾胃虚寒,还会伴随食欲不振、头晕神疲困重等问题。
既然寒露之后最好尽量别吃西瓜,那么,这个时候适合吃点什么呢?
两种豆类食物可以多吃。
首先就是黑豆,在《黄帝内经》里,黑豆被称为“肾之谷”,能够填补肾精。
现代科学也发现,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够帮助细胞提高抗氧化能力而延缓衰老。
寒露之后多吃点黑豆,能够添精补髓强身健体。
2、红豆:
中医认为红豆能补血健脾,它味甘性温,有补虚、温经、益气的作用,适合在寒冷的秋冬季节食用。
现代科学则认为,红豆富含铁、锌等无机元素,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色,是秋冬季节养颜的理想选择。
上述两种适合吃的豆类食物,都是素食,我们讲究秋季“贴秋膘”,如下两种肉食,乃是血肉有情之品,也适合寒露之后多吃:
1、鸭肉:
鸭肉性味甘凉,却又不是大寒之品,能够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是传统的滋补佳品,还不容易上火。
鸭肉的营养价值很高,脂肪含量适中,可以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很适合寒露后进补食用。
2、牛肉:
牛肉性味甘温,是传统的阳和食物,中医认为它有强筋壮骨、补虚养血、化痰熄风的作用,
秋季人体抵抗力比较弱,而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族、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寒露后经常吃点,可以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
除了吃之外,寒露气温下降,我们还应该注意做好健康预防,如下三种病要远离:
1、外感:
俗话说春捂秋冻,寒露之后,我们就不能“冻”了,养生谚语也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也就是说,寒露之后更多还是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外界寒气侵袭机体。
可以经常按摩一下迎香、足三里等部位,促进气血冲和,有助于舒经通络预防外感。
其次,寒露之后还要多喝温水,不但能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气,还能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自身抵抗力,从而减少外感发生。
最后,寒露之后可以开始泡脚了。足为诸阳之本,大部分的风寒外感,其最开始多半有脚冷的问题。
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也可以适当加点花椒艾叶之类,促进气血运行,驱散寒气,改善睡眠,更可预防外感。
2、脾胃问题:
夏天顺利度过了,虽然看上去身体很健康,但古人却认为“一夏无病三份虚”。
也就说,炎热的夏天,即使没病,身体的正气也会虚弱,容易出现脾胃问题。
寒露之后,如果饮食不加节制肆意进补,很可能出现脾胃问题,如腹泻呕吐就比较容易发生。
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按摩一下足三里、胃俞穴等处,疏通脾胃经络,调理脾胃技能。
其次,寒露之后更要注意膳食卫生,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从而让脾胃有个良好的过渡期。
3、心脑血管问题:
每年的秋冬两季,就是心脑血管问题的高发期。
这是因为气温下降之后,体内需要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乃至导致血管收缩而升高血压。
其次,寒冷的环境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的风险。
因此,寒露之后,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更要做好健康安排,预防心脑血管问题,保护好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