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国,是继太平天国之后,在广西建立的最大的一个反清政权,简单说是清末1854年由广东佛山一带的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天地会组织发起的,先是围攻广州城,后因种种原因,攻不下来,最后只得四散,溯江西进,进入广西,最后1855年攻下浔州府桂平城,由此定都立国开创了大成国。
大成国前后坚持了十年,在广西地界闹得也是有点轰轰烈烈,影响了大半个广西的区域,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大成国核心领导的松散不一心。
松,散,这其实就是大成国最重要的话题,也是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义,是由天地会这样的帮会组织结构所决定的。简单说,天地会不是在同一时间,由具体的某个人统一领导,统一统筹的组织,而主要是由一种民间的信仰,信义思想所指导下,在各地都可以自行聚合成一个分会组织。各分会组织之间互不统属,互不关联(山堂分立,互不统属),可以各自行动。
像大成国主要领导层中,从陈开,李文茂,区阿润,梁培友,梁大昌等人,最开始都是各人在各地自行组织的天地会组织,他们是由于时势所迫,机缘巧合之下,最后才走到一起的,到了在浔州府桂平城建立大成国后,几个人就分向发展,从此再也没有多少聚首,从而造成了大成国最后的失败。
其中,李文茂的分立,则是大成国最重要的分裂。
李文茂,很多研究认为他是大成国的二号人物,排在陈开之后,但实际上,李文茂本人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李文茂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他出身于“梨园世家”,是粤剧艺人,说俗点就是戏子出身,自小练习,成为地方粤剧戏中的“二花面”,还是有点名气的。咸丰四年(1854)七月,领着一帮梨园弟子为首的队伍自成一堂天地会,在广州北郊举义,由此联合了鸦湖起义的甘先,一起在佛岭市(今广州北郊新市东)扩大了阵营,建号“嗣统”,立帅府,建政权。
后来,发生了各路天地会军围攻广州城的事件,李文茂也领着队伍参加了,几十万天地会武装力量看着像铁桶般围攻着广州城,但由于几十万天地会人员,却分属众多堂会,各堂会有着自己的“堂主”,各自为政,各干各事,缺少联络与统一指挥,最后被清军反扑,各路天地会军一一被打散。在清军的分批镇压下,李文茂部在撤散途中才和佛山陈开部聚在一起,一路向西,沿途又汇集了区阿润,梁培友,梁大昌等部,形成了一个临时利益相同的天地会集团,最后决定立足在浔州。
在浔州建大成国,分封各人,其中,陈开为镇南王(后改称平浔王),李文茂称平靖王,梁培友称平东王,区润(区阿润)称平西王,梁昌(梁大昌)称定北王,即所谓的大成国开国五王。
李文茂本来在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的政权体系的,到了大成国,屈居陈开之后,反而成了二把手,这明显是有点掉价的,于是,他申请往北开拓疆土,逆黔江而上,攻下武宣,象州,柳州,最后在柳州开炉铸建,设丞相、都督、将军等官职,自设朝议,即“另立中央”,形成了大成国有两个政治体系的局面。
所以民间对李文茂称王,又有“戏子称王”的说法。
作为戏子出身,主攻粤剧戏路的李文茂,他建设的“小朝廷”也带有很重的“粤剧”味了。
如他攻占的武宣城,改名为文兴县,“文兴”这名,看起来,很平常,见名思义,觉得应该是文化兴盛,文风兴盛之类,但实际上,“文兴”是另有含义的。
在粤剧中,文兴粤曲是一个戏剧角色,一般是指在粤剧的演出中扮演威武勇敢、机智聪明、正气凛然的角色,他会与其他人物进行斗智斗勇,表现出独特的粤剧风格和表演技巧。而李文茂就是这样的人,也正是干这样的事,他希望自己“戏表如一”。
如他攻占的象州城,改名为相州,简单看起来,“象”改“相”只是一个谐音之改。但实际上,这也是粤剧舞台的一种内涵,看过戏剧的都知道,舞台上有“上场门”和“下场门”,“上场门”门额上为“出将”,“下场门”门额上为“入相”。
出将入相,又有着“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的寓意。
据坊间故事流传,李文茂领导下的小朝廷,官服都有点“戏剧化”,日常军中还有“粤剧表演”等等。
只可惜,深陷于戏剧文化中的李文茂,最终也没有走出自己王朝戏,自顾自唱,却没有真正的配合大成国各部,独自一直往北发展,最后病死怀远山中。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