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角子宫:女性生育路上的隐匿挑战

百姓健康频道 2024-08-15 18:45:43

【CMT&CHTV 文献精粹】

导语:本文探讨了单角子宫与妊娠丢失、异位妊娠等生育障碍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了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见解和建议。

单角子宫(unicornuate uterus)作为较罕见的子宫畸形类别,对女性的生育能力构成了重大挑战。据统计,单角子宫在女性中的发生率大约为1/500,占所有子宫畸形的4%~10%。单角子宫的形成源于中肾旁管(Müllerian duct)完全或部分发育不全,同时常伴有单侧肾发育不全等泌尿系统异常。此外,单角子宫的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流产、异位妊娠、早产和难产等风险也会更高。然而,由于诊断手段的局限性,以及患者群体选择的偏差,单角子宫对生育结果的具体影响仍存在认知不足。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曾发表过一篇题为“Reproductive Outcome in 326 Women with Unicornuate Uterus”的研究文章,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视角和深入分析。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单角子宫女性的生殖结局,并与无先天性子宫异常的女性进行比较。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伦敦大学学院医院(UCLH)就诊的16岁及以上女性且经阴道或经直肠超声被诊断为单角子宫患者,对照组为同期在该院就诊、子宫形态正常的女性,根据年龄和体重指数,按1:1比例进行匹配。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活产率(live-birth rate),次要终点包括妊娠丢失(包括流产、异位妊娠和妊娠终止)、早产、分娩方式以及伴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此外,研究还特别关注了功能性残角(functional rudimentary horn)妊娠率及其对生育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

活产率差异明显

本研究核心结果之一为单角子宫女性的活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数据显示,单角子宫组的活产率为47.4%,而对照组为57.8%(P=0.004)(表1)。这一结果表明,单角子宫对女性分娩具有负面影响。

表1 326名单角子宫女性与326名对照组女性的生殖结局比较

流产率增加

在流产率方面,单角子宫组的总流产率为4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aOR=2.21,95%CI:1.42~3.42,P<0.001)。特别是在妊娠中期,单角子宫组的流产率(3.5%)是对照组(0.7%)的5倍以上(aOR=5.19,95%CI:1.47~18.33,P=0.01)(表1)。

异位妊娠风险增加

单角子宫组的异位妊娠率为6.1%,而对照组为2.4%(aOR=2.52,95%CI:1.22~5.22,P=0.01)。特别是存在功能性残角在单角子宫组中占异位妊娠的26.9%,这一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提示合并存在功能性残角会增加了异位妊娠的风险。

早产和剖宫产率上升

单角子宫组的早产率(24.5%)是对照组(7.4%)的3倍以上(aOR=3.04,95%CI:1.52~5.97,P=0.001)。此外,单角子宫组的剖宫产率为63.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aOR=2.54,95%CI:1.67~3.88,P<0.001)(表1)。这些数据表明,单角子宫不仅影响妊娠的维持,还可能影响分娩的方式。

妇科疾病的关联

研究发现,单角子宫女性更可能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17.5% vs 10.7%,P=0.018)和子宫腺肌病(26.7% vs 15.6%,P=0.001)。特别是功能性未通角的存在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OR=2.4,95%CI:1.4~4.1,P=0.002)。这可能与功能性残角子宫导致的经血逆流有关。

表2 326名单角子宫女性中伴随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异常及后天获得的妇科病变,按子宫形态学亚型分类

总结讨论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样本量和生殖结局进行分析,不仅证实了单角子宫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还特别强调了功能性残角子宫在异位妊娠中的作用。这些发现对于临床医生在管理单角子宫女性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功能性残角子宫的女性,建议在怀孕前讨论切除残角的可能性,以预防潜在的严重并发症。此外,研究还提示所有单角子宫女性在早孕期应进行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位妊娠。这些建议有望改善单角子宫女性的生育结局,减少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TELLUM T, BRACCO B, DE BRAUD L V, et al. Reproductive outcome in 326 women with unicornuate uterus[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23, 61(1):99-108. DOI: 10.1002/uog.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耳东

二审:薄荷

三审:清扬

排版:半夏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