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文:方志故事十四——沉掩于史的两版明代《武缘县志》

浔州鑫森淼 2024-11-09 02:35:53

在网上找些旧书信息,无意间刷到一则旧闻,说武鸣县正有计划整理旧的地方志,重新出版清代的几本《武缘县志》,还说将在2025年完成。

正好,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在做一个系列文章《广西人文:方志故事》,那就看看少为人知的地方志旧事。

武鸣县整理地方志,怎么整《武缘县志》呢?这就是武鸣县的历史了。

武鸣县,旧称武缘县,有文献说,“武缘”之名,起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当时始置武缘县属缘州,终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初立,当时行政改制,撤思恩府,陆荣廷任广西都督,因为他是武缘本地人,崇尚武功,意“以武而鸣于天下”,于是,将武缘县更名为武鸣县。

所以,武鸣县的旧地方志就是《武缘县志》了。当然了,武鸣的历史沿革过程,很复杂,一两句话也说不清,以后再慢慢说。

今天就说他的地方志故事。

在武缘县的历史上,从明清开始,到民国时期,曾编修过好几版地方志,明正德十五年版(1520年),万历十二年版(1584年),清乾隆五年(1740年)版,道光二十三年版(1843年),宣统三年版(1911年),民国三年版(1914年)等等。

一个地方在明清时期,曾经修过这么多次地方志,在广西区域内还是不多见的,对于地方来说,这也算是人文记录比较深厚的地方了。

最早的《武缘县志》,始修于明正德十五年,只可惜,由于各种历史事件,时代的变迁,明代的两版《武缘县志》,如今已经流失无存了,只在一些旧书目和其他古籍引用,才知道这两版县志的曾经存在过。

在明永乐年间,《永乐大典》这样的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修成,给明成祖很大的启发与成就感,于是,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他明令“天下郡县皆修志”,目的也是为了广收资料,同时并颁布“修志凡例二十一条”,规范了方志内容格式,要求各地要按他定的规则来编写地方志,由此拉开了各地修地方志的热潮。

永乐条例颁布后第一本广西方志就在当年开始修,即《(永乐)容县志》,当然,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对此响应自然不一致,像武缘县就是在近百年后,才有人想修地方志。

正德七年(1512年),南安人谭震来到武缘任教谕。

谭震来自当时南安科举大家谭氏家族,据载,谭震为弘治间岁贡,颇“有文学”,这应该和其家族多人从事“教职”影响有关系,他在武缘教谕职上任长达七年余,对武缘当地的民情,地情也有所了解,在任上有心创修《武缘县志》,但是,很不巧,不幸染病而故,留下了初有框架的县志草稿。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长沙人彭钟接任教谕职,历史对他的评价“易直子谅”,“模范尊严”,他在武缘任职九年,看到了前任遗留下的县志稿,于是有心完成,最终创修完成了武缘县第一版县志。

六十多年后,万历十二年(1584年),又一位“有才学”的人物来到武缘出任知县,即顺德(广东)举人,郑学醇。

郑学醇往上三代,都有不错的科举成绩,不是进士就是举人,可谓是“科试世家”,他来到武缘县任职,治理有方,有不错的政声,还自捐俸金修城修学等等,爱民如子,被县人誉为“良循”,同时,他学问渊博,能诗能文,有论断才学,在任期间写有不少的文学著作。

同时,按地方志六十年一修的传统习惯,郑学醇到任时,离前教谕彭钟修纂的正德志刚好过了六十年的界限,于是,他有了续修新一轮县志的打算,并且在他任期内完成了。

只不过此后百余年,历史风雨变故中,书籍难存,到清乾隆年时,书已散落不全,后人难以读志知前事了。

这才引出了清乾隆续修《武缘县志》的故事。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