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19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访美之旅的第三站,应美国政府的要求,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早早为赫鲁晓夫安排了一场好莱坞明星见面晚宴。
让谁去赴宴?这是一个问题。此事不仅关乎美苏外交,还极有可能成为好莱坞大片打开苏联市场的一个重大契机。从伊丽莎白·泰勒到弗兰克·辛纳特拉,几乎整个演艺圈都在争夺宾客名单。
最让制片厂不省心的是另一位大牌女星。她做事随性,而且经常迟到,让大家等很久。制片厂急切希望她能准时到达,并祈祷不要因为性格上的原因坏了好事。因为这位女星刚好是苏联领导人唯一钦点要接见的,其他人来得再多也不顶事。她若是不来,整场宴会就将不欢而散。
此人就是玛丽莲•梦露,被美国影史冠以伟大之名的女演员。
一位是苏联政治人物,另一位是美国演员。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为什么会在外交场上风云际会呢?为何赫鲁晓夫会提出要与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那天发生了什么?
一、盛情邀请
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玛丽莲•梦露准时抵达宴会现场。早早地坐在嘉宾席上。20世纪福克斯影业总裁斯皮罗斯·斯库拉斯见状,焦急地上前找她,看她有没有按照指示穿着公司安排的紧身低胸黑色连衣裙。
玛丽莲•梦露不久前因为出演喜剧片《热情似火》而获奖。当她刚刚收到赫鲁晓夫点名要见她的消息时,她并没有那么激动。
直到玛丽莲•梦露的工作室向她介绍,“苏联人只知道美国的两件事:可口可乐和玛丽莲梦露” ,听罢,梦露才答应和赫鲁晓夫共进晚餐。因为这句话取悦了她。
跟其他美国人一样,对玛丽莲•梦露来说,苏联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她特别好奇为什么自己会在异国高层中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自然就不会错过这次见面的机会。
玛丽莲•梦露甚至不知道赫鲁晓夫是谁,因为她几乎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过问政治。
玛丽莲•梦露更不知道的是,她即将接见的这位赫鲁晓夫,正是有史以来对美国态度最强硬的苏联领导人。
两年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这是人类进军宇宙的开始。三年前,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对着西方政客说出一句震惊全球的名言:
“我要将你们埋葬!”
这不是狂妄大话,他确实能够做到。
赫鲁晓夫在位期间,苏联造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五千万吨当量沙皇级氢弹。才试爆一颗,就让距核爆中心方圆4000公里的通讯全部中断一小时,威力之大令全俄各种设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亚欧板块直接漂移了9毫米。
可以说,当时的美国人若是说自己不知道赫鲁晓夫,就跟现在的中国人没听过特朗普一样离谱。
二、文化解冻政策———好莱坞大片东传
至于为什么这个坐拥毁天灭地之力的乌克兰男儿会产生跟美国女明星见面的念头,还得从苏联文化解冻政策说起。
1953年,斯大林逝世。新上位的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批判了一番,之后顺应文艺界“拨乱反正”的呼声。赫鲁晓夫恢复一些被镇压作家的名誉,放宽创作禁令。使文艺界短暂出现了“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荣景象。
与军事竞赛领域的水火不容不同,美苏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出现了久违的“蜜月期”。对内的解冻促进了对外的开放包容。
赫鲁晓夫频频抛出橄榄枝,美国也在积极地回应苏联的善意。1958年,双方签署文化交流协定,小范围开放文化市场,互相输出文化产品。好莱坞大片正式敲开了苏联的大门。
同一年,赫鲁晓夫通过一些内部渠道观看了玛丽莲•梦露的新电影《热情似火》。荧幕里的玛丽莲•梦露给赫鲁晓夫留下深刻印象,立即成为她的超级粉丝。
机缘巧合之下,赫鲁晓夫迎来了与美国影星见面的机会。
当时的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邀请苏联领导人访问美国,条件是两国先把西柏林问题上的分歧给解决了。但是发往莫斯科的邀请函却无意忽略了这个前提条件。赫鲁晓夫立即答应了邀请,艾森豪威尔也只能照办。
赫鲁晓夫对这场旅行满怀期待之余,还留有一丝复杂的情绪。尽管私下里大家对好莱坞大片抱有好感。但美苏两国毕竟意识形态不同,不少苏联政客认为好莱坞大片都是一些宣传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东西,会给苏联人民造成不好影响。
三、初次见面
访美期间,赫鲁晓夫洋相百出,滑稽动作逗笑了与会记者。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农场里,面对摄影师,他摆好姿势,手里拿着一只火鸡。在华盛顿,当一名记者问到斯大林大清洗的问题时,他勃然大怒。在纽约,他被困在华尔道夫酒店的电梯里,只能改用楼梯,并愤怒地将这件事称为“资本主义故障”。
赫鲁晓夫登机飞往洛杉矶。在飞机上,他的导游、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亨利·卡伯特·洛奇询问赫鲁晓夫是否愿意在好莱坞晚宴后参观迪斯尼乐园。赫鲁晓夫对迪士尼乐园没什么概念,只觉得这很有意思,于是就先答应了下来。
当赫鲁晓夫的飞机抵达洛杉矶时,玛丽莲·梦露正在贝弗利山庄酒店为宴会做准备。
赫鲁晓夫的车队开往制片厂,有人朝赫鲁晓夫的车扔了一个又大又多汁的西红柿。但只打中了洛杉矶警察局长威廉·帕克的汽车。
晚宴被改成了午宴。
下午时刻,赫鲁晓夫参观完20世纪福克斯影业的好莱坞制片厂,来到酒店。在那里,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玛丽莲·梦露。那年她33岁。然后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坐下来一起吃虾和乳鸽。
玛丽莲•梦露用俄语对赫鲁晓夫说:“我们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的工人们很欢迎你们能来美国访问。”
这段俄语是从另一位好莱坞影星娜塔莉·伍德那里学来的。娜塔莉·伍德出生在旧金山,是俄罗斯移民的后代,同时也是玛丽莲•梦露的挚友。
玛丽莲这段话的用词非常符合布尔什维克礼仪,赫鲁晓夫听完十分高兴,紧紧握住她的手说:“你真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年轻女士。”
宴会上的好莱坞明星加上政客不下400人。但赫鲁晓夫只跟玛丽莲•梦露交谈甚欢,对其他美国人反倒爱理不搭。
赫鲁晓夫想邀请玛丽莲•梦露去苏联看看。当时不仅是苏联高层欣赏她,连广大工人阶级也喜欢她,说她是工人阶级的女神。其实玛丽莲•梦露也有出访苏联的意愿,但最后英年早逝也没去成。
玛丽莲•梦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很大,可见美国的文化输出早在美苏冷战时期就已经不可小觑。印尼总统出访美国也是要见梦露,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自己最心仪的女性是梦露。
久经应酬的梦露十分健谈,两人看似相见恨晚。旁边的右翼官员怕她跟苏联人走得太近影响不好,连连给她使眼色。
四、争锋相对
美苏两国毕竟是冤家路窄。宴会短暂的平静很快就被意识形态上的不合给打破了。
总裁斯库拉斯站起来为宴会致辞。他望向赫鲁晓夫,说:“我本是一个贫穷的希腊男孩,来到美国追求梦想,一路拼搏。现在有幸成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的总裁。我在这里感谢美国体制。”
赫鲁晓夫不甘示弱,对这种穷人变富人的资本主义努力神教嗤之以鼻。他说:“我是无产阶级,起初在一家德国工厂工作。然后又辗转到了法国矿场。今天,我是伟大的苏联国家领导人。”
赫鲁晓夫开始了他的演讲,前面45分钟都很愉快。赫鲁晓夫讲故事,夸赞自己国家有优秀的芭蕾舞演员。直到他想起迪斯尼乐园。———“刚才,我被告知我不能去迪斯尼乐园。”
此时,赫鲁晓夫即将参观迪士尼乐园的消息走漏风声,反苏民众自发组织起示威游行,抵制赫鲁晓夫的到来。为了防止尴尬局面再现,美方官员只好收回前面飞机上的邀请。
赫鲁晓夫脾气本来就不好,现在美国人又闹这么一出,自然是气在头上。他问:“为什么不让我去呢?难道你们那儿有导弹发射台?“
“那里有霍乱流行吗?还是说歹徒占领了摩天轮?”
赫鲁晓夫看上去很生气,嘉宾察觉到气氛不对,都沉默了起来。
赫鲁晓夫老脸通红,拳头猛击着空气,像个俄罗斯重拳手。
“对我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理喻的。我找不到合适的说辞来向我的人民解释这件事。”
赫鲁晓夫感受到他失去了作为一名外国来宾的基本欢迎,美国人让他很没面子。面子事小,国格事大,这件事要是传出去,以后苏联还要怎么在东欧小弟面前树立权威。
所有人沉默无语,同个餐桌的梦露立刻出面解围打圆场。她轻声向赫鲁晓夫讲了几个笑话,讲了啥大家也没听见。一个幌子打过去,赫鲁晓夫转怒为喜。大家跟着笑了,这事就算翻篇了。
梦露是个本分演员,她从不过问政治,也对政治不感兴趣。为了缓解宴会上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她连竖大拇指称赞赫鲁晓夫刚刚的演讲很有道理,请求赫鲁晓夫继续讲下去,忘掉不开心的事情。实际上,她可能根本没听。
五、历史意义
1959年9月27日,赫鲁晓夫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虽然中间出了不少小插曲,但落幕还算圆满。玛丽莲•梦露在其中功不可没。
从外交角度来看,这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这是苏联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美国。
此事还具有经济意义,预示着未来几年美国农民与苏联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将更密切。
虽然有不少右派美国人准备用西红柿迎接赫鲁晓夫,但其他一些人,比如农业大亨罗斯威尔·加斯特就认为这次访问是打开苏联市场的一次好机会。
事实上,赫鲁晓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苏联的农田里种更多的玉米,尽管这种作物在田地里从未茂盛过。赫鲁晓夫的访问为美苏两国在未来几十年里更加开放的经济和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交虽为政治大事,但它不仅是国与国之间力量抗衡,也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来往。玛丽莲•梦露虽然不谙熟政治,但她纵横好莱坞交际场多年,已是才华横溢、八面玲珑,就连赫鲁晓夫这种大国人物也愿意为她买单。
梦露凭借自身察言观色的本领,巧妙地化解了这场外交危机。就算是受过正式训练的外交人员也未必能做得比她好。
文/和平之风
参考资料:
1、《梦露饭局:赫鲁晓夫席间会美人》,陶短房
2、《赫鲁晓夫与梦露的一次“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