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刘思齐中南海通行证被没收,毛主席写信安慰:你要争一口气

奇葩历史观点 2024-10-02 19:58:11

1953年,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在人民的期盼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开始分批陆续回国,然而只有一人心急如焚、坐立难安,她就是毛主席的儿媳刘思齐。

刘思齐已有三年没有收到过丈夫的消息了,如今战争已经结束,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匆匆跑到中南海父亲毛主席面前,询问丈夫归程。

没想到,刘思齐却得知了一个隐瞒了她三年的秘密——毛岸英牺牲了。

瞬间,刘思齐只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止了,她一直以为是前线太忙碌了,所以丈夫才不给她写信,却没想到丈夫三年前就已经牺牲了。

“岸英!”刘思齐悲天悯地哭喊出声,一向谨言慎行的她此刻也管不了现在还在静谧的中南海中,号啕大哭了起来。

这一声凄厉的哭喊惊动了中南海上下,周恩来急急赶来,握住刘思齐的手劝慰道:“思齐,好孩子,你别哭了,你爸爸的手都冰凉了。”

刘思齐这才从悲痛中醒了过来,转头看向毛主席,发现他的脸色苍白无比,她知道父亲的心也在滴血。刘思齐赶紧止住哭声,满脸泪痕地道歉说:“爸爸,我不哭了!”

毛主席何尝不明白刘思齐的痛苦,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对刘思齐说:“好女儿,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亲女儿。”

在往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对刘思齐果真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关心、照顾着她,写信时也亲密地称她为“思齐儿”或“女儿”,落款永远是“父亲”。

为了让刘思齐放松心情和提高文化,毛主席建议她到苏联学习,刘思齐答应了。有了新的生活目标,刘思齐的悲痛好像化解了很多,但内心深处那种思念、压抑从未减轻半分,甚至更加严重。

即便父女俩相隔千里,毛主席依旧挂念着刘思齐,他们通信不断,毛主席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他对女儿的宽厚情感。

在苏联学习了一年后,趁着学校放暑假,刘思齐再次踏入了中南海。她向父亲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并希望转回国内学习,毛主席同意了。

毛主席理解刘思齐的难处,所以并不强求她在哪儿学习,而且还会时常鼓励她。然而有一人却对刘思齐转学的事情冷嘲热讽,她就是江青。

那个时候江青不好的性格就已经暴露了出来。她不断挖苦刘思齐,说组织给她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去国外读书,却不好好读,从国外读回国内没出息,甚至没收了刘思齐在中南海的通行证,还放出“刘思齐不是我们家的人”这种话。

原本就神伤的刘思齐见不到亲爱的父亲,心情郁闷,很快就生了病。毛主席很长时间见不到刘思齐,心急如焚,打听之下才知女儿受了刁难,十分愤怒。于是,毛主席写信安慰刘思齐道:

“思齐儿: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身体有更大的起色没有,极为挂念。要立雄心壮志,注意政治理论。要争一口气,为死者,为父亲,为人民,也为那些轻视、仇视的人们争一口气。”

收到毛主席的信,刘思齐深受激励,病好后她加倍努力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毛主席的脸上露出了慈父的微笑。

在高兴之余,毛主席又为刘思齐的个人感情担忧起来。此时毛岸英去世已将近十年,可刘思齐还是孑然一身,为了不耽误她,毛主席劝道:“再寻个人家吧!”

可刘思齐忘不了毛岸英,始终不为所动。

在催促几次无用之后,毛主席将刘思齐叫到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心对心的交流。刘思齐这才含着泪说:“爸爸,我还没尽到一个妻子的义务,我怎么能再婚呢?”

原来,刘思齐所说的“妻子”的义务是想要为毛岸英扫一次墓,这也是她的心愿。毛主席听后哀叹一声,说:“也好,我没有办法去,你替我去也好,不过要约法三章。”

毛主席嘱咐刘思齐,一入朝的所有费用都由他出,二不能惊动朝方,三所有活动不得见报。毛主席这样做,是为了刘思齐能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去为丈夫扫墓,而不是代表中方。

1959年,刘思齐和妹妹邵华在毛主席的卫士沈同的陪伴下秘密来到了朝鲜。站在毛岸英的墓前,刘思齐泪如泉涌,她在心里默念:“岸英,我来看你了,爸爸他也很想你。”

完成心愿后,毛主席再次劝刘思齐再婚,并拜托身边人物色合适的对象。

不久,有一位在空军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向毛主席推荐了空军某部的一位年轻教员——杨茂之。毛主席将两个年轻人叫到一块儿,进行了相亲。

对父亲的安排,刘思齐欣然接受了,因为她不想让父亲一直为她操心。得知刘思齐要结婚,毛主席非常高兴,并送上了600元添办嫁妆。

婚后,刘思齐与丈夫杨茂之共生育了四个孩子,为了纪念与毛岸英的感情,她特意为长子取名“杨小英”。晚年,刘思齐对毛主席深情的父爱表示感激,一提到毛主席,她总会忍不住声泪俱下。

3 阅读: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