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又画饼,印度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

金投网财经 2024-04-22 17:21:40

长期以来,印度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就是相当不自量力的国家,总是能够给世界各国制造不一样的惊喜,这也让印度成为了相当有争议的存在。

然而,近期,为了不被赶下台,想要继续连任的莫迪,开始放出一大招,莫迪表示,在印度独立100周年之际,即2047年印度将成为发达国家,还承诺增加社会支出、大力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虽然莫迪这次列出了一连串“愿望清单”,但并没有触动印度选民,反而出现了“多地抵制投票”的情况。

那么,大家为啥都不信呢?

首先,2014年,莫迪上台之后吹了不少牛,基本都没实现。

曾经号称10年内经济超越中国,然后就没然后了,现在只有中国的1/5;曾经号称要实现登月,这勉强在月球上砸了个坑,根据印度的说法算99%的成功,算你成功吧;曾经号称要成为全球半导体的中心,目前仍旧是PPT阶段;曾经号称要在10年内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正在提桶跑路的富士康、苹果等企业表示有话说;曾经说要让印度人人有学上,结果就是修改文盲鉴定标准,只要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就这样的标准,印度还有30%的文盲。

要知道,现在真实的印度,其实社会贫困的根源问题还没有解决。印度民众水深火热的生存局面并无显著改变,印度仍受制于种种社会难题,无法走出发展困境。

2022年10月,欧洲发起了新一年度的全球饥饿报告调查,印度在121个受访国中排名107位。

数据显示,16.3%的印度人仍常年处在营养不良状态,近五分之一5岁以下儿童每天吃不饱饭,饥饿甚至威胁到了他们的性命。救济世界饥饿组织判定,印度全球饥饿指数为29.1,属于“重度饥饿”范畴。

2022年,印度经济监测中心数据显示,在9亿达到法定工作年龄的印度人口中,超过半数不愿工作。2017年至2022年,印度总劳动参与率从46%下降至40%,而女性人口中,仅留下9%符合条件就业或求职。

所以,牛吹多了,莫迪说啥大家都不再信了,包括这次的竞选承诺。毕竟,现在才2024年,2047年都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莫迪肯定不在位,甚至是否健在都是未知数,拿自己身后的事情来做承诺,这不是开“空头支票”是什么?

其次就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想要成为发达国家,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人均GDP比较高,这个标准是人均GDP到达2.5万美元以上。就印度来说,2023年人均GDP才达到2612美元,距离2.5万美元这一个门槛还是比较远的。

要想成为人均GDP2.5美元的发达国家,印度的GDP至少要在35万亿美元以上,这意味着要在未来23年翻10倍,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每年维持10%以上的GDP增长率。

印度建国6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济增速,估计未来也不可能。

因为印度能源短缺,发展经济得消耗能源,印度是个严重缺煤少油的国家。

印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45亿桶,每年的煤炭产能也只有756百万吨。这也导致印度整体发电量不足,全部发电体系大部分依赖烧煤的火力发电,占到整个能源体系的64%,剩下的水力发电约占24.7%,核电约占2.9%,其余来自新能源发电。关键的是,国内大多数地方不适合搞水电和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建设,甚至不少电力还需要向不丹、缅甸等国进口,注定印度在电力供应上捉襟见肘。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动力不给力,谈何经济起飞。

关于GDP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营造出一个经济繁荣的假象,印度政府不惜对关键经济数据进行“美化”。

莫迪政府曾两度修改数据,将牛粪等纳入GDP计算,从而让印度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更重要的是,莫迪政府对GDP的操纵让印度国内的外资企业对莫迪政府产生越来越深的怀疑,从而加剧了印度经济发展的压力。一直以来,印度都将其经济增长寄托在外部投资上。然而,如果外国投资者对印度的数据和政策产生了怀疑,这无疑会限制印度的发展空间。外国投资者已经撤回了2万亿卢比的投资,这是印度自建国以来,外资撤离最严重的一年。

而且人均GDP这个只是发达国家的门槛,并不是达到了就可以成为发达国家。想要成为发达国家,印度还需要在社会福利、基础设施、教育水平、生产力水平等等方面。

还有就是,印度人不喜欢高效率。

想要经济高速增长,劳动效率提速是前提,但是印度人普遍没有时间观念,如果约好一个小时后见,他一个半小时后到就是准时。在印度,迟到半个小时,是很正常的现象。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也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印度上班族也喜欢迟到。

印度员工上班经常迟到,下班却十分积极,往往是还没到下班时间,就已经提前做好了下班准备。

还记得4.94公里的博济比尔桥吗?

2002年开始动工,在2018年底才建好,在大桥开通仪式上,莫迪是这么说的:“我可以自豪地说,现政府完全改掉了印度过去的磨蹭文化。”有中国网友调侃说:“开工时生个娃,完工就能抱孙子了。”

古代印度人的时间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意味着对人间世界的蔑视和对深邃宇宙的向往。

印度人通常把自己看得非常渺小,认为人的一生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所以普遍不怎么重视个人的时间概念。对印度人来说,时间虽然有意义,但是不足够有力量。

此外,印度人在宗教思想影响之下,觉得时间对于人生来说是无限的,这辈子做不完,还有来生,下辈子转世,还可以继续做。每天的劳动所得,足够当天的吃喝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印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杀猪盘式的营商环境(2018年至2023年3月,印度引入469家外国公司,559家外国公司在此期间结束了在印度的业务。促使这些企业离开的因素包括市场监管缺乏透明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劳动者队伍技能不达标、频繁的停电断水推高运营成本等。同时,印度常对外国企业使用巨额罚款、冻结存款、没收资产等手段。许多耳熟能详的跨国巨头都“难逃一劫”,谷歌、亚马逊、诺基亚、三星均遭遇过数十亿元的“天价罚单”,OPPO、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亦曾在这片土地栽过跟头),土地私有让基建寸步难行(根据印度官方数据,该国约80%土地为私有,其余20%或是产权不明,或是政府或公司所有),严重缺水缺粮,这些都是深层社会顽疾,如果不深度改革,那莫迪要实现承诺恐怕只能重新定义发达国家的标准了。

2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