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不好”是个筐,追责问责往里装

铸就论趣事 2024-08-03 10:06:38

几天前,四川的龙女士发视频称,她到交警队开事故认定书,但是赶到时已经是午休时间,交警让她两点半以后再来。

龙女士等到离两点半还差3分钟,听到交警队办公室有动静就敲门。结果对方十分生气,还说“你们是上帝,我们是奴隶”“你这个女人不懂得尊重人,哪个男人娶到她倒八辈子霉”等。

很快,当地公安就发了《情况通报》,先停了涉事民警的职,理由正是“态度生硬”。没办法,舆情出来了,肯定要灭火啊。

这年头,网络太发达,人人都是一个监控摄像头。身为公职人员,一言一行稍不注意,就会被无限放大。

其实,如类似引起网络关注的事件已经比比皆是,但处理结果不敢说百分百,十之八九都和这起事件相似。

单位呢组织呢大都出于息事宁人,出于“为人民服务”,只有“委屈”干部了,先把“态度不好”的帽子扣上,再把“板子”给打上,这事才算是有个回应、告一段落。

谁叫人家拍视频的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你干部领的那份工资里面多半包含了精神损失费。所以说也是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谁能真的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呢?

但是道理不辩不明,像类似的问题经常发生,我们不能不考虑其中的公平问题,不能不在意维护最基本的正义,不能任由胡搅蛮缠占据上风。

简言之,就是不能把“态度不好”当个筐,什么追责问责都往里装。

现在有的追责问责,就好比“我知道履职行为完全合规合法,但至少你‘态度不好’,这是事实吧?”。嗐!你还真不得不承认那是事实——真可谓现代版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但态度有那么重要吗?要说,态度其实没那么重要。一切履职行为中态度只是附加题,其核心问题在于能否切实解决群众(服务对象)的正当需求。如果光有态度好而没有切实解决该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大忽悠是愚弄是诈骗。

再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一个履职行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将其中的如“态度不好”这种小瑕疵上纲上线,动辄严肃处理从严处分,同时一味地“偏袒”所谓的“群众”或曰“服务对象”,实则贻害无穷,实则劣币驱逐良币。

如此做法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有时乃至不合规不合法。它不仅损害了追责问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且助长了“谁闹谁有理”“谁先发视频谁有理”的歪风邪气。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伤害了干部们的心,造成干群之间相互戒备而缺少人情味儿。事实上,现在部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早已经被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先打五十大板的问责给消耗殆尽了。

毕竟,吃一堑长一智,自保也是人的本能,而干部也是人。以后大部分干部都将“规规矩矩”地“按部就班”地做事,大不了再来个“假模假样”的假笑以堵塞“态度不好”的漏洞,那时候就遑谈“人性化”和“以人为本”了。

总的来说,不能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干部,以牲口的标准要求服务对象。是非对错一定要分明,责任单位不能总是一副和稀泥的姿态,该咋滴就咋滴呗。

干部和服务对象之间毕竟不是男女朋友搞对象,毕竟不是“虽然你没做错什么,虽然我错了,但是你讲话的态度不好就是你的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