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长(共1732字,阅读约4分钟)
我闺蜜昨天气急败坏的对我说:“我儿子居然偷钱和同学出去玩儿,要不是我发现钱包被挪了地方,他还要一直骗我瞒着我,真是气得我饭都吃不下了。”
听了闺蜜的抱怨之后,我安慰了几句,问了她一个问题:你小时候有拿过父母的钱吗?
闺蜜沉默了几秒,反驳道:
“我小时候那是因为我妈什么都不给我买,我才不得不拿的,可是我儿子要吃什么玩什么,我可都给他买啊,这才10岁就知道偷钱了,长大还得了?”
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拿了家里的钱之后,便脱口而出“孩子偷钱了”甚至说孩子是小偷。
但是,一旦父母给孩子贴上了“偷”这样的标签,在孩子的内心当中便会形成耻辱、可耻、不道德的心理。
这对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极其不利的;
就像是一个黑影会时刻跳出来说他偷过东西一样,而影响着孩子的生活。
孩子只是偷偷的拿了钱,但并不代表人品不好。
虽然孩子“偷”钱是一个令我们感到非常头疼和忧虑的问题,但我们也要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孩子“偷”钱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喜新厌旧和社交压力
孩子拿父母的钱,可能是因为他们渴望拥有新的物品或享受与同龄人之间的社交关系。
比如,孩子一直想要一个玩具而父母总是不给买、孩子想要和同学出去玩但是爸爸妈妈一直不让。
父母一味地拒绝、孩子小小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因此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萌生出偷偷拿父母钱的想法。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与孩子沟通,告诉他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买或者是为什么不支持孩子的想法,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原因。
而如果孩子的理由合情合理,我们也要适当的支持。我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及金钱观,明白物质不能代表一切。
教育缺失和家庭环境
孩子偷偷拿钱,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并没有被教过不能偷偷拿钱,或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此时,我们应该及时反省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慢慢引导孩子。
我们需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幸福的、积极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交流、培养感情,分享挣钱的意义以及理财知识。
亲子关系亲密,孩子什么事情都敢给父母说,也能够减少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的概率。
不良社交圈子和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社交圈子对他们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朋友圈中存在负面的影响和不良行为,那么他们更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
所以,我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朋友圈,尽量帮助孩子选择正面和有益的社交关系,净化孩子的社交圈,以减少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的可能性。
虽然孩子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但是,他们也在一点一点的成长,哪怕在父母眼中还是一个孩子,可他们的心智在渐渐成熟。
所以,在适当的年龄和阶段,我们也要合理的让孩子接触钱,培养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那么,何时开始给予零花钱比较合适呢?
●孩子的能力和消费范围
有的孩子早熟,有的晚熟,每个孩子对于东西的渴望以及社交关系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给孩子零花钱的适宜年龄,需要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来定。
通常情况下,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他们接触到了加减法以及钱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逐步给予他们适量的零花钱了。
让孩子自己去花钱,既有助于帮助他们了解物价、钱数的计算,也能够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开支,拥有更强的家庭责任感。
不过,我们也要把控给孩子的钱数金额,看看孩子一般会想要买什么东西。可以一天一给或者是一周一给,结合孩子购买东西的次数以及金额。
如果孩子花的太多,父母可以及时的与孩子沟通;如果孩子的零花钱总是有剩余,我们也可以教给孩子理财和存钱的办法。
●培养金钱观的方法
(1)示范和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让他们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培养理性消费和理财的意识,并教导他们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己的钱。
(2)教育与实践结合
在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或家务活,让孩子来挣取一部分零花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来获得报酬。
这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成就感,而且实现了自己努力工作的价值,并学会更加珍惜和合理使用自己所获得的金钱。孩子的实际行动和参与,比父母唠叨一百遍都管用。
辣妈语录:
孩子偷偷拿钱是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个行为,这需要我们的重视和妥善应对。
只有了解了孩子拿钱的潜在原因,我们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理性消费和合理规划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插上翅膀,助力他们更全面的发展。
家长们,你的孩子有偷偷拿过钱吗?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