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1在中缅划定边界时,作为战略要地的江心坡,却不在我国这边。
1954年,缅甸正式向新中国提出划定中缅两国的边境,我国也愿意与缅甸展开边境谈判。
不过由于中缅边境的特殊性,我国与缅甸的边界谈判持续了很久,直到1961年,我国才正式和缅甸签订边界条约。
其中许多人认为我国未能拿到江心坡,是外交上的一大失误,更是丧失了进入藏南的重要通道。
那么这个江心坡如此重要,我国又为何没能拿到呢?真的是我国外交工作上的失误吗?
新中国建立不久,国内就有人提出要尽快勘定我国边界,与邻国签订边界协议,以免让外国势力趁虚而入。
不过新中国刚建立的时,整体国际环境对我国而言并不稳定,因此划定国界事情并没有随即展开。
邻国与新中国的边境线,在新中国建立很长一段内,都是以传统的习惯线为边境,不过也因此产生了不少的问题。
由于在鸦片战争之前,很多邻国都是我国的附属国,国界根本没有得到仔细划分,到了清王朝末年,列强的各种不平等条约,附属国大多离去,边界问题才开始出现。
所以与这些国家的边界划定注定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缅甸主动找上门。
但我国对于边界的划分并不急于一时,对缅甸表示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后,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当时我国对国际社会发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随即表示将此原则作为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准则。
我国看到缅甸政府的诚意,也开始在两国交界处进行实际调查,收集大量关于中缅边境的相关条约。
而缅甸也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商讨边境问题的国家,我国之前没有先例可循,中央正好认为可以把这次商定,作为解决其他国家边境的一个模板,因此我国对此十分重视,派周总理全权负责此事。
缅甸的问题可以追溯到乾隆时期,这一时期乾隆亲自册封缅甸国王,缅甸正式向清王朝进贡,形成贡赋关系。
19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军事占领缅甸后,迫使清王朝结束对缅甸的掌控,并不断蚕食土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国以随时关闭滇缅公路为借口,让蒋介石在1941年签订了中缅边境约定。
到了缅甸找上门时,还想要继续沿用这条线,被新中国拒绝,并依旧事实据理力争,迫使缅甸放弃一些已经占据的领土。
到了1955年,在台湾省的蒋介石看见中缅边境开始谈判,主动在国际上放出新中国侵略缅甸的话语。
随后缅甸主动越界,导致中缅两国在黄果园发生短暂交火,不仅美国对此事大做文章,缅甸国内也有民众误以为中国已经向缅北进攻了。
一时间,外部舆论向中国压来,东南亚局势瞬间紧张起来,尽管中缅两国政府都声称是误会,国际上的舆论还是不断发酵。
为了避免类似误会再发生,也为了不给外国制造舆论的机会,快速解决中缅边境问题,被两国一起提上日程。
1956年,缅甸先行拿出缅甸方案,称南部边界已经确定,只需要划定北部边境即可,周总理随即表示南边边境已经确定只是缅甸一方的说法,中国不能同意,南北段的争议要一起解决,不能分开。
那么新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边界问题的呢?江心坡的问题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02上世纪中缅商讨边界时,缅甸只想我国放弃领土,我国拒不同意。
中缅边境问题,到底有何争论之处?我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当时的中缅边境一共三个争议点,猛卯三角地区、国民政府1941年划定的边界线以及尖高山以北未定界的地区,所谓的江心坡就在其中。
猛卯三角地区,是英国强迫清王朝签订的条约中,永久租界给英国的地方,缅甸独立后,也继承了英国特权。
一开始谈判时,缅甸想让中国直接放弃猛卯三角地区,归缅甸统治,但我国坚持要取消这块永租地。
谈判陷入困境,后来我国愿意移交猛卯三角地区给缅甸,但变电必须让班洪与班老两个部落所在地区划归中国,作为交换,猛卯三角地区地区就这样得到解决。
关于蒋介石签订1941的协议中,南段的佧佤山区七成的土地都被划给缅甸,结果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缅边境未能得以树立界碑。
最后最难以解决的就是尖高山以北的地区这部分地区比较特殊,在清朝时期,就是一个两不管的半独立状态。
由于地势孤立,清王朝对此始终难以实际掌控,缅甸也没有管理此地,直到英国人到来,才勉强用武力压制住此地。
后来中英两国也没有对这块广发的地区做出边界的规定,导致这块地方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是未定国界,中国并没有进行实际控制。
所以在缅甸找上门时,我国提出要缅甸归还实际占领的片马等地,并在边界没有正式确定以前,双方都不能派军队进入该区域。
缅甸思索过后,表示愿意听从中国方面的安排,随后对于北段国界,我国率先提出除了上述的片马等地归还中国外,其余地方均可以按传统分界线划分。
但缅甸方面并不愿意按传统边界线划分,我国为了说服到中国商谈的吴努,周总理亲自邀请他到家中,以礼相待。
面对周总理的提议,吴努表示能理解,但还是需要进行考虑之后才能给周总理答复,我国也愿意等待。
尽管吴努在北京的时候没能达成协议,但中缅两国同时按照决定,在两国商议的边界区域都撤离了军队。
1956年底,周总理出访缅甸,再次把问题提上日程,缅甸又提出之前的已经确定的边界,有一条是以瑞丽江为边界。
不过又与瑞丽江多次改道,一些村庄归属就有了变化,周总理又表示可以让村民自己选择留在缅甸还是中国,让人民自己选择。
缅甸政府同意周总理的提议,并愿意把这一准则拿去处理相同情况的其他归属问题。
尽管两国的多次交流,缅甸政府始终不能下定决心,甚至一度谈判因缅甸国内政局变化而陷入停滞。
直到1957年,我国政府收到了缅甸政府吴巴瑞的信件,我国原本以为是缅甸政府同意我国方案。
结果缅甸还是希望全面继承英国统治缅甸时期的版图,只愿意把片马等地归还中国,班洪班老两个部落领地不愿意划归中国。
周总理立即回信不同意缅甸的请求,表示务必按照新中国与缅甸之前的约定,班洪两个部落必须划归中国。
同时还表示缅甸如果不同意中国的提议,我国愿意长时间搁置与缅甸的边界问题,并对缅甸政府表明中国的立场。
最终在1961年,双方正式签订中缅边界条约,中国取消猛卯三角地区的永租地地位并移交给缅甸,缅甸归还片马等地,并把班洪两个部落领地划归中国。
中缅北部边界按照传统线划分,但此时的江心坡已经在传统线之外,根本不在中缅两国的讨论范围内。
那么江心坡的问题,为什么又会被人反复提及呢?
03江心坡链接我国的云南与藏南地区,却未能把握在我国手里。
有人认为中国在中缅划定边界时,完全拿到江心坡,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国对于江心坡的管理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不过又与路途遥远,明朝的统治也是象征性的。
只要当地土司向明朝纳贡,明王朝就不会插手这些地方的政务,后来缅甸实力崛起,渐渐开始对明朝展开军事进攻。
这些在明朝管理之外的土司就成了缅甸攻击目标,明朝无力反击,江心坡被缅甸进行统治。
后来清王朝入主中原,面对缅甸的挑衅,清朝果断派兵出击,两次挫败缅甸的进攻,直接导致缅甸王朝的崩塌。
但这两次进攻也给清王朝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战争的庞大支出让清王朝无力管辖,于是缅甸成为附属国之后,清朝主动把一些难以管理的土地,送给缅甸管理,江心坡也在其中。
果然清王朝的做法对缅甸很管用,一直安心做附属国,再也不在边境挑起事端,所以从这时起,一些地方上的区域划分根本就没有包括江心坡在内。
在清王朝的《皇朝一统舆地图表》中,对于江心坡的划分也是在缅甸一侧,到了光绪时期的《中外舆地全图》中,江心坡依旧是在缅甸的一方。
到了民国初年的地图中,江心坡还是在缅甸的一侧,所以在我国与缅甸的边境传统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包括江心坡。
最先出现的是1923年的民国地图,江心坡被一分为二,一半归中国,一半归缅甸。
中国地图完全覆盖江心坡是在1941年的时候,蒋介石与英国签订中缅边境协定的时候。
当时在时,蒋介石就故意把江心坡全部设置为未定国界,甚至深入到缅甸内部去,而实际上,国民政府根本没有进行实际控制,只属于在地图上开疆。
然而也就是蒋介石划分的地图在国内属于最新的地图,也是被众人所熟知的地图,实际上我国当时并没有对江心坡进行实际的管理。
甚至在1947年的彬龙协议中,江心坡的人民主动加入缅甸,成为缅甸的少数民族,一起抗争缅甸从英国独立。
因此蒋介石画的这条线根本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有效控制,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周总理就对这幅地图提出不一样的声音。
但为了照顾国内人民的感受,并未更改地图上的标识。
所以在与缅甸划定边界的时候,虽然我国做出了极大的让步,但总归是增加了国土面积。
江心坡我国未曾实际统治,也就不存在我国主动割让江心坡一说,尽管就江心坡的地理位置优越,但终究我国没有可以争取的依据。
而中缅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反倒为我国在国际上的紧张局势有所缓解,对新中国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中国办事是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