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某天,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绕路到大连,特意看望了老首长曾思玉。
两位老战友见面,彼此都是分外激动,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曾思玉也向杨迪透露了一个消息:
“我正在写抗美援朝战争回忆录。”
图|杨得志与曾思玉合影三十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曾思玉任志愿军十九兵团64军军长,杨迪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西海岸指挥部作战处处长。
聊着聊着,曾思玉偶然想起了一件往事,于是问杨迪:
“当年我率64军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第一梯队还没进入冲锋位置,炮兵也只是正在进入阵地,却突然接到兵团杨得志司令员命令,要求发起进攻冲击,当时我给杨得志司令员打电话解释,却被拒绝,还让我遵照命令执行,这么多年了,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杨迪同志,你把你知道的情况告诉我好不好。”
一听曾思玉发问,杨迪也是微微一笑:
“老首长,你后来就没有问杨得志司令员吗?”
曾思玉也无奈的摇摇头:
“不好问啊,还是你说一说吧。”
杨迪也是考虑了一会儿,才告诉曾思玉:
“既然事情已经过了三十年,那我就说一下吧。”
一要说起来,杨得志与曾思玉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就是上下级关系。
抗战时期,杨得志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曾思玉是685团民运股股长;杨得志担任新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担任军区二分区的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担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曾思玉担任野战军下面的纵队司令员。
一直延续到抗美援朝时期,杨得志任志愿军十九兵团司令员,曾思玉任64军军长。
论关系,曾思玉与杨得志更亲近,还有什么话是不能明着说的。
这还要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说起。
据杨迪在回忆录《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日子里》称:第五次战役有些打得“急了”。
1951年3月下旬,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附近,对于是否再次越过三八线作战,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产生了争执,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仍然决定北进,等到占据有利位置后,在通过谈判决定后续如何。
到4月15日,志愿军第三、第十九兵团在“三八线”从国内调至朝鲜战场,并在三八线附近集结后,联合国军遂终止了行动。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落下帷幕。
不过,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仍然关注着前线的局势。
当时,我军收到的消息证实,美军已经决定在前线增兵,并且已经有两个师空运至日本,南朝鲜军还有三个新编的师在日本编组训练,显然有大大的驱使。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认为,美国为了配合正面进攻,极有可能再发动一场“仁川登陆”。
根据对敌人的了解,毛主席指示志司:
“为避免长期在三八线对峙,我军应待三兵团、十九兵团入朝集结后,趁敌人在三八线南北立足未稳之际,对敌人实施反击,力争正面消灭美军以及南朝鲜军5个师数万人,然后南进。”
彭老总收到毛主席电文后,立即召集志司商议,组织第五次战役。
因此在第四次战役末期,彭老总就筹划开始第五次战役。
考虑到敌人再来一次“仁川登陆”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彭老总也紧张的投入布置中,按照三兵团、十九兵团或可于4月20日左右到达“三八线”以北地区,彭老总与志司首长商议后决定:
“如果正面进攻之敌进展快,我则于4月20日左右实施战役反击,如果我军防御部队能继续顶住敌人的进攻,拖延时间,使敌进攻速度减慢,我军即予5月上旬实施战役反击。”
可前线的战局变化很快,彭老总也很忧虑,特别是在得知美军增兵以及南朝鲜军训练新编师的情况后,愈发感觉到,敌人有重演“仁川登陆”的计划。彭老总指示作战处:
“是否可以把战役发起的日子提前几天。”
图|原沈阳军区参谋长杨迪杨迪当时就在作战处,根据他的回忆,作战处预估我军集结进入预定作战位置的时间大致在4月21日左右,因此向彭老总建议:
“对敌人发起进攻的时间,最好定到25日。”
然而,彭老总后来召集各兵团、军首长开会,最后定下来的日子是4月22日。
二我们都知道,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勤补给上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那时并不掌握制空权,因此后勤补给线经常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空袭。
因此在考虑后续作战,物资补给就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事儿。
更为关键的是,在开始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后勤几乎没有多大改善,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供应,新入朝的志愿军对对敌情、地形不熟、准备仓促。
彭老总召集各兵团开会,商讨第五次战役时间。
据杨迪回忆,与会的各个兵团首长都汇报了各自准备的情况,都称部队能在4月20日前前到达“三八线”以北的进攻出发地集结完毕。
在谈到部队准备的情况时,各兵团也都表示:
“先入朝的老大哥军都派来了顾问,已分别到达各军、师,介绍朝鲜情况和协助指挥。各兵团政治委员也都汇报了入朝后干部、战士的思想情况,从国内到朝鲜一路都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现在指战员战斗情绪都很高涨,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认识提高得很快,对打败美国鬼子也很有信心,都想很快与美国军队交手较量较量。”
时隔多年后,杨迪在回忆中谈到这件往事,也忍不住摇头。
“他们同我们刚入朝时的思想差不多一模一样,我们当时也是盲目的乐观与自信,经过与美军4次战役的较量后,才从实战中得出了正确的认识……4次战役共俘虏美军和其他各国军人也只有5300多人。他们太轻敌了。”
不仅仅是杨迪心里这样想,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邓华同样也是如此想。
邓华一贯谨慎,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他没有拂各位兵团首长的面子,而是委婉的提到前几次战役的困难,希望各位都能提前注意。
可当时几位兵团首长似乎在一开始都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当时,第三兵团司令员陈赓因为治疗腿疾没来朝鲜战场,副兵团司令员王近山表现的很有信心,还同彭老总表示:
“我们1个兵团消灭敌人1个师不成问题,我保证还要捉5000个美军俘虏兵。”
应该说此次志司开会,整体都是沉浸在一片乐观的气氛中。
杨迪级别不够,不能在会上发言,他悄悄拉着解方参谋长说:
“现在各兵团所辖的各军、师,4月20日还只能到达进攻出发地,距离冲击出发阵地还有二三十公里,炮兵还没有进入发射阵地,各军、师与炮兵的步炮协同的具体实施计划还没有拟制好,这怎么能发起进攻呢?”
解方也很无奈,拉着杨迪嘱咐:
“你看会上的气氛,连邓副司令说的话,他们都没有听进去,洪、韩副司令都不便说话,我怎么说,等等看看情况再说。”
三时间来到1986年,杨迪来大连探望老首长,谈到当年往事,依然记忆深刻。
曾思玉也才恍然大悟。
图|曾思玉在朝鲜战场上事实上,杨迪的话没有错,部队在4月20日前最多只能抵达进攻出发地,还来不及完成战役前的全部准备工作,仓促出击是会出问题的。
当时,曾思玉率领64军抵达前线,部队还没有进入冲锋出发位置,就接到了兵团命令发起进攻,曾思玉很焦虑,直接就打电话给兵团司令员杨得志:
“部队还没有进入冲锋出发位置,炮兵还只是正在进入阵地,都还没有准备好,怎么就要发起进攻冲击呢?是不是给我一天的准备时间?”
可电话那头杨得志根本没理他,而是直接命令:
“你不要问了,按照命令执行吧。”
曾思玉没办法,只好乘车飞奔至担任突破任务的第一线突击师,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跑步进入冲锋突击位置。
在64军将士上下一心,集体用命下,终于在预定时间赶到了冲锋突击位置,并发起了进攻。
64军后来完成的任务也比较好。
图|杨得志与李志民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次战役尽管以我军胜利告终,可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特别是第60军180师在德山地区遭遇敌人全面包围,几乎全军覆没,事后总结经验教训:
“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
曾思玉心里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仓促的发起进攻?但后来几次当着老首长的面,这个问题始终没好意思问出口。
1973年12月,毛主席下令八大军区对调,在武汉军区任司令员的曾思玉与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对调,当时杨得志率先出发到武汉军区,两位老战友聊了很多往事,可唯独没提这件事。
对这件事,曾思玉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一直到又过了几年,他才从杨迪口中得知了真相。
“当时你给杨司令打电话,请求给你一天准备时间,他能向彭总报告吗?因为他们都已向彭总打了保票,拍了胸脯的。”
图|曾思玉杨迪苦笑着告诉曾思玉,64军和第十九兵团打的还算是不错,最苦的是第三兵团,他们担任突破的队伍,是在跑了一段距离以后,才发起冲击的,那会儿炮兵炮火准备时间已经过去了,已经再做延伸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