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在某个中秋夜,天空上竟然出现了两个月亮,其中一个月亮显得尤为特别,因为这个月亮不但没有坑坑洼洼的环形山,而且亮度也比旁边的月亮高上许多,地面上的人甚至可以在夜晚也不开灯,明亮的月光就足以提供照明。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本该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场景,这就是中美苏都曾研究过的人造月亮。
来自冷战的狂想
人造月亮实际上并非一个月亮的复制品,而是一种特殊的人造照明卫星,这种卫星上会携带大型的空间发射镜,当太阳光照射到处于近地轨道的人造月亮上的时候,太阳光就会经过折射到达地表,为地面提供照明,和月光的原理一模一样,但反射效率会高上许多。
人造月亮的设想来自浪漫的法国人,当时一位法国巴黎的艺术家希望通过反射镜将月光投射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为城市制造浪漫的光照和氛围。这一设想虽然没有引起法国政府的重视,但却意外在冷战时期得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青睐。美苏的冷战竞赛体现在方方面面,人造月亮也成为了其中之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国防高级计划研究局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希望将一个直径达到300米重达4800吨的人造月亮发射到近地轨道上,根据美国工程师的计算,人造月亮的亮度将达到真月亮的10倍,足以在夜间为美国人民提供照明。
从技术上来说,人造月亮的难度不大,但是制造成本相当惊人,在当时就要耗费1000亿美元。考虑到人造月亮造价太高,同时苏联也已经日落西山,美国军方最后封存了这个计划。但NASA却看重该计划的深厚潜力,他们认为人造月亮技术或许可以在未来殖民火星的时候用来改造火星地表温度,并为太阳能电池提高充电效率,所以接手了人造月亮的后续研究工作。
有趣的是,美国的人造月亮虽然没能在冷战时期落地,但苏联类似的项目却更进一步,直接发射到太空完成了初步实验。这是一个代号旗帜的绝密太空项目,苏联科学家利用仅有5毫米厚的铝片制造出了一个可折叠的阳光反射镜,在轨道上完全展开后,这面反射镜的直径达到了20米,能够提供相当可观的照明。
相比于美国好面子的人造月亮项目,苏联搞人造月亮是有现实意义的。要知道苏联的大部分国土都在高纬度地区,白天的时间很短,这就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和生产,如果能够利用人造月亮延长昼间时间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遗憾的是,携带反射镜的卫星虽然成功进入轨道,但却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不幸烧毁,加上当时苏联经济已经濒临崩溃,这一项目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苏联解体后,继承衣钵的俄罗斯重启了旗帜计划,并于1992年10月27日利用进步号飞船再度将人造月亮送入太空,地面照射区域的直径达到了4米,亮度相当于自然月的满月状态。到了1999年,俄罗斯更进一步,试图将地面照射面积直径增加到7公里,但遗憾的是反射镜在展开过程中意外撕破,这次事故也中止了这一持续快20年的太空计划。
中国航天的野望
美苏虽然是人造月亮的先行者,中国作为新兴的航天大国也不甘落后,于2018年提出了自己的人造月亮计划。中国的人造月亮要比美苏项目更具野心,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月亮入轨,并在2022年实现三月当空,也就是说最终中国的夜空将出现三个人造月亮和一个自然月亮!
中国的人造月亮照射面积要远超美苏,实现在一个地区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照明,有效照明范围将达到3600到6400平方公里,亮度达到自然月亮的8倍。更夸张的是人造月亮还能自主调节照明强度,时长以及范围,比科幻小说还要科幻小说。
至于为何我国也会提出人造月亮,一是为了节省能源,就以提出该计划的成都来说,如果能利用人造月亮为整个城市提供夜间照明,一天就能省下12亿的电费。同时还能减少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空气污染。如果长远来看,西南有大量的我国战略研究设施,一旦电力系统和照明遭到破坏,人造月亮能成为一种应急手段。
这时候可能就有人问了,既然人造月亮技术难度不高,作用又很大,为何2023年了我们在成都也没有看到三月当空的画面。这是因为人造月亮还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首先昼夜交替本来就是地球的自然规则,如果用人造月亮打破这个规则,很可能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全体市民长此以往下去会身心俱疲,就连动物的正常习性都会受到影响,黑夜实际上是有助于人类正常生活的,不能就此让其消失。同时如果把人造月亮看作战争爆发时的一种人防手段,其实也并不实用。因为如果敌人真的开始攻击我国本土,那近地轨道的卫星也会成为攻击目标。
更关键的是,不论是美苏还是中国,都无法解决人造月亮耗资巨大的问题。由于人造月亮处于近地轨道,这意味着每个月其高度都会降低2公里,为了让其长期运行,就需要不断变轨维持高度,这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如果算上从入轨到维护的总投入,120亿美元都刹不住车,相比之下12亿人民币电费也就无足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