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是由杨荔钠执导、游晓颖编剧,易烊千玺、林晓杰、蒋勤勤、周雨彤、李庚酉主演的剧情电影。影片讲述了患有脑瘫的刘春和勇敢冲破身心的枷锁,为外婆圆梦舞台的同时,也努力寻求着自己人生坐标的故事。
刘春和:由易烊千玺饰演,是一位脑瘫患者。他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内心坚强、善良且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努力在困境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刘春和一步一挪,颤颤巍巍地走上天台,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是他依然那么努力坚持走上去,这一大段的表演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使用背景音乐进行渲染,仅用肢体语言的表演就让人能够非常直观清楚地让人感受到了刘春和的痛苦与磨难。
为了演好《小小的我》中的刘春和,易烊千玺在短短两个月瘦了10多斤,且还查阅了大量关于脑瘫的文献资料,观看许多相关影像,深入了解脑瘫患者的身体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
他还亲自去医院与脑瘫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耐心地坐在患者身边,倾听他们的故事,观察他们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他对着镜子,细心揣摩刘春和的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神态,从佝偻的背影、抽搐的手脚,到面部肌肉的颤动,以及吃饭、捡东西等细节动作,力争达到最准确、最自然的状态。
易烊千玺这次出演一位脑瘫患者,他可是奉献了教科书级别的演技,然而影片口碑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以下三点原因造成的:
一、影片的整个故事发展脉络较为平常,节奏拖沓,日常琐碎的情节堆砌过多,像是流水账,缺乏足够的起伏和吸引力,难以让观众持续保持观影热情。
影片虽是以脑瘫患者为题材,但部分观众却认为其没有深入挖掘残疾少年内心真正的渴望与困境,只是用一些浮于表面的情节和俗套的桥段来博眼球、赚票房,有消费残疾人群体的嫌疑,并没有真正展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尊重。
二、首先,男主的妈妈这个人物的设定前后矛盾,刘春和的母亲(蒋勤勤饰)。
她既不认可自己的孩子和常人有所不同,也不想看到刘春和被他人用异样的目光看待,所以不愿意去办理残疾证,也不赞成他去读师范大学,但又执意让身体状况本就不如普通学生的刘春和复读,这一决策脱离实际,让人难以理解。
其次,在家庭关系的刻画上,父亲角色在影片中几乎缺失,与孩子之间毫无交流沟通,仿佛是将父亲这个角色彻底隐匿了起来,这种刻意削减父亲存在感的做法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家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还有在刘春和母亲怀上二胎后,她的精力必定会被新生命大量占据,却还强调让他考本地大学,以方便照顾,毫无逻辑前后矛盾。三、感情线生硬尴尬,片中为刘春和设置的感情线如同画蛇添足,是此片最大的败笔,充满了俗套的偶像剧桥段。
如雅雅和刘春和一见钟情的情节显得突兀,相识没几天就有一系列过于亲昵的举动。
如雅雅询问刘春和能否“站起来”以及用身体检验对方性能力等情节,更是让观众感到尴尬和不适。
而周雨彤饰演的雅雅,不仅路人缘不佳,其角色本身的塑造也存在问题。像是在刻意展示自己的美貌,而不是在塑造一个真实的角色,行为前后矛盾,前期主动亲近刘春和,后期却又突然抽手逃离,让人难以理解。
易烊千玺在影片中的演技确实可圈可点,他为了塑造好刘春和这个角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肢体语言的控制和神态的把握上都有明显进步,展现出了专业演员的素养。
然而,再好的演技也难以弥补剧本和导演把控上的不足,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更需要一个扎实的剧本、合理的剧情架构和出色的导演把控。
《小小的我》口碑不高的问题,也为整个影视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创作者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作品的质量和内涵,要更加注重故事的逻辑性、真实性和主题的深度挖掘,以及对特殊群体题材的细腻处理,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