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未到,拥兵自立难以成功,到头来不是身败名裂,就是一个失败的野心家。他们难以拥兵自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军队是募兵制,士兵拿钱吃粮理想低。太平天国起义后,由于传统的绿营兵和八旗兵长期未经战阵,战斗力比较弱,很难抵抗战斗力强悍的太平军。
清廷为了消灭太平军、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不得不让地方地主组织乡勇团练,发展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些团练武装采取的是募兵制,招募乡勇进行训练,发给军饷,士兵当兵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拿钱吃粮,填饱肚子和升官发财。
这些军队虽然会忠诚于招募他们的统帅,但粮饷受制于朝廷,一旦拥兵自立,和朝廷对抗,清廷停粮停饷,他们的领导再难以拿出粮饷,他们将很难再跟着你卖命。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最开始的问题不是如何打仗。而是先解决粮饷问题,之后才是领兵作战。拥兵自立,粮饷问题将是他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很难取得成功。
其二,思想未解放,官兵不支持,民众不拥护。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中成长起来的湘军、淮军等部队,战斗力不弱,但那个年代思想还没有解放,只有少数开明绅士和统治者上层开始尝试着师夷长技以自强。
思想不解放,官兵们是为利而战,如果和朝廷对抗没有取得更好的利益,他们很难支持,民众也不会拥护。
其三,不同势力之间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统帅。清末汉族地主阶级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壮大起来,成为清廷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第二次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消灭后,八旗兵和绿营兵已经没有多大实力。
可是湘军、淮军等势力都属于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他们之间既合作又斗争,不同势力之间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统帅,很难形成一股绳对抗清廷,甚至还会被清廷分化瓦解和各个击破。
其四,清朝还有一定的控制力。清廷在外来侵略者和内部农民起义的搅动下,内忧外患不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清廷还有一定的控制力。
如果曾国藩、李鸿章他们拥兵自立,朝廷还能调集力量和他们对抗,他们也很难取胜。
其五,传统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还有愚忠的成分。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他们,在传统文化下成长起来,受忠君思想教育影响,还有愚忠的成分。他们不愿意背上造反和不忠,尤其是团练武装的领头大哥曾国藩,以大清忠臣自居。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几十年后的袁世凯就不一样了,在时机成熟时,凭借自己在清朝主要军事力量新军中威望,窃取了清朝和革命军的果实。
在几十年前的曾国藩时代,将领拥兵自重的有,拥兵自立条件还不成熟,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他们,更加清楚这一点。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