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对于公务员来说,到了副科级就可以称呼领导干部了。但是,仅仅是可以称呼,副科级干部也就在乡镇街道或者县区局这个层次,算个领导。
越往上,科级干部很少称之为领导,因为单位层次越高,能称之为领导的级别越高。比如在省厅,一般称呼厅级干部为领导,县级干部一般也很少称呼其为领导。
其实,除了领导这个这个称呼之外,我们平日一般还称呼体制内的领导为“官员”。比如,提到某某领导,我们经常说:“他是当官的”。
但是,体制内,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称呼其为官员的。
那么,公务员一般达到什么行政级别可以称其为“官员”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公务员跟“官员”有啥区别。公务员,只是个具体的职业,特殊性就是因为他是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而“官员”呢,一般是指公务员队伍里具有相当职务、有一定权力的公务员了。但如果硬要定个硬杠杠,达到哪个行政级别,可以称为官员,还真不好说,因为在不同的环境,能称为官员的情况,可能级别相差很大。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乡镇的正科级干部,那在当地可不就是大官嘛,说他们是“官员”一点儿都不为过。但你要是在省级单位或者部委里,那科级干部可就得靠边站了,人家那儿处级、厅级的大把,科级干部可能就是个跑腿的小角色,你叫他“官员”,他自己都得觉得不好意思。
所以,说到公务员得达到啥行政级别才能叫“官员”,这事儿还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说你到了某个级别就一定是“官员”了,还得看你实际干了啥,担了啥责任。有的公务员虽然级别不高,但手里有实权,能办实事,那大家照样会叫他“官员”。
其实,“官员”这词儿,更多的还是看在公众眼里你是个啥样的人。你要是能为大家办事,能帮大家解决问题,那不管你级别高低,大家心里都会认可你是个“官员”。反之,你要是光有级别没干实事,那大家可能也就把你当个普通公务员看待了。
当然,作为公务员,不管是不是“官员”,都得有那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毕竟咱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得时刻想着咋给大家办好事、办实事。级别高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得有那份心,有那份热情。
所以,我觉得咱们也别太纠结于“公务员得达到啥行政级别才能叫‘官员’”这个问题了。重要的是看这个人能不能担起责任,能不能为大家办事。能的话,那他就是咱们心中的“官员”。
还有,我觉得公务员们也得时刻提醒自己,别因为升了个小官儿就飘飘欲仙了,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是谁、干啥来的。别忘了咱们是人民的公仆,得时刻为人民服务,为大家着想。
总的来说,公务员这个大家庭里啥人都有,但不管啥人,都得有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心。只有这样,咱们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尊重和认可,才能成为真正的“官员”。
其实,我觉得相对“官员”称呼,人民公仆这个称呼更恰当。公务员不能忘了咱们是为啥而来的,是为了服务人民、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国家。所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得好好干,别辜负了群众的期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