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库尔斯克为何拒绝乌军缴械?

百里端木说 2024-08-22 19:44:39

伴随着俄罗斯的瓦格纳、车臣地方武装以及俄罗斯海军 801 步兵旅进驻库尔斯克,乌军于库尔斯克的所谓大反攻态势即刻被扭转。主要的村落被俄军重新夺回,大部分乌军隐匿于森林之中,部分乌军开始投诚,甚至出现了成建制投诚的情形。然而,俄罗斯宣告的接纳乌军投诚的政策却令人倍感困惑。

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受降政策为,同意接收库尔斯克的乌军投诚,但不接纳雇佣军投诚。而车臣和瓦格纳公布的受降政策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则条款,对于成建制投诚的乌军只同意就地改组和整编,不接受其解除武装。不接纳雇佣军投诚这一点不难理解,毕竟依照国际准则,雇佣军无法享受战俘待遇。但对于投诚的乌军不接受解除武装,这就显得颇为怪异了,不解除武装怎能称作投诚呢?

先来审视一下乌军在库尔斯克所谓大反攻的成果究竟几何。乌军曾一度占据了俄罗斯 1200 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战绩被“乌粉”们欢呼为伟大的胜利,甚至被夸大地宣称马上就要攻至莫斯科了。要知晓 1200 平方公里究竟有多大?纵向 30 千米,横向 40 千米,此乃 1200 平方公里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国一两个乡镇的规模。这样的战绩实则与 2022 年秋季大反攻时的状况相差无几。

对于乌军的投诚,尤其是成建制投诚,车臣民兵为何不接受其解除武装呢?难道就不担忧他们诈降吗?不担忧诈降是肯定的,不然解除武装必然是投诚的前提条件。但事情或许并非如此浅显。接受不解除武装的投诚可能存在两种考量,第一种可能是无需解除武装,就地改组和整编,然后直接要求其掉转枪口对乌军作战,这当然是基于对投诚乌军的绝对信赖。第二种可能则截然相反,对投诚乌军极度不信任,在要求就地改组和整编的同时,随时准备将其剿灭。没有放下武器的投诚,可以说是投诚,也可以说不是。倘若车臣武装对乌军极度不信任,那么后一种可能性就会更大。

目前尚未见到媒体有关乌军投诚后是否掉转枪口对乌作战的相关报道。但纵览人类战争史,将投诚的敌方战士重新整编后,令其重返战场与曾经的战友作战,显然是更为常见的惯例。

库尔斯克虽是一个州,但人口仅有 120 万人,其中超过 40 万人居住在州府所在的城市,另有约 40 万人居住在其他城镇。真正居住在乡下农村的居民不足 40 万人,这 40 万农民居住在约 3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 13 个人。在如此地广人稀之所展开大反攻,不是长驱直入又当如何呢?

俄罗斯尽管至少还有 50 万预备部队主力未曾动用,但在库尔斯克未部署像样的边防力量,这着实令人费解。这绝非是俄罗斯的疏漏或者军力匮乏,尤其是在战争期间,如此边防空虚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若不是有意为之,实在难以解释得通。如果是有意为之,那么普京或者俄国防部显然早就预料到乌军会在库尔斯克进行大反攻。

乌军进攻库尔斯克后,俄方根本未进行军事回击,而是组织近十万军民大规模迁移。这从侧面进一步印证了俄方有意为之的可能性更大。一个简单的判断是,组织近十万居民的大规模迁移,显然要比调动部队展开回击困难得多。军队是有组织的军事单位,居民则是一盘散沙。能够如此迅速地组织居民迁移,却无法有效调动军队进行回击,这怎么可能呢?能够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民间防控,一旦爆发战争,其动员力量该是何其强大。

很多事情其实只需依据事实,进行常识的认知和逻辑的推断,便能洞悉真相。库尔斯克分明就是又一个 2023 年春季、夏季或秋季的大反攻。整个 2023 年所谓的大反攻期间,俄军也是在一个突出部对乌军网开一面,让乌军总能从那里反攻进去,然后对攻进去的乌军实施包围歼灭,如此循环往复,直至乌军的战斗力被彻底消灭,再也无法在那里组织反攻。乌军在整个乌东的战争基本都是这种模式,俄军不断让乌军反攻,然后反复包饺子,直到乌军在乌东无力再发起任何反攻为止。

可怜的是,乌军在乌东已无力组织反攻的情况下,居然还敢在库尔斯克展开反攻。这只是记仇而不汲取教训这么单纯吗?为了美国和北约的颜面与利益,乌克兰必须战斗到最后一人,只有这一条才能解释乌军如此凄惨的战斗状况。乌克兰的将士真的不明白其中的真相吗?如果说在战争初期不明白还能让人信服,但战争打到如今,还说乌军将士不明白,恐怕就是自欺欺人了。一旦乌军将士明白了真相,那么车臣武装在库尔斯克拒绝投降乌军解除武装,最可能的原因或许就是那些乌军将士愿意掉转枪口,对乌军和北约雇佣军展开作战,而这恐怕是乌克兰最大的悲哀。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