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河南一女子花4万入股农村信用社,59年后的分红让她愣住了

壮志凌云侠客 2024-12-18 11:02:26

源自真实案件,资料来源:大河网《59年前入股信用社4万元,现在能兑多少钱》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无授权搬运抄袭行为一律追究到底!“孝子贤孙上前,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请起。”随着主持丧礼的白事知宾抑扬

“孝子贤孙上前,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请起。”

随着主持丧礼的白事知宾抑扬顿挫的声音响起,河南某地的一处灵堂前,唢呐哀乐的声音顿时传出,家属的哭嚎伴随着唢呐传到更远的地方。而在这时,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男子脸色低沉,在白事知宾的指挥下,三次长跪,辞别亡父。

起身后,他来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旁,搀扶着她走到一旁休息:“妈,你放宽心,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听着儿子邓聚群说的话,裴某的情绪也缓和了些,她老伴的后事处理地很顺利,丧事处理完毕之后,他们一家的生活也恢复到了往常。

直到2011年的一天,邓聚群拿着两本泛黄的证件,走到了母亲跟前。

“妈,这个东西你看看,我爸临走前特意把这个东西塞我手里,还说可值钱了,比家里的几套房子都值钱。”听到儿子说的话,裴某看了过来,而当她看到儿子手里拿着的那两本泛黄的证件后,59年前的记忆纷纷涌来。

裴某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大户人家,而她的丈夫邓书良当年是个知青,来乡里学习时两人相识相恋,最终走到了一起,组建了这个家庭。当年,邓聚群出生不久,邓书良又忙着工作,刚做完月子的裴某去街上买东西时,听人说信用社招股,只要入股以后就可以拿分红,和信用社一起过上好日子。

裴某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事,而那时两人的儿子又刚出生,正好为他以后多储备一点积蓄和财产,于是等丈夫回来后,她便说起这件事,和家里人商量入股的事情。邓书良一听,也觉得不错,随后夫妻俩便一人拿出两万,一共向信用社交了4万元当股金,各自办理了一本股金证。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裴某都快忘记了当年办理的这两张股金证,直到丈夫去世,将两本已经泛黄的股金证交到儿子手里,她这才想起当年的那段往事。

股金证虽然因为时间的原因已经泛黄,但保存的很完整,没有一丝一毫的破损,封面上的公章、签发时间以及编号依旧清晰可见。翻开内页,股金证上“缴纳数量”一栏标注的20000元金额,以及右侧写有股东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字迹清晰。除了泛黄的封皮,整个股金证完整地恍如昨日才拿到手一般,可以看出邓书良在保存这两本股金证时的用心。

“这两本股金证是当年我和你爹一起去农信社办的,4万块钱全都存了进去,看你爹对它们多宝贝,一点褶皱都没有,待会我领你去信用社,把里面的钱取出来。”

自从父亲离世后,邓聚群很少见母亲这么兴奋,心里高兴,路上话也就多了起来,有说有笑地来到了信用社,可当母子俩拿出股金证,准备在信用社兑换的时候,却波折不断。

母子俩走进信用社的大厅,找到柜员办理业务时,一开始柜员脸上的表情还很轻松,满脸堆笑地接待着母子二人,可下一秒,当她接过那两本泛黄的股金证后,脸上的表情一顿,霎时就变得无比凝重,在电脑的系统上敲敲打打,旋即,一脸遗憾的跟他们说:

“抱歉,你们拿来的股金证太久了,查不到相关的档案数据,两本股金证连真伪都辨认不了,没办法帮你们办理相关的业务。”裴某一听顿时就急了,这两本股金证是他们夫妻俩当年亲自到信用社办的,怎么来兑换的时候,就兑换不了?

裴某当场就和柜员吵嚷起来,系统里一点信息都查不到,都不知道她带来的这两本股金证之前有没有领过分红,也不知道里面究竟还有多少钱,业务自然就办理不了。虽然柜员也有难处,但两本股金证上公章、签名齐全,当年办理的时候,也没有落下什么手续,怎么取钱的时候就不认账了。

在大厅吵得不欢而散,信用社的经理也解决不了这件事,母子俩气急败坏的从信用社走出来,裴某牵着儿子的手:“妈带你找个人,兴许能办成这件事。这里面的钱说什么也得取出来!”

裴某说话时虽然底气十足,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心里其实也没有底。带着儿子走街串巷,敲开一户人家:“王会计,还认得我不,我跟你说个事……”。

裴某将事情的经过讲给了王某,而王某作为当年亲自为他们办理股金证的会计,依旧记得当年的一些情况,同时也愿意帮他们母子二人作证。然而,即便是母子二人找到了王会计,再次来到信用社要求兑换股金证里面的本息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再次发生。

当他们再次来到信用社要求取钱时,虽然有王会计作证,而且股金证上公章等地方同样清晰可见,但按照信用社的规定,股金证的票据信用社只保留15年,也就是说,他们一家入股以及分红的账目都已销毁。而且,邓聚群并不是当年办理股金证的邓书良,不是持证本人,同样无法进行兑换。

这时,裴某母子二人再次愣住,但她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被他们请来的王会计来了脾气,看着他们用各种理由搪塞,拒绝兑换本息,他脸色一沉,拉着母子二人就往外走:“走走走,我们走。”

母子俩以为他不想继续帮他们,心里顿时就有些不舒服,可还没等他们发作,王会计的一句话 却让他们再次安心下来:“你们把我当什么人了,当年你俩在我这里办的股金证,我能不管吗。待在这里没用,耗再长的时间也办不下来,我带你们去找个人。”

听着他的话,母子俩似乎又有了主心骨,随后,裴某二人在他的带领下,找到他说的那个人后,心里更踏实了几分。那人看上去年纪不小,和裴某是一个年代的人,但他身上却看不到暮气,反而龙睛虎目,举手投足间给人一种经常身居高位的上位者的气质。

他在听说了事情的经过后,点了点头,母子俩喜上眉梢,但随后又摇了摇头,让裴某二人一脸疑惑。而后,他带着裴某母子和王会计,再次来到信用社,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打开一个页面后便让裴某过来看。

这段时间,为了取钱,本就年迈的裴某受尽挫折,这次看到终于有个结果,赶紧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电脑前,看着屏幕上显示的数字,顿时瞪大眼睛,双目炯炯有神的仔细看着上面的数字,脸色更加诧异的指着电脑屏幕说:“多少?这里面有多少?天啊,怎么,怎么会……”

“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裴某整个人都傻眼了,她怎么都无法相信,当年夫妻二人拿着4万元走到信用社入股,当年在入股的时候说好会一起分红,一起赚钱,怎么到头来却什么都换不了,她有些接受不了。而这时,被王会计请来的这位信用社的负责人蔡某,他在询问了一下这些年的经过后,他立刻就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这59年里,裴某夫妻二人在办理了入股的业务后便一直没够留意此时 而由于当年通讯条件的落后,信用社很多方面的调整,并没有通知到裴某夫妇二人哪里,他们从未接到开股东大会,也没有收到领分红的通知。

而且信用社在这59年的时间里也几经变更,现存账目根本查阅不到签发时间为1953年10月12日,并标有277、278编号的两本股金证的档案资料。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查阅真伪,只能和他们进行协商,用存款的方式收回这两本股金证,但回收的价格,只有400元。

一来是因为当年裴某夫妇在办理时使用的是第一套人民币,那套人民币的面额比较大,直到1955年更换了第二套人民币后,原先的人民币便需要和新版的进行兑换。通过当时的社会购买力进行兑换,而兑换比为一万比一,也就是讲,第一套人民币的一万元,只能兑换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也就是说,裴某夫妇二人入股的资金,其实只有4元。

在那之后,信用社曾多次公告,对股金进行清算,无法清算的便按照币率兑换现在币值后,按照“保息分红”的方式进行结算。

所以,信用社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案:便是先将当年入股时使用的第一套人民币的币值与现行币种进行兑换成4元,而后按照保息分红方式,用400元进行清算兑换。但这一结果无法让母子二人接受,而信用社也表示,母子二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回顾河南一女子花4万入股农村信用社,59年后的分红让她愣住了》中,图片为网图仅配合叙事,案例源自新闻报道、裁判文书,当事人姓名系化名;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0 阅读:1